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3-02-01陈寿根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评估指标高职

熊 威 陈寿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熊 威 陈寿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高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高职专业评估的对象及内容。根据高职专业建设的特征,可以把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五部分:专业建设管理指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指标,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指标,测量、分析与改进,专业建设绩效指标。每一类指标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专业建设;专业评估指标

高职专业质量评估是验证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区域经济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培养质量如何,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质量评估机制对于促进高职教育专业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开展专业建设评估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而专业建设评估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因此,笔者选取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构建一套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评估规律的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的内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专业建设者开展专业建设实践活动的指南,是对专业实践活动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标尺。它既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因此,专业建设评估指标的设计在高职专业建设和评估过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专业建设向更好的方向迈进;一个设计不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会导致高职专业建设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最后严重影响专业教育的质量。大多数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包括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条件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资源方面的指标,状态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过程方面的指标,成果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绩效方面的指标。目前,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验收等评估方案中的指标即是按照上述思想进行开发设计的。从这些方案的实践效果来看,还有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仅仅依据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来设计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不能充分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应将“专业建设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纳入指标体系。

ISO9000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其精髓,而管理职责、测量、分析与改进则是过程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的《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将领导作用,组织治理,组织的战略制定与部署,组织绩效评审,顾客满意测量、分析、改进纳入了指标系统;美国的“绩效优异教育标准”共七条,“领导层”、“测评、分析及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两条。不同的质量管理理论强调的是相同的质量管理内容——工作系统的管理和工作绩效的测量、分析与改进。陈玉琨教授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可分为四大方面:输入质量保障、过程质量保障、输出质量保障、系统效率。他强调,保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关注系统管理,包括发展目标的分析、发展潜力与关键因素的评价、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关注绩效管理,重视发展过程的诊断、发展成果的检验。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信条,质量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管理中提升的。高职专业建设质量同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样,都存在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对高职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看一个专业是否达到预定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督促专业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上升水平,这才是进行专业建设评估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对高职专业建设进行评估时,绝对不可忽视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只有通过测量,方能了解专业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成因;只有通过改进,方能解决问题,稳步提升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应包括专业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测量、分析与改进,专业建设绩效等五个方面。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专业建设管理指标

高职专业建设管理指标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评审三个二级指标。高职专业发展规划规定了一个专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它对该专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影响。高职专业发展规划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基于调查资料剖析专业发展环境 (区域产业现状与前景、就业现状与前景、同质状态、生源趋势等);基于事实分析专业发展基础(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经费保障、课程资源、专业特色等);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与教育改革、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过程目标,学生发展、就业质量、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绩效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切实的措施。专业年度工作计划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对接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重视年度评审问题的改进。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评审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过程总结(人才规格定位、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基地建设、支持力度)与绩效总结 (学生发展、就业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质量工程成果)结合,成绩总结与问题总结结合;问题成因分析客观、深入;改进措施充分、可操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指标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指标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团队三个要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评价标准为:基于调查资料分析、确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迁移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岗位能力(态度、知识、技能)需求;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综合考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全面设计、详尽描述专业教育目标;使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目标。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涉及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主要为:围绕专业教育目标策划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保证学生道德、人文、身体、心理、创业和创新素质全面提高;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安排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主要为:课程(包括实训、实习)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兼顾多元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组织合乎知识、技能发展逻辑,课程形式设计不拘一格;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教材、资料、学生成绩评定、任课教师配备、实践条件配置等提出明确指导意见。教学方法手段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有效保证教学目标实现。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为评价方法能充分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或超过课程目标的程度。

教育教学团队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任课教师人均周课时12节以下,辅导员与学生比大于1/400;专业理论、实训、实习课程教师具有技能资质和生产实践经验;教师(含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双师素质”不断提高。

(三)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指标

高职专业发展资源与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实训实习基地和支持环境两部分。实训实习基地的评价标准为:场地、设备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突出“生产性”;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企业制度、行为、物质文化融入中心建设与管理;数量充分;企业管理较规范、条件较先进;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学生的实习过程有效监控。支持环境的主要评价标准为:班集体发展目标明确;班级组织核心(班委、团支委等)建设常抓不懈;思想、道德、学风建设措施扎实;班级管理制度合理并有效落实;专业发展规划、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得到行业、企业较为充分的支持;专业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具有较为充分的经费保障。

(四)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

测量、分析与改进是确保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机制。任何一个专业评估指标系统如果缺乏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很难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现实的各类评估实践正是由于缺少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才导致评估的发展性功能被极大弱化。

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 “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系统开展在校学生、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体验测量和就业质量测量;及时进行测量结果分析,问题归因,改进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有效实施,效果良好。

(五)专业建设绩效指标

专业建设绩效是专业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标准,主要显示专业建设的成果。专业建设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智能发展、职业技能发展、品行习惯养成、综合素质发展;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任课教师及其教学、班级导师及其教育、学习场所及其管理;指导教师及其工作、管理教师及其工作、实习条件、实习成效;人才规格定位、职业能力满足度体验;职业道德、岗位能力、职业心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名师)、示范基地、教育教学成果奖等。

[1]彭立新.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4).

[2]陈寿根.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14).

[3]赵文华,龚放.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2,109.

G710

A

1672-5727(2013)12-0019-02

熊威(1980—),男,湖北松滋人,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1年度立项课题 《高职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10005);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计划重点项目《“园区主导、行业参与、五校联动”的高职专业评估研究》(项目编号:K2012208)

陈寿根(1963—),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猜你喜欢

评估指标高职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评估依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