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下研究生培养的双赢性探讨
2013-02-01张忠林
姜 立,张忠林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教处,广东 广州 510080)
学科群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是21世纪综合型医院的特征,以学科群为龙头开展学科建设也是近几年许多高校实施学科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医院发展的战略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主要方法。由于研究生独立性较强,专业及研究方向的不同决定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科群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举措,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为医院人才贮备奠定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对医院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医院学科群建设的优势
1.什么是学科群建设。在科学研究从高度分化走向系统综合的背景下,学科群是在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而形成的学科建设模式,具体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这一组学科中包含有若干个与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内容上互补递进的分支学科。医院学科群建设的目的是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学科间的技术联合紧密的学术交流,从而带动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并正反馈的促进临床技能的提升。
2.医院学科群建设的优势。综合型医院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学科群建设已成为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合理良好的学科群发展,可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树立特色品牌,从而增强医院整体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效的学科群建设能够给医院带来持续的战略竞争力。目前大型综合型医院的发展都是以点带面,通过极具口碑的专科优势,提升医院主体品牌。再借助主体的综合实力,带动相关专科的发展,从而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学科群的建设就是在专科发展基础之上的大专科式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对医院品牌提升和相关专科的带动发展更具推动性[1]。我院下属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研所)就是学科群建设的成功典范。心研所在临床上以心内科、心外科、心儿科等为核心专业主体,带动放射介入科、心脏康复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业务技能提升;同时在基础研究上,以流行病学研究室、冠心病重点研究室(省重点实验室)、风湿性心脏病(现为结构性心脏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心血管临床药理研究室(省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为科研实体,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很多患者是因为心研所从而得以认识省医,而省医也正是因为心研所的品牌从而立足于华南地区卫生领域。因此良好的学科群建设不仅使专业技能提升,使原有特色更加显著,同时还能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形成集群效应,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2)有效的学科群建设能够使医院在有限资源上重新配置,更加优化组合,顺应学科改革发展的趋势。以我院神经医学研究所为例,该学科群以神经内科为基础,将我院神经外科、老年神经科、儿童神经科联合重组,获多项国家基金、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脑血管病、脑肿瘤与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发育康复等神经系统疾病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医院通过建立优势学科群系统,打破医院原先以学科分类而形成的科室在学科上的单一性和独立性的弊端,在人员、场地、仪器等资源上合理配置,规避重复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能够顺应学科改革发展的趋势,实现医院资源配置的利益最大化。(3)有效的学科群建设也有利于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群建设除了依靠医院和科室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真正在实施时,更需要大量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专业背景强但又有跨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增进学科群内部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点,对尚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意识强的研究生们而言,是最好的孵化器。事实上,学科群的有效建立,不仅是研究生们成长时良好的培育基地,对于医院本身的师资发展,也带来迫切的需求,具有积极主动的推动意义[2]。我院在2007年后开始有意识加强学科群建设,医院从原先只有10名博导、20余名硕导的师资力量发展成为目前的31名博导、109名硕导的师资队伍,医院在研全日制研究生达到330名,近两年每年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一百名。初期不少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院在科室工作,不少已成为科室的骨干,成为医院学科群建设中的重要生力军。这批经过研究生培养阶段正规训练的人员,将对科室的发展对医院学科群的建设提供更有益的人力资源支撑。
3.我院现有的学科群及研究生培养现状。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年手术量超过9万余例,年门诊量超过410余万。医院目前拥有心血管病研究所、神经医学研究所、肿瘤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眼科医学研究所、影像医学研究所、精神卫生研究所等多个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学科群体系。通过重点扶持、整合包容、以优扩面等措施,强化优势学科,促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并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得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肾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中医科等多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此外,我院心研所还是国家首批硕士和博士授权单位,是全国非高校系统的仅有两家临床医学博士授权单位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心研所就在心脏专业开始研究生的培养。此外,自2005年起,省医院又和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利用省医独特的医疗资源,培养医学领域的研究生。迄今为止,省医院的专家已培养(包括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七百余名。
二、学科群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学科群建设其实是一种以学科合作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学科发展过程。国内具有学科群建设能力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均具备相当实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在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收获创新性成果的共赢发展。学科的建设水平高低决定着所在单位研究生培养土壤的好坏,所以离开了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也就无优势可言。
我院对学科发展做出系统规划的同时,把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也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学科群建设的同时,在政策及配套设施上给研究生提供多方便利,力求充分利用学科群发展的优势,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乃至师资队伍实力。
1.利用学科群的专业优势,使所培养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研究生教育需要创新,但如果忽视基本技能的培训而只强调创新,无异于舍本逐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必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实现推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发展的转变[3]。对于象我院这样的临床为主的大型综合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倾向于专业学位型的方向,培养我院专科特色的应用型医疗人员。因此,在临床技能的培训环节,医院层面规定了临床工作时间量及轮转科指导意见,学科群内部也均设计了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制度,为求保证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学期间有相当的专科临床实践量和相关学科临床实践量。这样毕业后的研究生,能够迅速在入职的基层医院中充当骨干,开创或推动所在医院的专科建设。而这一切,和研究生在我院特色学科群下严格的临床培训是密不可分的,收效也是最为显著[4]。
