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多种媒体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013-02-01王亚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2期
关键词:学唱老母鸡动画

◆王亚君

作者:王亚君,迁安市杨店子镇第一幼儿园(06440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现今,我国正处于科教兴国的重要时期,特别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的人。而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时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教育部在其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特别强调,教育活动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最佳期、敏感期和关键期,大大激发其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其创新潜质,极好地发挥创新才智。

学前幼儿年龄尚小,知识匮乏,经验极少,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何入手呢?经过一番观察和调查,笔者欣喜地发现,音乐活动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众多磁石般的幼儿,同时根据他们的共同爱好——爱看动画,爱翻图片,爱玩玩具,爱扮角色,即通过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进行音乐活动,可让音乐活动这个大磁场永不消磁,一直拥有源源不绝的磁力,让幼儿对其永葆新鲜之感,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去感受、去亲近、去体会、去想象、去探究、去创造……

1 借助动画,烘托气氛,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源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学前幼儿因年龄等因素,注意力易分散,但同时也容易生成相应的兴奋点。多媒体声像结合,演示的音响清晰,图像生动,且信息量大,使事物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进一步激发其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

如进行小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之前,笔者依据歌词内容,做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童趣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活动中,一播放动画,幼儿的目光便一下子全被吸引了过去,都沉醉于其中,痴迷于其内。观看过程中,笔者适时、适宜地进行引导提示,让幼儿自己说出歌词大意;学唱中,又让动画与歌词同步进行,让动画引领歌唱,让歌唱追随动画。这样,借助多媒体使活动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还达到了熟记歌词、快速学唱之目的。

2 利用实物,注重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对象,要让幼儿把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形态、动态、神态上。如让幼儿自编小鸡律动前,笔者带领幼儿到饲养角观察鸡的三态。观看后的创编,效果真是不同凡响,幼儿将自己的观察重点与兴趣理解随意揉和,表现到自己的即兴创编中。有的幼儿双臂侧伸,做扇动翅膀状;有的幼儿双手交叠于头上,表现公鸡的大红冠子;有的幼儿两手交叉相握,食指一张一合,做觅食状;有的幼儿两臂后展,下颌上扬,做打鸣状;有的幼儿屁股后翘,胸脯前探,做摆尾状……真是生动可爱,活灵活现,俨然一副活生生的“众鸡摆姿图”。

3 佩戴饰物,扮演角色,合创游戏

低龄幼儿喜遐想,易满足,为他们提供头饰、胸卡、腕饰等媒介,便会令其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假想游戏当中。如在小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的延伸活动中,笔者为幼儿佩戴上形象可爱、颜色绚丽、表情各异的老鼠头饰,幼儿马上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小老鼠,于是他们的表演欲望呼之欲出。音乐响起,“小老鼠们”边唱歌边惟妙惟肖地表演歌曲的前三个情节——急急觅食,囫囵吞米,浑然入睡。而且在简要引导之下,很多幼儿采用了不同的动作表演了老鼠形象。以偷米情节为例,有的幼儿只顾埋头大口吞咽;有的幼儿边左右张望边小口慢吃;有的幼儿猛吞几口,再用爪抚胸,把这情节表演得淋漓尽致。

4 运用玩具,渲染情绪,鼓励尝试

音乐活动中,笔者还经常利用木偶、手偶、指偶等玩教具,易于操作,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学前幼儿。而低龄幼儿尤其对毛绒玩具情有独钟,可充分利用他们这一共性。如在小班幼儿学唱“老母鸡”之后,笔者为幼儿变出一只慈祥可亲、体态丰腴的毛绒老母鸡玩具,幼儿的眼睛为之一亮,之后便蜂拥而上,对老母鸡轮番“进攻”:又摸,又贴,又亲,又抱。笔者又及时做出广告:如果想和老母鸡交朋友,必须编出它不同节奏的叫声。幼儿立刻来了劲头,此起彼伏地学起老母鸡或长或短、或快或慢的叫声。这样,他们的创新潜能便被不知不觉地激发出来。

5 操作学具,重现信息,激发想象

学具既是教师教学的用具,又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不仅直观,亦有情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具,可让幼儿有充分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的后续活动中,笔者根据低龄幼儿知识匮乏、经验不足的现状,有意让幼儿把玩学具盒里各种动物“相片”。果然,在之后的仿编歌词中,他们能争先恐后地自主、自信地进行仿编仿唱。

6 播放歌曲,熟悉旋律,进行创新

录音机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它具有反复放音、随意停顿、音量可调、能进能退、人机对话等功能,在辅助教学上功不可没,是幼儿参与活动的良好载体。如在进行中班音乐活动“在农场里”之前,反复播放此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旋律,熟悉歌词,这样就在无形中简化了学唱难度,缩短了学唱时间。趁此时幼儿兴趣正浓,笔者又适时地播放各种动物叫声,出示各种动物卡片,让幼儿或听或看或猜或想,自然而然地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自由、自愿、自主的歌词创编活动。

7 使用乐器,语言激励,引导探究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园的各种打击乐器声音悦耳,易于操作,幼儿很爱摆弄。在他们熟识各种乐器的名称,熟悉各种乐器的使用之后,再恰如其分地进行肯定、鼓励、表扬,可取得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如在中班感受并表现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对三拍子节奏进行感受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可爱的小一休们,比比谁最聪明,用你们身边的乐器把三拍子节奏表现出来!”幼儿们听了,创造之火马上被点燃,有的将碰铃重碰一下,轻碰两下;有的重敲一下鼓心,轻敲两下鼓皮;有的左手击一下蛙鸣,右手晃两下串铃;有的右手敲一下小鼓,左手摇两下手铃……在笔者的引导、协助之下,他们冒出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想法。

8 提供图书,经验移植,引发联想

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凭借各自的相似点而成网状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们进行联想的客观基础。在音乐的创编活动中,可提供一些图书、图片、挂图等,来引发幼儿的联想,使幼儿产生经验移植,让认识发生突变,以获得创造效果。如在中班音乐活动“两只老虎”的歌词创编中,笔者为幼儿有梯度地供了大量的各种动物图书和图片,有些是一只动物,有些是两只动物,有些是许多动物,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搭建了不同层次的创造平台。这样,幼儿通过自选材料,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自主创编出五花八门的歌词。

9 投放废品,设置情境,启发思维

对幼儿园而言,拾废利旧、变废为宝并不新鲜,但是利用废旧物品创造声音、设计节奏之举并不多见。好奇心是创造的种子,它能让幼儿的求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使思维表现出发散性、多向性。如在中班“我快乐”的创编节奏的活动中,笔者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因为巫婆的出现,王国的乐器都变成了废品,从此王国里失去了美妙的音乐……”于是,笔者请幼儿帮忙,让王国能重现美妙的声音。幼儿们立即自选废旧材料去创造声音,探索音色。在笔者的协助之下,他们把一些音色相同的物品进行归类,如报纸和塑料袋,瓶子和易拉罐,积木和石块,等等。最后,幼儿又用新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一句用报纸,第二句用石头,……,最后用瓶子。这样,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

猜你喜欢

学唱老母鸡动画
老母鸡
二十八,把面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新闻
观察母鸡下蛋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我是动画迷
天大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