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的应用

2013-02-01左秀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0期
关键词:塞丁格穿刺针静脉炎

左秀娟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的应用

左秀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因治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 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9例患者, 经超声引导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8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其中80例一针成功, 9例2针成功,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 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后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 无法直接行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护理

PICC置管技术现在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对肿瘤化疗的患者,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是保证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物质供给的重要通道。对肿瘤患者来说既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又避免了患者再次行外周静脉的穿刺, 传统的PICC是指使用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在患者肘部可见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在此处置管, 活动时会牵拉导管, 牵拉导管在血管内移动会对血管壁产生刺激, 易发生静脉炎。而血管差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较低。但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 提高置管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 2013年本科化疗患者, 其中肺癌35例, 乳腺癌25例, 结肠癌29例。这些患者已多次行化疗, 血管条件很差, 传统的PICC置管无法穿刺。

1.2 物品准备 无菌物品;PICC置管常规用物;超声引导用物;其他必需品, 如胶布、超声耦合剂、记号笔、止血带等。

1.3 操作方法 ①向患者说明置管的方法、目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顾虑, 取得同意后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②护士核对医嘱后, 携物品至床旁,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操作区域, 血管超声仪应摆在操作者的对面, 方便操作者在目视屏幕下双手操作, 置管侧肢体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 选择患者肘窝以上的静脉, 用血管超声仪选择静脉血管穿刺部位, 在预穿刺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③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测量从穿刺点至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的长度[1]。测臂围:预穿刺点上方10 cm处, 并记录测量数值。

④消毒穿刺部位, 用75%酒精和0.5%碘伏进行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各10 cm, 左右到整壁。铺孔巾暴露穿刺点,将患者的前臂及手全部置入这块无菌巾中。铺无菌大单覆盖患者全身。

⑤安放无菌探照头罩:取无菌藕合剂少许涂在探头上,部分涂在穿刺点附近, 然后在探头上罩上无菌罩, 罩和探头之间不可有气泡, 用橡胶圈固定牢固。

⑥局麻穿刺点:皮内注射2%利多卡因0.1~0.2 ml。

⑦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次定位血管穿刺点, 根据血管深度选择导针器并安装在探头上[2]。

⑧操作者双眼注视血管超声仪屏幕将穿刺针置入血管内, 血管内见一白色亮点, 血从针尾慢慢流出, 证明穿刺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成功后穿刺针固定不动, 然后分离导针器,降低进针角度送入导丝, 撤除穿刺针, 用手术刀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扩皮沿导丝送入穿刺鞘, 固定好插管鞘, 将导管缓慢、匀速置入。插管至预定长度后撤出并撕裂插管鞘, 用20 ml生理盐水抽回血, 然后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⑨用无菌纱布及透明敷贴加压止血, X线拍片确定导管位置。

1.4 置管后护理 24 h内穿刺侧肢体勿剧烈活动, 以免穿刺处出血。24 h以后可做握拳运动, 日常生理活动可以做,如洗脸、刷牙、梳头等, 避免提取3 kg以上物品。置管后24 h需更换敷贴一次, 以后可每周更换一次, 更换敷贴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 必须用10 cm×12 cm的大敷贴, 不能用小敷贴。贴敷贴时一定要做到无张力粘贴, 避免给患者造成压伤。如分泌物过多或敷贴松开应及时更换, 导管、皮肤、贴膜一定要三者合一, 粘贴牢固, 防止导管脱出体内。经常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渗出物, 如有异常, 应及时给予处理。

2 结果

本组80例1次穿刺成功, 9例2次穿刺成功, 置管成功后行X线拍片检查无一例导管异位, 另外在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感染、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 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技术, 不仅减少了穿刺时出血量, 缩短了穿刺时间,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超声技术能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 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 增加穿刺的精确性, 成功率高。同时实现上臂穿刺置管, 大大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 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随着肿瘤患者化疗和置管次数增多, 血管条件越来越来差, 传统PICC穿刺使用较粗的(14 G或16 G)穿刺针盲穿越来越难。而在超声引导下准确的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 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1] 乔爱珍, 苏迅.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9(1):42-43.

[2] 申屠英琴, 赵锐祎, 金静芬, 等.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271例的护理. 护理与康复, 2011, 10(8):711-712.

136000 四平, 中国医科大学四平医院肿瘤科

猜你喜欢

塞丁格穿刺针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中的应用及护理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在儿童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分析
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