2.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展研究生们的视野。单纯高校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虽然增强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素养,但是却限制了其视野和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会造成“纸上谈兵”的弊端。然而把研究生的教育放在医院的学科群发展之中,会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切身了解相关医学领域的先进知识与进展以及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联系发展状态,使研究生对当下整体医疗体系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展了研究生们的视野。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知识的传播。医学研究中心是我院在临床医疗背景下建立的一个以基础医学为工作内容的学科群,它集基础药理与临床药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转化医学等分支研究单位,组成的从基础到临床的合理配套机构,并对全院医疗人员面临的基础性课题给予研究支持。该中心云集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甚至生物学等多个一级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可谓是医院内部学科最多最杂的聚集地。该中心是我院进行研究生科研培训和课题研究的场所,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中心学习期间彼此交流,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中心学习过的研究生,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思路更为灵活、视野更为宽广。毕业的研究生发表多篇SCI文章,并在国际交流大会上专题汇报,取的了可喜的成绩,体现了该学科群对学生培养的强大优势和鲜活的生命力。
3.交叉学科的优势互补,提升研究生们的科研水平。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知识发展的关键,当不同的学科、理论相互交叉结合,同时一种新技术达到成熟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一般而言,研究生教育只是深挖研究自己所在的特定领域,以求其更精更深,学科群的建设能够使得各门学科之间的知识得到充分的交流,增进研究生们的学科涉猎范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医院学科群利用其综合性的资源发展优势,能够利用丰富的且生动的案例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创造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环境,打破因资源欠缺和旧有观念对创造性的限制,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掘和培养创造思维[5]。
“开题论证”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我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把控点。我院针对学科互补性的原则,努力为研究生课题的设计提供帮助和有利条件。学科群内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开题,不同学科论证专家的思路互补,给研究生们的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经过严格把关的课题设计,可以在后续两年的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的将课题完成。肿瘤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心研所等学科群内部还会定期举行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并邀请院内外专家参与点评。通过相关相近学科间研究人员的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活跃了科研思维,有利于相互借鉴、形成优势互补。这三个学科群,近三年培养毕业的40余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每人平均发表1.6篇核心期刊,还有6名硕士研究生发表11篇SCI论文(总IF值为25.3),成为我院学科群建设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典型。
4.毕业研究生的竞争力得以加强。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并且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研究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下降。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来说,合格的医学研究生不仅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具有学科群特色的专科领域,更应该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我院心研所,研究生的科研与临床培训都独具特色。科研培训在我院专门成立的医学研究中心里完成,在研究中心,根据课题的需要有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辅导与协助,在基础实验方法与技术上和其它学科的研究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而研究生的临床培训,则是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一起,要求比其他普通专科更为严格。整个硕士学习期间,对研究生的科研洞察力、临床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英语论文写作能力都有明确的培训与考核要求。使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近五年来毕业的研究生,90%以上都被招聘到三甲医院任职,体现出良好的社会竞争力。
三、研究生培养对学科群建设的互补作用
由于研究生所固有的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个人技能得以学习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所在团队学科群的创新意识,为学科群的梯队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和学科群的建设带来强大的动力。
1.迫使导师站在学科的前沿,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做人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引导,这种引导是建立在导师渊博的知识和广阔视野之下的。在强调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机制后,无疑会增加导师们的责任感。要求研究生导师本身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无论在医疗、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从而迫使导师站在学科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使学术研究和治病救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培养研究生成长和促进学科群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使导师自己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近几年,在学科群发展的同时,我院导师队伍建设也得到相应的回报。从2007年的只有10名博导、20余名硕导的师资力量发展成为目前的31名博导、105名硕导的师资队伍,整体师资力量得到明显提升[6]。
2.加强学科的梯队建设,促进后备人才资源培养。人才是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最直接和最终力量,医学人才也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强劲动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医院和一个学科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广东省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医院学科群的建设下加强研究生人才资源的培养,不仅使学科群所固有的成果加以继承,还能使学科群的优势得以在传承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有利于增强学科科研实力,提升学科群的竞争力。优势学科群是高新知识、技能的集中体现。广东省人民医院学科群集结了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发挥了群体攻关的优势。我院心研所在80年代就开始进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人才培养齐头并进,利用研究生群体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为心研所的科研课题的开展集思广益,依借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为新观点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从而加速医院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使原有的学科特色更显著,强势更强,从而提高了医院学科的科研实力、知名度及竞争力。
4.有利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模式的建设。医院学科群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实践和实验基地,引进研究生的培养后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在学科群的范围内学习各种实践技巧,还可以使研究生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促进医院学科群的建设,加快科研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另外,依托医院学科群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资源优势,建立高效的研究机构,吸纳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形成“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联合基地。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学科群的建设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律进行建设。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及形势的变化,并利用研究生培养的契机,不断注入新的人力资源,从而加强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稳步推进医院学科群的建设,并适应医院人才培养战略贮备的需求。
[1]梁候明.地方高校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服务区域经济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
[2]蒲 江 ,李 静 ,项耀钧,等.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8):766-767.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2011)[R].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12.
[4]杨再明.大学学科群建设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8,5:67-69.
[5]雷 勇 ,孙连军.大型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49-651.
[6]戴双双,何凤田,连继勤,等.基于学科群模式的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成才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