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
2013-02-01徐亚男
徐亚男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
徐亚男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血小板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0例心绞痛(AP)患者、10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数目变化, 患者均选在发病后的第二天采血。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数目减少,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少更为显著(均P<0.01)。结论 临床验证血小板数量变化可能直接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冠心病;血小板;临床分析
近年来, 随着对冠状动脉栓塞及溶栓治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血小板功能代谢及数量的异常改变, 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以往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血小板聚集、释放等功能方面的变化上。近年来许多学者也观察到冠心病时血小板所发生的量的变化[2]。基于上述原因, 本研究通过观察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 研究分析血小板与冠心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选择和分组 :① AMI组:100例, 年龄41~64岁, 平均为(51.24±9.78)岁, 其中男74例, 女26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改变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 AP组:100例, 年龄39~62岁, 平均为(50.71±8.86)岁, 其中男72例, 女28例, 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心绞痛诊断标准。③ NC组:100例, 年龄38~60岁, 平均(50.19±8.64)岁, 其中男70例, 女30例。无冠心病史, 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人。以上各组研究对象均除外血液病、肝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1.2 方法
1.2.1 采血时间 健康对照者于清晨空腹采血, AMI及AP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的第二天空腹采血。
1.2.2 样本处理 采用塑料注射器, 行肘静脉穿刺, 取外周静脉血10 ml。按常规方法计数血小板。
2 结果
AMI组及AP组血小板数目明显低于NC组。其中AMI组与NC组比较下降34.7%,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AP组与NC组比较下降25.4%,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以AMI组减少更为显著。AMI组与AP组相比较下降12.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项研究证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均与血小板数量及活性异常有关。血小板数量及活性异常是心肌缺血损害发生及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且二者常常同步出现[3]。本研究观察了100例AMI患者及AP患者发病后第二天血小板数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结果显示, AMI及AP患者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 尤以AMI患者减少更为显著。冠状动脉粥硬化的第一步是动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损伤内膜粘附、聚集, 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淀, 形成微血栓。血栓形成过程必须会消耗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数目的变化。临床研究表明在心绞痛发作时, 血小板聚集性及释放反应增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90%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栓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4]。血小板数目的减少反映了血小板直接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过程。
目前关于AP及AMI后血小板数目变化意见尚不一致。Barretal[5]发现, 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血小板数目明显增加的患者中, 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Eme等的观察结果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血小板数目与正常值无差别。但多数实验结果表明, AMI后血小板数目下降。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数目的研究,提示在临床工作中, 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心肌损害发展程度的一项有参考价值的判定指标, 有关这方面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趋完善。
[1] Ross R, Glomset JA.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 N Engl J Med, 2011(330):369.
[2] Glud T, Schmidt EB, Kristensen SD, et al. Platelet Number and volume dur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lation to infarcl size. Acta med Scand, 2012(246): 401-402.
[3] 李星海,郝玉明. 血小板与缺血性心脏病. 心血管病进展, 2011(32):296-297.
[4] 李福刚,吴国新,李佩霞,等.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观察. 中华内科杂志, 2012,41(1):17-18.
[5] 潘宜智,吾柏铭,洪小苏,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数目的变化. 中华内科杂志, 2011,40(1):19-20.
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