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的SWOT分析
2013-02-01陈亚
陈 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文化创意产业逆势而上,成功走出危机,成为先导产业的一枝独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大学生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中蕴含的无限商机,满怀激情地投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然而,创业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同样面临各种威胁和挑战。如果盲目创业,很容易导致创业夭折,从而磨灭创业热情。因此,借助SWOT分析法对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的利弊进行分析,对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外部条件,合理选择切合自身的创业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分析法归纳为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四个方面。其中,S、W是指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以这四个因素为基础进行研究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对象,进而对分析、比较研究对象拥有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提供依据。SWOT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实用和简便的战略分析工具。
二、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
1.创业意愿强烈。为深入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认知等问题,笔者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对该校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结果显示,50.87%的学生回答自己“会尝试创业”。在回答“创业最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时,有43.04%的学生认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24.78%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可以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18.7%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创业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创业又能满足不喜欢约束和管制的艺术类大学生崇尚自由的个性需要。
2.专业优势突出。根据教育部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本科专业总数621个,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度相关的专业61个,占10%;其中艺术类专业最多,达31个,占总数的50%。[1]艺术类专业的独立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这类专业的大学生一般有良好的创意设计理念和较扎实的专业设计知识。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这些理念和知识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调查结果显示,有45.65%的艺术类学生认为:“本专业有创业前景”。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该院设有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摄影、广告学、动画、美术学等多个专业。近几年有多名学生结合本专业成功创业,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工艺品设计、墙体彩绘等领域。
3.创新意识较强。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的源泉,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文化市场中涌现出来的大量小公司、小企业来说,好的想法和创意能够给企业带来生命力,甚至能够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年轻而有活力的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容易打破传统思维,发现时尚文化元素,引领潮流,从而有助于提升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创业门槛较低。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占据优势地位,在创业项目选择上门类较多,能将创意理念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制造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产品。与其他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的专业相比较,艺术类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初期所需投入的资金和硬件设施不多,规模较小,成本较低,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比如,创办图文设计工作室。只要二三个人加上一些必备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工作室就能启动和运转。
(二)劣势(W)
1.创业准备不足。“理科不行学文科,文科不行学艺术”的传统观念使得相当一部分文化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把学艺术当成是自己顺利考上大学的一条捷径。由于知识体系不完整和文化基础薄弱,进入大学后,艺术类大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他们创业知识和能力不足,特别是财务、金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管理协调能力、沟通谈判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等综合创业能力不强。同时,由于这类学生实践锻炼少、社会经验缺乏,使得很多创业项目因缺乏调研而经不起市场的长期考验、得不到长远发展,最终创业失败。
2.筹集资金困难。调查发现,有74.78%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会是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二是创业过程中缺乏后续资金支持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作。根据麦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知: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六成以上主要依靠父母或亲友投资; 25%左右依靠借贷和个人储蓄;仅有1%左右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艺术类大学生教育成本比其他专业高,大学四年的开销已经加重了许多工薪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如果他们要自筹资金或者向父母借钱来创业,经费比较有限。同时,大学毕业生又很难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创业。一些银行相关人员表示,大学毕业生既缺乏社会经验,又无法提供有效资产作抵押或担保,自主创业贷款风险高,银行一般不会轻易提供贷款业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或者企业因资金紧缺影响业务拓展,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缺乏维权意识。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涉及签订合同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事宜。如果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很容易导致经济纠纷、信誉受损、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等状况的发生。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是由于在创业前很少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等内容他们没有如人们预期的运用法律知识、获得法律保护的能力。调研发现,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国家支持创业,但对具体怎么支持、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以及创业者如何获得支持却不够了解。这对于打算和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大影响。
(三)机遇(O)
1.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1)政策支持保障。具有高发展性、高经济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等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2009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战略性产业,并予以重点推动和发展。2010年10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表明其地位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像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2)需求空间巨大。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直接促进了文化产品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据文化部财务司统计数据,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5.1%。[2]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城乡居民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有创意、有才能的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创业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鼓励当代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地方各工作部门要落实好大学生自主创业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地落户等优惠政策。国家和地方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加大在资金、场地、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鼓励高校设立校级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常州为例,2012年,常州出台的《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降低注册资本、给予社保补贴、贷款贴息、开业补贴和带动就业奖励等多项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3.学校资源依托。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的号召,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业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技术支持、服务指导等方面不断加强扶持力度。部分高校建立本校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各类学生创业工作室,并配备创业运营导师和专业技术导师,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创办、经营企业;另有许多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的创业模式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北京大学推行的3M创业模式,即融资服务(MONEY)、营销服务(MARKET)以及管理服务(MENTOR)三方面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威胁(T)
1.市场竞争激烈。一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门槛比较低,凡基本上具备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人都能做到,所以市场上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公司众多,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艺术类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或者工作室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如果业务拓展不够,则难以顶住竞争压力;二是来自同行业其他创业者的竞争。那些在职场工作多年后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的创业者比应届大学生更具创业竞争力。
2.创业环境不够成熟。2008年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全球创业观察)的37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3位,属于中下水平”。[3]可见,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中还存在相当多的“软肋”:比如,当前我国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还存在滞后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推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的创业教育和服务的实践性差,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等等。
3.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大。受“学而优则仕”、“一业定终生”、“求稳”等中国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普遍被认为是“逞能”、“瞎折腾”;另外,中国的父母大都认为创业要承担太多的风险,担心子女吃苦受累,遭受挫折,所以更倾向于让子女找一份踏实、稳定、体面的工作。因此,尽管有些艺术类大学生有很好的创业计划和想法,得不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创业梦想最终也只能成为泡影。
[1]姚争,项雁.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8-23.
[2]我国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时代 三万亿缺口待开发[EB/OL].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3-08-06/9012590125.html.
[3]倪涵,王明珠.高职院校“多元分级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0(23):48-50.
[4]吴丽清,林少锋.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弊的SWOT分析[J].教育导刊,201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