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劣
2013-02-01刘全礼步华荣
◆刘全礼 步华荣
作者:刘全礼,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寿光市上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32);步华荣,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262732)。
1 引论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的人才,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严重落伍。在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促使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各个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借助于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多媒体信息技术近几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正从粉笔、教材、黑板、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缺憾。笔者认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运用它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不能造成学生思维定势,要科学对待。
2 本论
2.1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各个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它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手段。
1)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能更好地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过去,在相对封闭的教室里,以教师在黑板前讲解和学生听讲练习为主要上课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环境,还是让学生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恹恹欲睡,这样的课堂大打折扣。教师忽视了学生也是人,老一套怎么不让人生倦呢?教师要体现出人性化,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首先是课堂气氛的营造。比如在教学时,可在课前播放一些图片和音乐,把课本中的静态化为动态,将无声化为有声,让学生进入课本营造的氛围中,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和认识。这样,领悟课本内容的过程就容易多了。
其次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只靠教师单纯讲解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图像。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这样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习更轻松。如语文教学中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利用课件展示北国雪景的一些图片并配之以豪壮的乐曲。学生边聆听,边遐想,眼随图,耳随音,心随情,整个身心都被雪的美景所感染,对文中那豪迈和宽阔的意境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再次是激活学生的情感。爱迪生说:“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用美的声音打动学生,用美的形象感动学生,唤起学生对美的想象。仍以语文教学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在备课时,将各种北国雪景的图片加上有关文字的说明,配上音乐和适当的解说来教学,用大屏幕播放给学生,那美丽的雪景,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听觉和视觉刺激,更好地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情感。
2)各个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这种辅助手段,促使教学模式转变,由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变为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讲、学生听,它是一种较少启发性、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受教学工具的限制,难以方便有效地检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加课堂的训练量。而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它能大大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他们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也减轻了学习者的课业负担。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有它特定的弊端。
2.2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课,从案例到练习到板书,都是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得多、听得多,但思考得少,强调了过多的外部刺激,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学习成效甚微,更谈不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让多媒体信息技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依然要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原则,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说:“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是避免形成刻板效应。对教学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避免刻板效应,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比如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小说、戏剧等,一般不宜先让学生观看影视片断,否则学生就会先入为主,自己很难有独到的见解。
其次是要激活想象力。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能使人们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并促进创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能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3 结论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所要讲解的内容,并且在教学资源的共享、更新、保存、重复利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正确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就目前状况讲,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信息技术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来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能一味地去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讲课时要用心灵的窗户去用心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粉笔+书本+黑板+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不可缺少的。再完美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
[1]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王艺元,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