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腹痛”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2013-02-01陈守平李岩李文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香附脉象枳壳

陈守平 李岩 李文志

·经验交流·

浅谈“腹痛”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陈守平 李岩 李文志

腹痛, 证名。出《内经》举痛论等篇。外感六淫, 饮食不节,七情所伤,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及虫积等因素都可以致腹痛。辨证首先要注意寒热、虚实、气血。寒痛遇冷更甚, 得热稍缓,形寒怯冷, 口不渴, 舌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热痛时止, 口渴舌燥, 小便赤, 大便秘结或下痢, 舌红苔黄, 脉洪数;虚痛痛势绵绵而喜按;实痛胀满攻痛而拒按;气滞痛攻痛无定处;血瘀痛刺痛而固定不移。从部位辨, 痛在大腹, 多属脾、胃;痛在脐腹, 多属大小肠;痛在脐下正中, 多属膀胱与肾;痛在脐下两侧, 多与肝经有关。从病邪辨, 有寒、热、湿、食积、虫积、气滞、瘀血等不同[1]。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腹部疼痛的痛症。《症因脉治》(卷四)云:“痛在胃之下, 脐之四傍, 毛际之上, 名曰腹痛。”俗称“肚子痛”。

“腹痛”名称, 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 肾水受邪。民病腹痛”,《灵枢·五邪篇》亦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 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

辨其部位, 痛在脐上属太阴脾, 痛在少腹左右属厥阴肝,痛在脐腹正中, 属少阴冲任。究其原因有气滞、血瘀、寒、热、实、虫、食等。痛而胀满多实, 痛而不满为虚;实痛拒按,虚痛喜按;痛而有形多实, 痛而无形多虚;饱食痛剧者为实,饥时痛者为虚。寒痛得暧而减;热痛得凉则缓。痛时有形,痛止则散, 攻冲走窜, 痛无定处为气痛;痛有定处, 按之有形,始终不散者为血瘀疼痛。

在临床上, 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 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寒凝腹痛、虚寒腹痛、湿热腹痛、热结腹痛、肝气郁滞、血瘀腹痛、血虚腹痛、食停肠胃、虫积内阻。以上证型中, 除虚寒、血虚腹痛为虚证外, 皆为实证。此为痛证的特征之一, 治则除针对病因施治外, 治疗总则为“通”, 以通则不痛之故[2]。

较常见的腹痛证状和治法方药论述如下:

1 寒凝腹痛

临床表现:痛势急暴, 冷则加重, 得暖痛减, 四肢厥冷,口不渴, 小便清, 大便溏, 舌苔白或白腻, 脉象沉弦。

治法方药:温中散寒。用香砂理中汤(干姜、白术、甘草、人参、 木香 、砂仁)、加味良附丸(良姜、香附、乌药、元胡)等方治疗。

2 虚寒腹痛

临床表现:其痛绵绵, 时作时止, 喜暖畏寒, 按之痛减,饥饿劳倦其痛加剧, 大便溏薄, 气短懒言, 舌淡苔白, 脉象沉细而迟。

治法方药:补气温中。用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千金吴茱萸汤(吴茱萸、半夏、小麦、甘草、人参、桂心、大枣、生姜)等方治疗。

3 湿热腹痛

临床表现:胀痛拒按, 腹满纳呆, 发热口渴而不欲饮,大便溏而后重, 或泻而灼肛, 小便赤黄, 或发黄疸, 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方药:清热化湿。用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清热胜湿汤(黄柏、黄连、泽泻、苍术、厚朴、白茯苓、陈皮、甘草)等方治疗。

4 热结腹痛

临床表现:腹胀硬满, 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 腹部可触及硬块, 壮热口渴, 汗自出,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洪数。

治法方药:清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枳壳、陈皮、青皮、香附、三棱、莪术、黄连、黄柏、大黄、牵牛子、芒硝)等方治疗。

5 肝气郁滞

临床表现:腹胀闷痛, 攻走不定, 痛引两胁, 或及少腹,忿怒痛增, 时作噫气, 得矢气痛势可缓, 舌上苔薄白, 弦脉。

治法方药:舒肝理气。用加味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贯众、

半枝莲、虎杖、茵陈、板兰根、女贞子、旱莲草)、木香顺气散(木香、 香附、槟榔、青皮、陈皮、枳壳、砂仁 、厚朴、 苍术、甘草)等方治疗。

6 血瘀腹痛

临床表现:痛处固定, 刺痛较剧, 经久不愈, 拒按, 处之痛甚, 舌质紫暗, 脉象涩。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 川芎、官桂、赤芍、蒲黄、 五灵脂 )、隔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 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等方治疗。

7 血虚腹痛

临床表现:偎偎作痛, 悠悠不已, 形体瘦弱, 面色晄白,心悸失眠、头晕健忘, 舌质色淡, 苔少, 脉象细涩。

治法方药:补血养荣。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黄酒)、羊肉生地黄汤(羊肉、生地黄、桂心、 当归 、甘草 、川芎、 人参)等方治疗。

8 食停肠胃

临床表现:脘满腹胀, 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 厌恶饮食,痛甚欲利, 大便或秘或泻, 泻后痛减, 舌苔厚腻, 脉象滑实。

治法方药:消食导滞。用大和中饮(陈皮、枳实、砂仁、山楂、麦芽、厚朴、泽泻)、枳实导滞丸(大黄、神曲、枳实、黄芩、 黄连、白术、茯苓、泽泻)等方治疗。

9 虫积内阻

临床表现:腹痛时作时止, 多于饥时发作, 得食可宁,脘胃嘈杂, 面黄肌瘦, 寐中龁齿, 唇内有粟粒状小点, 或有鼻孔作痒, 颜面有白色虫斑。或突发腹中剧痛, 按之有块, 或右胁下剧痛, 甚则汗出肢冷, 呕吐蛔虫。脉象乍大乍小, 乍缓乍数。

治法方药:驱虫消积。用追虫丸(黑丑、茵陈、 槟榔 、苦楝皮、雷丸、木香、皂角)、连梅安蛔汤(黄连、乌梅、黄柏、槟榔、雷丸、川椒)

通过以上腹痛之论述,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以上几种腹痛均有虚实及阴阳之分, 以实证为主。

2.治则均以“通则不痛”为主,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为辅之原则。

[1] 《简明中医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80:3.

[2]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5.

136000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猜你喜欢

香附脉象枳壳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治胃寒痛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治胃寒痛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