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专家呼吁新型医疗应从“疾病治疗”向“疾病管理”迈进

2013-02-01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4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人群医生

本刊讯(《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疾病管理为医疗服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一方面,可提供服务来填补现有医疗体制的空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投入,但是却降低了长期的治疗慢性病的费用。疾病管理不以单个病例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初步经验表明,疾病管理可提高医疗质量和短期内的医疗结果,改善管理人群的健康状况。 ”这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林曙光教授在4 月12 日于广州召开的第15 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的核心观点。

据了解,疾病管理是通过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详细的管理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对于疾病相关服务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的目的。 制定支持医生和病人交流的合作模式;对病人进行医疗知识教育,帮助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评估;疾病管理将填补医疗服务当中的空白和不足。 通过加强医患的沟通,提高患者的医疗知识,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蔓延。

在欧美国家,疾病管理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医疗服务,但在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 作为临床医生,每个人应该有疾病管理的理念。 现实中,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患者,每位患者的诊疗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 一方面要望闻问切写病历、开处方,另一方面又要应对患者的各种问题,实难两全。 但是,如果患者不能充分了解自身病症,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依顺性等问题也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我国的医疗服务一方面积极探索疾病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也要努力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强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减少用药,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社会卫生资源。

林曙光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早在2001 年就已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其重要观点之一是:最有效的心血管病预防策略是“高危策略”(只针对高危的患者)和“人群策略”(针对全人群)同时并举,两者不可偏废。因此,每一位医生都应在心血管的防治方面转化视角,不能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要管理疾病。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人群医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在逃犯
最美医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医生
我走进人群
望着路,不想走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