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伤条件下免疫肠内营养对特重级烧伤患者的免疫促进作用

2013-02-01张旭辉

中外医疗 2013年20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屏障白蛋白

张旭辉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广东广州 510220

免疫功能紊乱及高速的分解代谢状态是烧伤后患者的典型表现,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状况经常会在患者身体上出现,免疫肠内营养是目前提出的新的营养支持方式,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全面改善,肠黏膜屏障得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为探讨对于特重级烧伤患者,免疫肠内营养(EIN)对免疫功能和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该研究随机选取2010—2013年广州红十字会医院55例特重级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患者中,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岁。火灼伤患者35例,热液灼伤患者12例,电灼伤患者8例。治疗组(EIN)22 例患者,给予常规能力+维沃。 于伤后 24 h、4 d、7 d、10 d、30 d空腹抽血查肝功能来对球蛋白、前白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内脏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2 治疗方法

采用对比对照法,随机选取55例特重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能力治疗的为常规组。采用免疫肠内营养的患者为治疗组,给予常规能力+维沃,运用胃肠道用管饲或口服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素。

2 结果

于伤后 24 h、4 d、7 d、10 d、30 d 空腹抽血查肝功能来对球蛋白、前白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内脏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伤后24 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4 d、7 d、10 d、30 d的治疗组的前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体内前白蛋白含量由50.3~70.1增至99.2~147.5;球蛋白含量有11.5~18.2增至27.8~31.3.而治疗组中,前白蛋白含量由72.4~88.6增至145.5~180.2,球蛋白含量由15.5~19.7增至29.5~33.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免疫肠内营养对特重烧伤患者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3 讨论

研究表明,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可以使机体的营养状况改善,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使免疫细胞得到刺激,应答功能增强。具有平衡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减轻过度或有害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等优点。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在营养配方中添加特定的营养素,既能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其应答能力,维持一定的免疫范围,又能使机体所需的能量和底物得以提供。

所谓的肠内营养是指,运用胃肠道用管饲或口服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方式。肠内营养使得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得以维持,黏膜的生物屏障可以得到保障;保护黏膜的免疫屏障;为保持黏膜的化学屏障还可以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等功能。因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保护肠黏膜屏障,并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以及价格低廉应用方便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在原有标准营养配方的基础上增加某些营养物质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肠内营养称之为免疫肠内营养。在营养配方中添加组成具有免疫药理作用的营养制剂,可以调控机体免疫反应,避免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保护肠屏蔽功能等。

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点引起的组织损伤称之为烧伤。有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而区分烧伤的程度。烧伤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严重的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反应十分剧烈,可以出现各个系统、气管代谢紊乱、功能失调,常将其称之为烧伤病。特重烧伤病人,烧伤总面积达50%以上,三度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治疗中营养支持的目的不仅是维持机体能量消耗,更重要的是使重要的功能细胞进行近似正常或正常的代谢,使免疫抑制减轻以及避免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通过前白蛋白与球蛋白的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到,免疫肠内营养对治疗特重级烧伤患者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前白蛋白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在急性炎症时血浓度会下降,而数据显示,患者在免疫肠内营养后,血浆中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回增。

对创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使感染率降低,住院时间得到压缩,整体预后得到改善,对多发伤患者推荐早期肠内营养。营养过程中需要对营养液的温度进行控制。肠内营养的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保持在37°左右为宜,可避免烫伤或腹泻。在室温较低时,可将营养液加热或将输注管通过热水袋加温。营养输入的速度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能力,从慢到快,从少到多逐渐增加。

营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肠道并发症、高血糖、堵管等。患者因为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容易发生焦虑、恐惧感,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合适的心理疏导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的免疫紊乱及高分解代谢,直借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早期恢复免疫功能及改善营养状况对此类患者伤后是十分重要的。免疫肠内营养作为目前提出的一种新的临床营养方式,能使在创伤条件下机体的营养状况更好的改善,肠黏膜屏障得到保护,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大量实验及临床资料显示,早期肠内营养能使胃肠黏膜得到有效保护,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烧伤后感染的发生得到预防。与小肠腺苷三磷酸依赖性代谢过程的能量需求相对应的谷氨酰胺是小肠黏膜的主要功能物质,对预防肠源性感染和黏膜的完整性有重要生理意义。与一般肠内营养相比较,免疫肠内营养在提供了相应能量基础上,更有利于恢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参考资料]

[1]陈宁,尤鹏,刘安楠,等.益生菌治疗的实验性结肠炎中调节T细胞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2):100-103.

[2]绍伟,傅强,杜超.w-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腹腔感染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肠内营养,2011,18(1):18-20.

[3]陈忠勇,汪仕良,余斌,等.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6):833-835.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屏障白蛋白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一道屏障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