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013-02-01周侗艳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环节

■ 周侗艳(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新课改以来,出现了较多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空间,导学案就是新兴的一种突破常规教学的实施方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体系。自1993年秋开始,江西省九江市率先在五个县区13所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历时七年,共进行了四轮教改实践,成果显著。经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验收,2000年以后,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

新事物的出现与尝试总是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作一番审视。

一、“学案”与“教案”界限模糊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设计导学案只是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习题练习,教案中的导入语都详细地写在导学案中,使得导学案等同于教案加习题。学生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步骤和内容一清二楚,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忱,更谈不上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了。

1.区别:“教案”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案”着眼于学生的“学”

“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导学案”不仅要起到沟通教与学之间的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案”是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一个媒介,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往往考虑很少。“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着眼于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说,“教案”是指导教法的,“学案”是指导学法的。阅读和使用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区别。

2.结构:师生互补共进,注重实践和表达

“学案”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掌握方法、养成能力、学会学习的材料体系。突出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引导。“学案”的一般结构可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学、基础整合、课堂提升、反馈练习等几个部分。语文导学案改变了旧有的教学定势,注重了问题的导读和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在问题思考和练习题中熟悉课文内容,增加课外知识的容量,通过学习实践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脱离文本,习题解答唱主角

导学案中大量问题和习题的设置,确实对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大有帮助。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真正理解导学案的意义价值,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会成为一堂习题解答课。教师和学生只是拿着导学案,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每道题的答案。如果语文课成为习题课,虚化语言文字的学习,势必会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失去语文教学的本色。

1.基点:回归文本,紧抓语言文字这个本体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这些必须是在一篇篇美文阅读中反复玩味、细嚼慢品才可以得到的。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通过品味作品语言,在言语实践的训练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作品丰富的内涵,了解人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2.方式:因“材”施教,找到“导”与“学”的合力点

语文教材不同,学生情况不一样,其教学方式就应随之变化。有的课文适合朗读,就让学生多读,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边议;有的课文需要多讲解、议论,就要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步步深入;有的课文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那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侧重点也可以不同,或侧重词句,或侧重篇章,或侧重某个写作方法,或侧重思想情操等。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本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惟其如此方不失语文教学的本色。

三、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今,教师尊重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把他们的合作学习放到了重要位置,小组合作已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下普遍的课堂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争着发言,教室里声音嘈杂,一如茶馆:一些学生忙于准备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其他组的展示;一些学生冷眼旁观,好像事不关己……等到全班交流时,起身交流的学生只谈“我认为怎样”“我觉得如何如何”,根本不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界限分明、互不牵扯的讨论,缺乏实质的交流,充其量只能是“假合作”“伪合作”,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对教学毫无用处。

1.内容:确定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缺乏启发性和思维张力的问题无须小组合作,学生没有共同兴趣的问题无须小组合作。

2.方法:加强指导,建立良好的发言机制。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并让学生懂得交流时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要善于在吸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看法,使讨论的效果最大化。全班交流时要概括小组讨论的内容,而不是只谈个人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巡视引导,关注学生的情感是否投入,态度是否端正,思维是否深刻,以避免小组讨论变成借机闲谈,或停留在浅层面、无节制的状态。

3.时间:保证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适时适度,不可为合作而合作。教师一旦决定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不要让合作学习“走过场”,有时可让学生们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四、过度预设,教学环节僵化机械

“学案导学”的一般课堂教学环节是:明确目标—选择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质疑讨论—问题反馈—精讲点拨—迁移训练—归纳小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上述各个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按部就班地上课,预设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请几个学生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切实获得提高,则不重要。

1.关键:自主学习,关注动态生成

“学案导学”的这些课堂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僵化的、机械的。要做到有环节而不唯环节。所谓“有环节”是指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基本环节:明确目标、选择方法、自主学习、质疑讨论。其核心环节是自主学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所谓“不唯环节”,是说这些环节中有些环节在教学中是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不要人为区分、机械操作。有些环节视不同情况可自由取舍,教学中要灵活处理、努力创新。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绝不是单向的给予。

2.难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

“学案导学”的教学环节预设既然要体现出一定的包容度、开放度与自由度,那么就要打破预设,多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生成的资源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知识需要等及时作出调整,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从生成中因势利导,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对于自然生成的导学智慧点,能巧妙地让学生趣学,这既是教师在处理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一种艺术和修养,也能让所有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探寻“导学案”实施的规律,为教师的导学可行、学生的顺学有利做好铺垫;在教师有效的“导”之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理想”将成为教学实施后的“现实。”

参考资料:

1.陈德淼《初中语文导学实验探索》,《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7期。

2.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王聚元、金军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缪克锋《“我的课堂我做主”——初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展示交流浅探》,《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9期。

5.邓玉阶《初中语文“学案导学”实验结题报告》,《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新课题》第25期。

6.李小波《知识的传递还是经验的改造——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乡愁导学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