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

2013-02-01陈源莹陈惠文黄桂群刘彩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变应原风团过敏性

陈源莹 陈惠文 黄桂群 刘彩青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01

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应答中Th1/Th2 的比例失衡和其他一些因素综合引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的普及,地毯的使用)、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城市化步伐加快,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世界变态反应疾病预防机构曾对30 多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国家的居民中,约有1/3 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而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我国约有2 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 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1]。过敏性疾病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其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可引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nk 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 的符合率达80%~90%,与临床相关性较好,已成为变态反应诊断的基础[2]。现对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在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的2312例年龄2 个月~14 岁儿童的SPT 结果及操作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实施SPT2312 例,其中男1409 例,占61%;女903 例,占39%。年龄2 个月~14 岁,平均(4.21.5)岁,平均病程为(3.01.3)个月。纳入对象:(1)具有疑似过敏性疾病的严重症状,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患儿。(2)要持续服用预防性药物的患儿。(3)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过程需复查的患儿。

1.2 方法

1.2.1 点刺工具 采用一次性不锈钢点刺针。

1.2.2 试剂 变应原点刺液由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3)粉尘螨;(4)玉米花粉;(5)猫毛;(6)狗毛;(7)蟑螂;(8)真菌;(9)牛奶;(10)大豆;(11)海虾;(12)海蟹;(13)牛肉;(14)花生;(15)鸡蛋清;(16)鸡蛋黄。

1.2.3 原理 用特制的点刺针将皮肤浅层刺破,使变应原浸液与皮肤内的致敏肥大细胞作用,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释放出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皮肤的风团和红晕反应[3]。

1.2.4 操作步骤 (1)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通常在患者的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由于不同年龄的患儿,皮肤面积不同,SPT 可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如前臂掌侧皮肤面积不足或有病变、损伤,可选择背部皮肤进行点刺试验。(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有点刺液编号(每种点刺液瓶标签上均标有固定编号),用乙醇擦拭皮肤消毒待干。(3)将变应原、阴性、阳性对照液至上而下各滴1 滴于清洁的皮肤上(比针尖大即可),两液滴间距3 ~5cm 以防止红晕互相融合。(4)点刺时,绷紧皮肤,手持一次性消毒点刺针与前臂成90°角,快速穿过滴在皮肤上的变应原提取液刺入表皮,以不出血为度,停留1s 后拔出。每种点刺液用一个新的点刺针,2 ~3min后拭去残留液滴,擦拭时宜用消毒棉签轻轻吸干药液,切勿向其他点刺点方向擦拭,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5)因变应原皮肤风团反应在点刺后10 ~20min达高峰期,因此测量风团时间是在点刺后15min,组胺反应高峰在8 ~10min,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应先做记录。(6)SPT 阳性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红晕两种,原则上以风团反应为准,红晕反应仅供参考。风团大小用计量法测定,先用细水性笔圈出风团大小,再用尺子测量风团的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两者相加后平均,称谓平均直径[D=(a+b)/2]。(7)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皮肤点刺试验记录本上。

1.2.5 点刺结果阳性反应级别判断 以往风团和红晕都可作为判断SPT 阳性结果的依据。测量风团的最大直径即可判断SPT 结果,风团直径≥3mm 判定为SPT 阳性。最大直径<3mm 的风团没有临床意义,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仍视为阳性。皮肤反应强烈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

0 ~++++分级仍在临床采用:根据变应原点刺液及阳性对照所致风团面积之比判定反应级别。(1)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0 ~25%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2)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26%~50%者为(+);(3)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51%~100%者为(++);(4)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101%~200%者为(+++);(5)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200%以上者为(++++)。

2 结果

2312 例皮肤点刺试验对象中,阳性者1956 例,阳性率达84%。其中粉尘螨阳性1641 例,阳性率达71%,蟑螂阳性809 例,阳性率达35%,真菌阳性210 例,阳性率达9%。由此可见,广西多发气传过敏原依次为粉尘螨,蟑螂及真菌。与临床症状相关性高。本组无一例发生全身过敏反应,大部分患儿出现点刺局部皮肤瘙痒感。

3 护理干预

3.1 试验前的护理

点刺液应储存在2 ~8℃的冷藏柜中,检查前取出置于室温中,避免过冷的点刺液导致冷刺激性皮肤反应。进行点刺试验前必须询问患儿近期的用药情况,试验前3d 必须停用所有抗组胺药;息斯敏,孟鲁司特钠需停药7d 以上;同时也应注意皮肤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其他与治疗过敏性疾病关系不密切的药物,例如抗焦虑药。询问患儿是否进食、有无晕针;如果使用了浴液、保湿剂、香波,患儿需在进行试验前清洗臂部;请注意,每次试验前都要询问患儿是否遵循以上的准则。同时检查室抢救设施要完善,准备好抢救车,备好肾上腺素和氧气。

