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心得体会

2013-09-06纪姝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成角夹板前臂

纪姝花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心得体会

纪姝花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 给予参考组(28例)传统治疗方式, 观察组患者(28例)采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解剖复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6%, 参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3.6%,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效果显著, 并发症较少, 值得推广使用。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小儿尺桡骨双骨折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常见小儿骨折, 多是由外界暴力引起, 多发于远端1/3或者中1/3[1]。由于前臂肌肉较多, 如伸肌群、屈肌群、旋前肌群或者旋后肌群等。骨折常引起旋转、成角、重叠、侧方移位等症状,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同时小儿前臂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严重影响小儿发育, 为探讨有效的处理手段, 笔者对本院收治的56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 男29例, 女27例, 年龄1.5~10岁,平均年龄5.2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间隔均在24 h内。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均有外伤史, 患处出现肿痛及压痛, 伴随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前臂活动受限,肢体可能畸形。经X片检查均确诊, 左侧38例, 右侧18例。其中上1/3段8例, 中1/3段23例, 中下1/3段25例。粉碎性骨折7例, 横形锯齿状骨折33例, 斜形骨折16例,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双骨折, 未出现血管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28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患儿采取常规骨科治疗手术, 观察组患儿采取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 具体操作如下:①患儿取仰卧体位, 患肢取旋前位, 两助手分别握手部的大、小鱼际及肘上, 并顺势拔伸数分钟, 从而对成角畸形及骨折重叠进行矫正, 按骨折移位相反方向复位。对于尺桡骨骨折线保持同一平面患儿, 用端挤提按手法对骨折掌背侧及内外侧移位进行纠正, 若效果不佳则换用折顶手法复位。骨折线不处于同一平面患儿, 一般采取对桡骨采用端挤提按手法进行复位, 然后整复尺骨。对于两骨折端靠拢交错患儿采用夹挤分骨手法进行分骨, 保证骨间膜处于紧张状态, 从而牵动桡尺骨的骨间嵴恢复至正常相互对峙的位置。出现明显青枝骨折患儿, 将骨折成角凸起处向凹侧按压, 同时向凸侧扳拉凹侧的骨折远端, 纠正成角。②完成复位后, 助理医师维持牵引, 并放置好压垫, 骨折线处于同一平面患儿只需在骨折间放一分骨垫, 骨折出现侧方或者成角移位患儿, 则需依照移位方向采用二点加压法或者三点加压法放置压垫。完成后用夹板对前臂进行外固定, 分别在患肢前臂掌侧、尺侧、桡侧及背侧放置夹板, 布带捆扎固定并对松紧度进行检查, 保证扎带可上下活动1 cm范围, 同时对患儿的末梢血运情况进行观察。③固定2周后需间隔3~5 d进行一次透视, 若出现移位则立即进行纠正。同时早期辅助上肢肌肉舒缩及握拳活动, 并依照患儿恢复情况进行肩、肘关节运动, 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活动。外固定去除后要加强患肢的活动。

1.3 疗效判定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判定。显效:骨折解剖基本对位或者复位, 形成连续性骨痂, 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有效:骨折对位超过2/3, 对线满意, 前臂旋转受限<45°。无效:患肢愈合畸形或者未愈合, 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P<0.05, 证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参考组患儿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2.2 观察组患儿骨折解剖复位时间约为(40.6±5.8) d, 参考组患儿骨折解剖复位时间约为(75.3±6.1) d,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骨折再移位, 参考组患儿术后出现6例骨折再移位,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由于儿童的生理及解剖特点较为特殊, 因此摔伤骨折后常出现成角、重叠、旋转及侧方移位等, 临床整复难度较大。在治疗时除了要对尺桡骨骨折断端对位情况, 还应对骨间膜张力的恢复状况进行考虑, 在治疗中保持前臂处于中立位外固定能够保持斜索与骨间膜的张力一致, 有助于松弛骨折周围肌肉, 减少整复后病情复发, 而对腕关节采取曲位固定,能够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 提高治疗效果[2]。手术治疗中会对骨骼血运造成一定的损伤, 容易引起骨折愈合延迟或者长久不愈合, 同时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骨折畸形愈合等系列并发症, 因此对于前臂出现严重肿胀患者, 应待肿胀消失后进行手术, 避免造成前臂肌肉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同时对于压垫的处理要保证适宜, 避免造成骨折二次移位[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小儿康复较快, 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值得推广。

[1] 胡永峰, 吴红霞, 刘立平, 等.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71例.中国中医急症, 2008,17(8):1155-1157.

[2] 陆耀宇, 胡建山, 覃家永,等.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64例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研究. 咸宁学院学报, 2009,23(6): 481-482.

[3] 徐斌, 张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32例.中医儿科杂志, 2012,8(3):38-39.

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成角夹板前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错在哪里
不同成角三维牵引对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影响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