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2013-02-01张立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8期
关键词:松鼠长城多媒体技术

◆张立红

1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的一个载体,成为现代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课堂容量的扩大化,课堂教学的生动直观化,课堂外延的扩大化等。信息技术在表面上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其本质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对学习行为认知的不断改变,从而促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学习含义的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习具有基础性、趣味性、丰富性特征,仅靠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物展示等学习环节,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将抽象、零碎、陌生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完整、亲切,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 多媒体技术便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小学生人生阅历简单,课文设计的许多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极其陌生。比如,对平原长大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山路的崎岖;在山里长大的学生也很难想象平原的一马平川;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无法想象出大海的浩渺;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需要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松鼠》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都认为松鼠外形极像狐狸,通身红色。即使课文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它有兔子那样大。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对学生正确了解松鼠设置了一种感性障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松鼠的纪录片。当学生看到松鼠不是课本插图中的红色,而是灰褐色,体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外形也没想象的那么漂亮时,都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当教师让学生结合片中的松鼠的形象谈谈感受时,学生大部分说与自己在动画片中看到的形象相距甚远。但通过直观材料的展示,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松鼠这种动物的直观、真实印象,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

2.2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促使课堂教学日渐开放

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要求,大量的课外课程资源是课内学习不可或缺的补充。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知识贮备的局限性,外加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对课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严重不足,导致语文教学陷入“以本为本”的封闭循环之中,生字、生词、课文内容剖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严重限制了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开阔。随着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介入,语文教学实现了从文本学习到超文本学习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的“大语文学习观”的发展和创新。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启发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课堂学习的巩固、迁移和创新。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能发现大量不同于教师的观点,能激发思考和甄别能力,促使独立思考,敢于抒发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长城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介绍与长城有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从理性方面更多了解长城;播放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赋予长城以艺术美感。并将课文朗读、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减少课堂板书时间,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拓展性学习。这样,学生既可以从感性上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丰厚资料中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并感知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文明,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3 多媒体技术能极大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且喜动不喜静,对学习对象亦是如此。小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为引导、以活动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语文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字词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灯片,单调、机械、乏味,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也是死记硬背,难以产生真正的兴趣和趣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汉字中象形文字、形声字、会意字的构成和发展,让学生不但认识这些字,且能知道这些字的演变、发展过程,理解字的含义,如同听故事、做游戏一般来完全了解这些字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自然良好。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走进课堂,在具体运用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教材的研究不充分,或是对教学资源整合欠科学、合理,在以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时都会出现一些不足。那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3.1 不能以多媒体技术代替板书的功能

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板书的另一种形式,在制作课件时按照教案的安排和教学的需要,按部就班展示基础知识、课文内容、结构,以及课后作业答案等。整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却让人感觉不到现代化课堂的气息,无非是将知识由教师的抄写上黑板变为以多媒体展示。这样的课堂,看似每个环节都在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其实等于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设备资源的一种浪费。教师善于取舍,在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环节充分利用,而能以传统手段解决的大可不必再去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充分发挥其效能。

3.2 过度开发多媒体资源,导致教学严重脱离课本

部分教师为了顺应大语文教学观,借助多媒体技术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将自己认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都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比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不但展示了长城的图片,还介绍了秦朝以及以后历代对长城的修建,与长城有关的民间传说、诗词等。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非常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标对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但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范围,导致本末倒置,忽视了课本内容的研读,弱化了学习重点。

面对多媒体这个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不但要学习其技术要领,更要去研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一方面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好帮手;另一方面又不出现喧宾夺主、弱化人的主导主体地位的不恰当局面,使多媒体最大限度服务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松鼠长城多媒体技术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守护长城
小松鼠
松鼠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