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3-02-01徐海晶
◆徐海晶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体现自主学习。要想让学生拥有这种学习的动力,就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爱玩是学生的一种本性,多数教师都为学生的这一本性感到束手无策。不过,教师可以换一种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爱玩的本性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数学,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从而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自主学习中去。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情地去“玩”数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应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与归宿。因此,数学教师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相联系的最佳结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中的“动态”数学,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数学素材带到数学课堂上来,让学生体验数学本质,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去。
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配套软件或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上课时给学生展示长度的几个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换算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上的旗杆、学生用的直尺、数学课本等图片,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出它们的大概长度或者宽度。通过多媒体展示,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凭借生活阅历,认识到生活中很多的物体是需要用不同的单位来度量的。这就使学生在直观的事物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直观明了地掌握了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妙,从而理解数学学习是本质。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课堂类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辅助工具,利于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它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定律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觉数学原来就这么简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这些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比高矮”“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数、读数”“表内乘法”等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思维训练、运算技能培训、趣味练习、智力小测验、解题方法指导、速度检测、疑难问题解答等。根据不同情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数学教学更有趣味性、实践性和灵活性,避免了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都清楚,学生上数学课多点儿少点儿没关系,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大增。笔者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极大兴趣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给学生上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课,使课堂气氛更民主、更活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效果更明显。
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笔者首先采用多媒体展示实物与各种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使学生对圆形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圆与其他形状的物体在形状上的区别。对于如何画圆这一问题,笔者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圆的画法的动画视频,之后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思路上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以顺利地利用圆规或者是圆形物体来画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PPT课件展示一系列的生活情境问题,如:在校园内设计一个圆形的大花坛,或者是圆形的游泳池,还能用刚才的画法来完成吗?此问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再一次投入自主探究的实践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有的小组学生提出了利用长绳子来完成这个任务,方法是一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站在要设计大花坛或者是游泳池的中间位置不动,另一个学生拿着绳子的另一端围绕不动的那个学生转一圈,这样就可以画出所需要的圆。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完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提示:“在学生转圈时绳子一定是拉直状态的,固定的学生应做到真正不动,手的位置不能改变,这样画出的圆才比较准确。”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大脑的积极思维,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整节课学生处于热情高涨、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渗透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它是学生分析数学本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数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对陌生的问题感觉很熟悉,对很难解决的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处理能力。
如在进行“统计”“可能性”“估算”等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最有效,结合教材上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游戏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可采用实践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估算”的教学时,可利用PPT课件进行抢答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1]宋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A,2013(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