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教育模式及教育质量实践改革探究

2013-02-01李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8期
关键词:个人兴趣道德修养中学

◆李胜

在中学教育中,要弄清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质量,进行及时分析探索和实践改革,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实现教育体系的完善化。

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中学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教育是育人,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道德观念、综合素质和思想理念的传授。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然而,中学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中学教育实践改革势在必行。

1 中学教育模式和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良好的教育教学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改进向前。中学一直开展丰富的活动和专业的课程,尽管如此,现有的中学教育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目前的教育质量并不能提供社会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及时认清现状,进行实践与改革,去除原本的糟粕,吸收其中的精华,提升教育质量,摸索出最完善的教育模式。

现有的中学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教育模式过于死板,学生缺少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个人兴趣发展被束缚和限制;

二是学校较为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成绩的提升,导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

三是在教育过程中过于片面地教授知识,对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

2 中学教育模式及教育质量的实践改革

2.1 重视自主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确,人人都能创新,只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素养,那么便能水到渠成地发挥出来。世界每天都在向前大步前进,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定理。唯有创新才能进步,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自主创新是一种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和正确的培养。真正落实自主创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切实做到不限制学生的想象自由和发挥自由,并且鼓励他们多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改变,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例如,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对于社会热点的看法,可以结合道德和法律,从不同方面综合剖析;对于一道数学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所用的或是标准答案。另外,学校也可以为此多做出些努力。比如说,积极完善科技实验室的设备器材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他们自主实验,并且从中获得乐趣与收获。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开展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确定课题然后进行研究。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好是坏,都要给予支持与肯定,并且鼓励他们继续创新,坚持不懈。只有重视自主创新的教育模式得到发展,才能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因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2.2 建立重视个人兴趣发展的教育模式

现有的中学教育模式中,依然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成绩与考核,而忽略了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与培养。学生大多受主流思想的束缚,而缺少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自身的发展与潜力反而受到了制约。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并不需要“大一统思想”的高材生,而是欢迎个性张扬有主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重视个人兴趣发展的教育模式,不能让教育束缚住学生的天赋和思想。学校在开展丰富多样化课程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发挥个性,独立思考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目。在校园生活中,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如美术展览、运动会、音乐会等,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让有兴趣有才能的学生一展所长,发展他们的个人兴趣,并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一个人往往不能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大放光彩。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常识固然是一项强于他人的技能,然而事事都浅尝辄止,甚至因此抑制了自己真正的才能,便是得不偿失。在中学教育中,不能给学生进行统一的人才理念灌输,而是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发挥他们的长处,重视个人的兴趣发展,才能让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2.3 实现重视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给予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此观念作为核心,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中,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时时刻刻谨记道德与责任。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整。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教育质量上要注重考核。对于教师的培训要专业化、严格化,要特别指导他们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感恩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主题文化节日,在潜移默化中开展重视道德修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深切理解做人的道理,并且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

毕竟,人才并不仅仅在于丰富的知识储备,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教育模式中融入爱国理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素质等品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全方位人才。人才的定义是品德高尚、掌握知识、能力较强和业绩突出的人,仅仅拥有一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而,重视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是培育现代化人才必经的发展方向。

3 总结

正如上文所述,中学阶段学习到的知识与理念对于学生的未来有重大的影响。然而现有的中学教育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瑕疵,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并不容易实现。因此,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辞艰辛,坚持理念,不断地摸索前行。通过实践经验,进行教育模式的升级优化和改革,让学生能发展自己的长处,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

[1]王文慧.加强中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性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李辉业.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特点[J].青海教育,2010(1):84.

[3]昌晓莉,孔卫平.分层教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于浙江省富阳中学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49-50.

[4]谭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20):57-58.

猜你喜欢

个人兴趣道德修养中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作文试题评析(四)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