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3-02-01李艳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8期
关键词:习惯语文能力

■李艳侠

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络等课程资源优势,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全方位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从大的角度来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很多小学生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技巧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整合现代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定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阅读兴趣,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长期研究的课题。

1.1 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课堂气氛,培养阅读兴趣

积极、宽松、愉悦的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展示插图、设置情境、角色模拟等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阅读。例如,在进行科普阅读交流指导课《海底两万里》的教学时,借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音乐,同时展示一幅幅海底世界的美丽画面。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热情高涨。笔者借机播放鹦鹉螺号在海底航行时的视频画面,学生都渴望更多地了解海底奇妙的世界,迫不及待地主动去阅读。这样设置情境,大大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

1.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有思”“学而不思则罔”,这些都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行问题设置,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巧妙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的能力,进而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的教学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笔者利用大屏幕提示给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这时,课本阅读已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课下利用学校微机室或者家里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查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如在解读李白、杜甫的人物性格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李杜二人性格悬殊,风格迥异,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二人为何却能成为好朋友?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李杜的很多诗文,通过积极阅读他们的诗文,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以诗来证明他们的友好。

1.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课外活动,保持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长久保持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大阅读理念的落实,除了能有利于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笔者事先安排了阅读《水浒传》这一任务。过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阅读交流指导课,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讲英雄故事,说出最崇拜的英雄人物,并说出理由,把所喜欢的人物的简介、人物描写、性格特点、英雄事例等写出来,填在“水浒人物我评说”的课外活动卡上,以表格形式完成。活动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分不同层次水平,学生易于参加。课上,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水浒人物我评说”的活动方案卡片,边展示边解读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交流中也能互相帮助,长久保持阅读兴趣。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业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裨益。一个人从老师那儿学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课外阅读而获得。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电脑或者iPad,很多家长的手机开通了上网功能,尤其是智能机的问世,使手机上网就在弹指一挥间,学生可以迅速便捷地查询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比如,利用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小学生作文网等优秀的网站,学生阅读优质图书资源,丰富阅读量,提高阅读感悟能力,积淀阅读素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教会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要圈点批注,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片断、典型事例,要随手摘录或做成卡片,或写成笔记,或写出心得。通过写笔记、摘录、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培养学生边写边思考的习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例如,教师在《小马过河》的教学时,提示学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用多媒体展示这个故事的动画片,在播放动画时,教师配音做旁白:小马驮着麦子去磨坊,在途中遇到一条小河……学生在观看童话故事时,听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看完后,教师提示学生: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请同学们写一下自己的感想。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感悟,叫学生把自己写的小文章用实物展台展示。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赞同妈妈的做法,说小马没有主见,社会经验少,应多进行实践活动,亲自试一试,提高实践应对能力。学生在观看完动画故事后,随即写出感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课堂形式是为课堂内容服务的,中心目的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拥有一定写作水平。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建立“智慧小屋”博客,并及时上传优秀的文章,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浏览博文;也要求学生注册成为会员,把写的好文章上传到博客里,每位学生阅读后要提出修改意见或者感悟。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欣赏奠定基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保证,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阅读实践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猜你喜欢

习惯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好习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