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2-01张健
◆张健
作者:张健,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064400)。
多媒体软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教师和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提供了方便,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学形式,有效揭示数学知识的过程和本质,为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供了手段支撑。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最具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科教学必须整合好课程资源,尤其是现代化的教育装备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多媒体就是很常见的,是一种很实用的现代化的教育装备资源。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科学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科学呈现数学概念、原理、定律等知识,让学生直观感觉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本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从而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下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谈一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展示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相差不多,很多思维方式都是直观性思维,很难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分析。由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对一些动画信息和声光信息会较为敏感,愿意接受这些信息的刺激,从中感知数学知识,理解新知,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认知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课件,上课时播放系列实物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实物的图形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什么样的物体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也学会了如何认识时间,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等。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图片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在大脑形成一系列的表象信息。这样就为学生接受数学新知提供最直观的手段,有效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数学学习,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运用多媒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能灵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和方法很多,其中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是小学数学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表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规律。教材的设计很多知识都可以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究,优化学生分析数学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垂直与平行”和“统计图”这一类知识的教学时,由于这类知识点涉及纯数学知识,还有图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直观展示,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逐步认识垂直和平行的含义,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了解统计的用途和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去,用于服务社会生活,指导生活实践,增强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 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存储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将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来源。教师在授课时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技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对所学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大大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等知识的教学时,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或者网页课件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对于难度较大的训练题目,教师通过出示有规律性的提示,给学生的理解扫平障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手段保证。这些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理解,便于今后学习时前后联系,建立知识链,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改善学习效果。
再如,数学知识点较多,教师上课时的板书任务较重。因此,有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大量信息整合到PPT课件中,上课直接调用即可,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章节复习或测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可利用实物展台把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展示,把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对比进行展示,这样可以节省板书时间,以提醒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展台把需要展示的实物进行展示,使教学效果更为直观,以便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4 运用多媒体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要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内容将学生分组若干个小组,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从多种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共同进步。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上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是实物展台展示给全体学生,直观形象地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笔者在进行“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时,采用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准备好相关的学具,如不同颜色的乒乓球、硬币、扑克牌等用于加减法的计算。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有的学生展示出一个小品——捐款,目的是引出0在数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值,还能代表一个数的位数;还有的学生搜集了0可以代表起点,有的学生发现一个数加上0或者是减去0其结果不变,更有学生找到了关于0的“自白书”等。学生学到的知识多是通过阅读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还有的学生是利用工具书查到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5 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避免走进教学误区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但多媒体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形式和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运用多媒体,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选择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多媒体的切入方式和切入点,要确实起到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按规律办事,防止在使用多媒体时走进思维的误区。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作用,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落实数学三维教学目标。
[1]李晓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误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145.
[2]张晓侠.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