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促进全县教育均衡科学发展*
2013-10-10郝建平
■郝建平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全县共有中小学124所,其中小学100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少体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43 470人,其中小学生23 054人,初中生12 827人,普通高中生6334人,职业高中1255人。中小学教职工总数3157人,其中小学1507人,初中1086人,普通高中444人,职业高中120人。
1 平定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现状
2010年9月,平定县开始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人社、编办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平定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组”。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落实到位和学校公用经费的落实到位。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协调、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扎扎实实进行了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从小学到初中,从城镇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了提档升级,拟保留的72所学校全部达到了办学标准,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师资结构更加优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平定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四大特色
2.1 学校办学条件更加优越
安全、配套的校舍,齐全、良好的设施是教育标准化的有力支撑。随着“校舍安全全覆盖工程”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善。
1)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列。2000年以来,包括上级部门的配套资金在内,全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近4000万元。全县所有中小学实现了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全覆盖,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42所学校安装了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电子政务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了全县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和管理机构,达到了“政务电子化,会议视频化,安全网络化,资产系统化”的标准。在平定教育信息网搭建了网络教研平台,教科研模式得到了全面创新,全县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教研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实现了传统教研模式向信息技术领域的根本转变,教师坐在学校就能够得到专业引领、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全县形成了学科齐全、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双向、多向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借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各类教学器材配备齐全。2011年,平定县被列为全省20个薄弱学校改造县之一。包括中央资金在内共投入了3807.78万元,其中专门用于仪器、图书、音、体、美、卫生器材及多媒体设备配套的资金达2100万元。配备仪器设备种类包含13个学科、800余种、6.7万余件;音体美卫生器材290余种,40余万件;多媒体设备400余套,图书33万余册,初步实现了校校达标,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功能齐全的各类专用教室应有尽有。从2011年5月开始,平定县投入1000余万元配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19个,小学科学实验室53个,达市二级图书室标准的中小学图书室32个,仪器、音、体、美、卫生等专用教室及器材室500余个,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同时为初中各学校配备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台1632座,仪器、药品柜680个。小学科学实验台2800座,仪器、标本柜350余个;为中小学校配备音乐、美术、体育、卫生等器材柜架860个;为各学校添置图书架400余个,这些实施设备的配备,为中小学实验课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过去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需要,特别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趋势,综合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学校建设,在交通不便的农村边远山区保留了必要的小学校和教学点,在偏远乡镇建设了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使学校设置既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又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基本做到了方便学生就学、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教学效益。全县义务教育小学校由2002年的308所调整为现在的100所,初中由2002年的29所调整为现在的18所。按照全县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农村中小学集中、规模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这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学校,夯实了义务教育标准化的硬件基础,拟保留学校全部具备各类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建设标准高,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所有学校食堂全部实现卫生达标,所有学生宿舍全部实现暖气供暖,学校真正成为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2.2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立教之本,在于教师。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我县在校长、教师的培养上坚持充实、巩固、交流、提升的原则,业务素养与师德建设并重。
1)校长考核长效化。按照学者型、专家型的标准培养和选拔校长,把标准化学校创建作为校长的工作实绩列入考核范围,实行校长定期轮岗、竞争上岗、述学述职述廉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其既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又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钻研者和执行者。
2)教师培训经常化。坚持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教师,尤其是强化信息技术和教学设施、仪器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设备服务教学的使用率。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全县性的名师推选活动,通过名师讲学、送教下乡、三优工程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手评选、教学开放周、三级赛讲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对推选出的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名师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
3)教师交流制度化。坚持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城乡教师合理调配,形成流动机制,选派县城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到偏远农村进行专兼职支教,有效地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坚持“公开招聘、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严把教师入口关。近年来,我县分六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36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教师缺编的现状得到有效补充。
4)师德建设规范化。教育局出台了《师德建设“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校长行为规范八条》等规章制度,明确规范教师职业操守,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开展了教师礼仪教育、“学生最满意的教师”测评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的思想水平和精神情操。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9%。全县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4人,省级教学能手49人,省级骨干教师2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0人,市级教学能手119人,市级骨干教师157人。
2.3 校园文化建设众彩纷呈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各学校在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同时,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挖掘学校优势和潜力,制定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积极创建特色化学校,在校训、校风、标语、专栏等学校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充分体现学校魅力和个性化特色,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平安、健康、绿色、数字、人文校园,逐步形成了独特、稳定和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各学校在校园环境整洁、食宿卫生健康、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诵读国学经典”“艰苦奋斗办学”“环境陶冶情操”等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特色,对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现在走进我们的每一所学校,不仅硬件实施齐备,软件功能良好,更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推进了学校办学水准的不断提升。
2.4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质量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在学校硬件齐备、软件配套的情况下,群众对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做到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严格到位,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平定县下发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严格按标准要求开设好国家规定课程,强化音体美、理化生实验教学,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总量,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县各学校严格实行学生均衡分班,教师均衡搭配,保证了教育教学的公平均衡,促进了学校标准化发展。
精细规范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了学校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国家课程落实到位,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全、开足,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县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高中教育成绩骄人,初中教育成效明显,小学教育坚持创特色、重实效,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日趋均衡,全县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 结束语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做好这项工作是基层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我们在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和兄弟县区相比,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义务教育标准化的要求,教学设施、仪器的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强化教育行政行为,提高执行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队伍管理,形成健全合理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长效机制,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