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刍议
2013-02-01王君淑
◆王君淑
作者:王君淑,平度市工银第二希望小学(266700)。
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手段更多样,教学效果更好。本文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服务。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为教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重点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以及帮助学生学习等过程中的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改善学习效果。其主要方法是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1 借助信息技术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主角,学生基本上没有主体作用可言,完全跟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而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策略,或是教学手段与教学练习,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难有主动表现。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其图、文、音、像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更可以使学生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基础条件、兴趣爱好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在丰富的课堂练习册中选择自己认为应该加强的部分进行练习。因为有了这种选择权,学生不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因为是自己安排学习与练习,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安排与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不再是包办一切的主角,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教师更多时候是带着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巧,激发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的帮助者。学生平等地位的获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纯粹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课堂的主人。
2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交代一个作者写作的背景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十分有限,为了让学生能看懂,进而体会作者描绘的场景,教师不得不重复讲,教学效果还不一定有保障。特别大量书写板书来分析过程,重现课堂难点与重点,使教师很容易出现一堂课下来,讲得紧紧张张,重点不突出,效果大打折扣,而学生依然只是看懂字而未懂文章,感觉老师没有讲透,知识掌握依然一知半解。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事先的合理安排,在课件中对课堂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知识罗列,能够自如地控制课堂教学速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完成,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吸收所讲的知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比较兴奋、比较投入的状态去听课。如此一来,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理解和掌握重点与难点。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将教师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表现得更加透彻,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能合理、有效推进的另一个关键。比如,通过制作电脑动画,将作者一生或是写作文章前后几年的情况演变通过一幅幅动画表现出来。如此一来,不仅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教师也可以省去大量写板书的时间,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3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师生交流
有交流的互动学习过程总是会更具有效率。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很少,即使有,也只是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效果比较差。而借助信息技术,保障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上师生的交流,进而完善教学过程。
一方面,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设计,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在电脑自动演绎知识点的同时,设置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再通过控制课件播放速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由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提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演绎过程的亲切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应用电脑展示某一个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思考,并将这个思维发展过程完全展现出来,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沿着这样一个思维空间,不断向下探索,各自说出自己所能够想象到的结果与可能。通过开展类似于高鄂续《红楼梦》的方式,学生与教师同步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服务。
4 借助信息技术深化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知识量储备还不足,对文章结构还一知半解的小学生来说,要看懂一篇文章的信息、要构建一篇文章的结构是非常难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也是良策少少。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的多样化表现手段,设计诸如绘图、拼图、游戏、填充等方式,将文章表达出来的信息和要写的文章主要方面一一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逐步打开思想的天窗,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阅读与写作。
一方面,可以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古今中外同一个主题的各类文章,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资源比较单一的问题,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
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丰富多彩的题材,大量精彩的范文,以及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练习手法,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点评。这种有效反馈,让学生更加愉快地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练习。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训练中的作用发挥,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扩展他们的思维,同时可以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提高练习效率。如此一来,小学语文课堂训练不仅可以学得更好,同时可以练习得更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更坚实。
5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使教师很难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听懂了,是否掌握所学新知识,他们很难说出来,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一个网络中,平等地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有动力也有可能地进行正确积极的反馈。每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环节,借助课件,或是借助人机交互软件,为学生梳理本堂课所教学内容,由学生来进行匿名的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可以采取当堂课就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探讨,也可以通过下堂课进行改进或是适当增加某些环节的方式进行反馈,及时将教师的想法与学生交流,共同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更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从而用更积极的心态,更加主动地加了课堂教学中去,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交流,开展专题训练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不断地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1]郑玉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09(33).
[2]吴东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李新建,严建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作用与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