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临床分析

2013-02-01李亚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6期
关键词:肌瓣上唇唇裂

李亚东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临床分析

李亚东

目的 探讨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采取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上唇唇珠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手术区域没有形成明显的瘢痕组织。结论 对于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单侧唇裂;唇珠缺失;疗效

正常情况下, 唇珠以其独特的解剖结构, 维持上下唇的丰满形态和美观[1]。但是, 对于部分单侧I期修复患者, 由于唇红处理不当, 术后上唇出现过紧、唇珠不明显, 甚至唇珠缺失等并发症, 不仅影响着修复手术的效果, 还会对患者的美观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2]。本研究中,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采取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6.0~32.0岁, 平均(22.0±5.0)岁。

1.2 手术方法 采用1%利多卡因, 进行患侧眶下孔阻滞麻醉, 当术区瘢痕组织较多, 麻醉效果不佳时, 可在术区周围增加浸润麻醉, 确保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根据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情况, 于外侧过多唇红处, 设计椭圆形的切口线,以切口部唇红作为唇红黏膜肌瓣的远端, 逆行设计蒂位于唇红黏膜肌瓣上, 处于重建唇珠肌层的深面。外侧唇红的多余量、唇珠重建需要量共同决定复合肌瓣的厚度及唇红切口长度。并于唇红中部, 设计受区水平的切口线, 使唇红切口线与之相交。沿着唇红设计线, 切开唇红黏膜和肌层, 制备唇红黏膜肌瓣。复合瓣切取过程中, 蒂端需要保留足够的唇红肌肉及其深部组织, 避免损伤上唇动脉, 确保术后复合瓣蒂部的充足血运, 有利于术后恢复。将带蒂唇红黏膜肌瓣水平移至唇珠腔穴, 受区肌层与复合瓣肌层进行褥式缝合, 必要时蒂部可像肌层深部延长, 待重建后上唇唇珠丰满度满意后,缝合唇红黏膜, 复合瓣供区进行分层缝合, 切口不进行包扎。术后告知患者进食后, 注意勤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进行抗感染治疗, 术后7 d拆线处理,同时, 告知患者术后1个月内, 避免张大口, 避免伤口裂开。

2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 手术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标准, 所有患者的上唇唇珠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唇珠居中, 并且形态丰满, 健侧与患侧唇红基本对称, 手术区域没有形成明显的瘢痕组织, 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3 讨论

单侧唇裂修复治疗后, 随着修复组织的生长发育, 患者可能出现上唇红唇的过多、过少(缺失), 或者两种畸形同时存在的情况, 而继发唇珠缺失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外形美观性, 急需要进行唇珠重建治疗。单侧唇裂修复继发唇珠缺失的常见原因, 主要包括上唇修复后,两侧发育不对称;唇裂修复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进行有效修复;唇裂修复过程中, 红唇黏膜处理不到位[3]。

带蒂下唇瓣转移修复是相对理想的唇珠重建治疗方法,但是由于需要两次断蒂手术, 并且术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瘢痕组织,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常规“Z”字成形术、“V-Y”推进术, 不能有效地纠正唇珠的畸形, 尤其对于唇珠较大缺损时, 不能达到很好的修复效果, 并且术后红唇黏膜纹理发生变化, 与周围红唇纹理不协调, 从而加重了上唇畸形状态[4]。

目前, 单侧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通过红唇外侧多于组织, 适当增加唇珠的高度, 有效纠正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的外观畸形。本修复法保留了红唇黏膜肌肉组织, 并使其形成带蒂唇红黏膜肌瓣, 并将其转移至唇红正中部位, 形成唇珠, 需确保唇红黏膜肌瓣移至中线位置时没有张力, 且外观丰满。分离过程中, 注意保护上唇动脉, 避免损伤上唇动脉和神经, 避免术后该区供血不足, 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另外,复合瓣置入腔穴时, 建议多向上分离, 使黏膜肌瓣向中线聚拢, 发挥加厚正中唇珠的功效, 从而确保唇珠前翘。

本研究中,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25例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采取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 经过手术治疗后, 手术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标准, 所有患者的上唇唇珠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唇珠居中,并且形态丰满, 健侧与患侧唇红基本对称, 手术区域没有形成明显的瘢痕组织, 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唇裂手术设计及术中操作水平, 对于术后红唇外形的恢复及没学形态,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总而言之, 单侧唇裂手术修复设计时, 需要严格遵循上唇的生长发育规律, 尽可能缩小健侧与患侧上唇的差异, 为唇裂修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对于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患者,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术后瘢痕组织不明显等诸多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并得到了普遍认可, 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1] 方绍伟. 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 2010,17(12):1819-1822.

[2] 朱光辉. 唇红黏膜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缺损. 中国美容医学, 2009,17(8):1163-1165.

[3] 常刚. 带蒂唇红黏膜肌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唇珠缺失. 医学临床研究, 2011,28(4):732.

[4] 翦新春.双侧推进肌蒂红唇肌瓣修复双唇裂术后口哨畸形.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9(3):272.

450000 河南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肌瓣上唇唇裂
胫骨前肌肌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胫骨外露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顺行比目鱼肌瓣加植皮术修复小腿骨外露创面
常见神经血管肌肉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优缺点比较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小儿唇裂术后系列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臀大肌肌瓣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区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