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编写特色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

2013-02-01宋宁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2期
关键词:小数教材情境

◆宋宁宁

教材作为最基本的一种课程资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编写特色,合理运用,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通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编写特色,发挥教材的优势,使教材的局限性得到弥补,这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点。在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青岛版教材许多地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合理运用的地方,只有深入挖掘青岛版教材编写特色,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1 有效运用教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青岛版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就是情境串,教师有效运用教材情境,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串,以情境串中蕴藏的数学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材提供了小战士队列图,根据这一情境,笔者想到了学校的小海军方队:“你能在方队中找到自己,或是好朋友的位置吗?”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认识了数对后,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学校周边的一些小区、商店等场所的位置,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最后通过教材的“你知道吗?”,拓展到地球上的经纬线,还可以补充一些四维空间里的数对知识,比如“神舟号”的定点着陆等,让学生感受到学无止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就要抓住教材特点,博览群书,不断为自己充电,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毫不费力地学习,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2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以致用

青岛版教材将一连串的知识点置于活动情境下,教学时教师充分尊重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信息窗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提供了一个剪窗花裁纸的情境,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情境,与一道学生讨论;“边长是整厘米数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剪完没有剩余?”在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来摆一摆。在合作摆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发现,剪成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都会没有剩余。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要解决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公倍数。而如果要求“裁成最大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这样的生活问题,依托教材的情境创设,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动手动脑,并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材还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计了“我学会了吗”,每个情境图还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都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的现实情境,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只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的设计,让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有效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 围绕教材编写主线,渗透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方法和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的个性化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观点。青岛版教材的数学思想把教材作为载体,在大的情境串中运用一定的教学对策和方法,使教材的数学思想贴近于学生的数学思想,让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真正被受教者接受、转化和运用。

青岛版教材的编写有两条线:一条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线),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暗线)。这种编排思路体现在教材中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在新知识的教学中;二是在回顾整理(单元或全册的回顾整理)中进行提升与强化;三是在六下的回顾整理(总复习)中专设栏目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总的来说,在教学中,围绕教材的这一编写特色,教师更要合理引导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法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在把小数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过程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学习小数乘法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这里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小数乘法转化为小数加法;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这样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知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中转化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充分理解了算理。

学习小数除法时,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里启动问题:除数是小数,该怎样算?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理解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刚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试算,然后交流算法。

这样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编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同一个学习方法的机会,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时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就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4 合理开发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数学认知

青岛版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每册安排2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在新知识的教学中,也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时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数学学科性质的实践过程)。同时在练习设计上,也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专门开辟“课外实践”栏目,增加实践活动的密度。针对教材的这一编写特色,除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外,笔者还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创编,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认知和情感体验。

如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后,设计“我是小小采购员”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掌握一些生活常识,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道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同时也是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次检验。

在二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图形之后,设计“有趣的七巧板”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设计了认识七巧板、了解七巧板的历史、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案、用七巧板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等4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认识的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教材拓展的知识领域,给教师用好教材、提升学生素养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经验。

总之,教材是“死”的,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却是“活”的。挖掘教材编写特色,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就会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

猜你喜欢

小数教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数加减“四不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