3.2 试验中的护理

SPT 应在正常皮肤表面进行,为便于操作,通常选择前臂的掌侧皮肤进行,如前臂掌侧皮肤面积不足或有病变、损伤,可选择背部皮肤进行点刺试验。每液滴间距离3 ~5cm;点刺时避开血管,绷紧皮肤;并以持针的右手无名指轻轻顶住皮肤,易于掌握进针深浅度,避免针刺过浅或出血,尤其对不合作的患儿,更能保证点刺针准确刺入点刺液滴中;每种点刺液应使用一根新的点刺针。操作过程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及主观感受,如胸闷,气急,出汗,瘙痒等,观察有无诱发哮喘的发生,如有危机情况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3.3 试验后的护理

点刺后10 ~20min 观察结果,测量风团直径大小,描记后记录在点刺记录表上。判断风团直径大小时,因有些患儿皮丘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而不易观察,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湿棉签轻轻擦拭丘疹处,经过光折射后的丘疹易于观察而不影响结果判断。6 个月以下婴儿由于皮肤细嫩,敏感性强,局部反应比年长儿快,风团消退时间也快,故观察试验结果时间比年长儿短,一般点刺后8min 观察并记录点刺结果较佳。如果阴性对照有反应,常常是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皮肤非常敏感的标志,因而出现对所有的点刺都有反应。根据结果做好健康教育,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接触变应原,如有粉尘螨过敏可以进行脱敏治疗。

4 注意事项

(1)患广泛荨麻疹或湿疹(如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在皮肤受损区域不能进行SPT。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风病)可导致SPT 出现假阳性结果[4]。同时注意有无皮肤划痕症。(2)孕期点刺试验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尽量避免。(3)一般原则是,点刺试验应在疾病无症状或基本上无临床症状时才进行。(4)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伴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会引起假阴性结果,因此,点刺前尽可能在此类药品生产厂家声称的药物作用时间内不使用上述药物(一般为3d)。(5)尽可能不要暴露与天然变应原。(6)操作过程避免点刺液扩散而致液滴混合出现假阳性,以下几点细节不容忽略:点刺液滴不可过大;液滴间距保证3 ~5cm;操作区域尽量保持水平面;点刺试验区域皮肤消毒后需待干才能滴注液滴;环境温度要适宜,冬天可保暖,夏天可防皮肤出汗而致液滴扩散。(7)对处于高敏状态的患儿皮肤点刺试验可能会出现较强烈的局部反应,个别患儿甚至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5 讨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源后由IgE 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5],SPT 是诊断患者是否过敏的首要方法。2012 年Bousqest 等46 位全球变态反应(过敏)和哮喘欧洲协作组织(GA2LEN)和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的成员,在1993 年欧洲过敏科学协会的相关文件,以及2001 年和2008 年两版ARIA 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64 篇参考文献,达成了关于气传变应原SPT 临床操作指南共识,经GA2LEN 成员讨论通过,在Allergy 以指南的形式发表[6]相对其他的检测手段,SPT 操作时间较短,检查经常在医患之间轻松愉快的几分钟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反应明显,可在10 ~20min 内观察结果,它能让患儿直接看到结果;对儿童来讲点刺时皮肤不会出血、不疼痛,更适合年龄较小的患儿诊断;皮肤点刺试验比抽血化验损伤小,比检测特异性IgE 价格便宜;特异性高一般不会出现假阳性,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变应原的点刺测定,很少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方便易学,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其缺点就是在试验前,患儿试验前必需停用抗组胺剂、皮质类固醇和伴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3 ~7d,以免引起假阴性结果;如患儿有严重的过敏性湿疹或皮肤划痕症阳性则不能进行点刺试验;因检测结果是检查人员的主观判断,故检查人员的经验也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1] 许以平.世纪之交论过敏性疾病[J].现代免疫学杂志,2000,6(30):321-3232.

[2] 严永东,盛锦云.哮喘儿童螨抗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IgE 测定[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3):140-141.

[3] 孙秀琴,李朝品,张维哲,等.尘螨与疾病[M].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344-367.

[4] 王向东,张罗.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操作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7):611.

[5] 程雷,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73-76.

[6] Bousqest J,Heinzerling L,Bachert C,et al.Practical guide to skin prick tests in allergy to aeroallergens[J].Allergy,2012,67(1):18-24.

猜你喜欢

变应原风团过敏性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