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中生背诵默写方法小议
2013-02-01张敏
张 敏
(新民市高级中学,辽宁 新民 110300)
指导高中生背诵默写方法小议
张 敏
(新民市高级中学,辽宁 新民 11030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背课文难的问题,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循着思路走,像讲述故事一样把所学篇目背诵下来,再辅之以其他方法、手段,增强记忆,巩固基础,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熟读;化整为零;关注易错字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生要会背诵默写一些经典篇目,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寻找一条捷径来加强背诵默写的训练,提高课堂上背诵默写的效率。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背诵默写的。
一、熟悉文本,扫清文字障碍
每当要教授一篇新的、要求背诵的文章时,我都首先为他们范读或让他们听朗诵录音,因为古诗文中总有一些生僻字或读音发生异读的字。在范读时,我故意放慢速度,让他们边听边记,标上读音断句。这样一遍下来,他们就基本上能叫准字音了。听完我的范读,我再让他们大声朗读,两三遍下来,他们就能读得顺畅流利了。听着满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就仿佛置身于古时的私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遍数多了,对意思也就多少有了了解,这就为下一步的背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指导背诵
首先,我化整为零。长长的一篇古诗词,同学们看着都打怵,不知从何下手,还没背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我就把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一堂课一部分。这堂课要解决这部分的所有问题,包括读音、文意、背诵。等到几堂课后,所有的部分进行完了,再积零为整,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背诵。有了前面化整为零的基础,这个积零为整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让他们理解文意,帮他们理清思路,并指导其背诵。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耗时的一个环节。
下面笔者以《琵琶行》第二段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践这一环节并指导学生背诵的。
范读、自读后,我让他们参照书下注释练习翻译,然后我再根据同学的翻译补充遗漏之处,强调知识点,这样就把整段的文意贯通了。
接下来,我帮他们理清思路。《琵琶行》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共30句,我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共6句,叙述了作者邀请琵琶女,以及琵琶女的出场。
我对学生说,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作者听到琵琶声,然后循着声音去问(寻声暗问弹者谁),面对作者的询问,琵琶女作何反应呢?琵琶女停止了演奏,想说话还有些迟疑(琵琶声停欲语迟)。作者划船靠近,邀请相见(移船相近邀相见),并摆上酒菜(添酒回灯重开宴)叫她出来。在千呼万唤中,琵琶女羞涩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怀抱琵琶遮挡着半张脸(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这样,我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帮同学串起了情节,就如同用一根线串起了散落的珍珠,方便了同学记忆。
以下几个层次也是如此。
第二个层次共8句,是琵琶女演奏的前奏曲。
琵琶女先是调了调琴弦(转轴拨弦三两声),虽然还未演奏乐曲,但也可听出其中蕴涵的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每一弦、每一声都充满了愁思(弦弦掩抑声声思),好像在述说自己现今的不得志(似诉平生不得志)。随手弹奏了几下(低眉信手续续弹),就说出了所有的惆怅之事(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女手法娴熟,擅长各种指法(轻拢慢捻抹复挑),共演奏两曲(初为《霓裳》后《六么》)。
第三个层次共14句,是直接描写音乐的,可算是千古绝唱。
琵琶女先弹奏的是大弦,大弦的声音粗重急促,像急雨(大弦嘈嘈如急雨),接下来是小弦,小弦的声音柔细、舒缓,像人们在窃窃私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交错弹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就像是珍珠落入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
琴音时而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时而阻塞(幽咽泉流冰下难)。阻塞到什么程度呢?阻塞到水不再流动了,犹如凝结了一般,发不出声音(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声音没有了,人们陷入了沉思,愁苦之情顿生(别有幽愁暗恨生),虽然没有了声音,但比有声音时更加精彩(此时无声胜有声)。
声音只是暂时没有了,但演奏还在继续,人们的思绪仍在进行。突然间,爆发出铿锵的声音,像是瓶碎浆迸(银瓶乍破水浆迸),又像是战场上刀枪相碰(铁骑突出刀枪鸣)。在这高潮之中,演奏结束了(曲终收拨当心画),拨子划过四根琴弦,像是撕裂了布帛(四弦一声如裂帛)。
第四个层次,共两句,是结局,也有听众的反应。
精彩的演奏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当时鸦雀无声,一片静寂(东船西舫悄无言),连江水和月亮都被陶醉了(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样,通过叙情节,理思路,学生就犹如抓住了一根绳子,串起了记忆的珍珠。学生通过对情节的想象,很轻松、很容易地就把它背会了。
再次,我通过限时背诵,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
每当讲完一个小的层次,我就限定时间(两三分钟),让他们去背。
限定了时间,他们就有了紧迫感,我一说“开始”,下面顿时就会响起背诵的声音。同学们有的眼望天花板,不时地低头看两眼书;有的闭着眼睛,扳着手指头数着,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我知道,他们都沉浸于其中了,他们在为着眼前的小目标(一个层次)努力着。
三、检查背诵
进行完了前几个步骤,我开始检查背诵。在检查背诵时,我引进了竞争机制。我事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次检查时,我都是每个小组叫一名同学,并且每个小组都叫到。背诵得好,有掌声,有“红花”;背诵得不好,影响这个小组的考核成绩。为了小组的荣誉,他们都背得非常认真,平时背得慢的同学甚至在学之前就开始背诵。为荣誉而战,为集体而战,他们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以上这些环节我都是在课上完成的,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些时间绝不是白白地浪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节省了时间,因为我做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在课上有老师指导背诵,效率要比他们私底下自己背诵高很多。
四、关注易错字,指导默写
会背诵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书面上,只有写对了,考试时才能拿分,所以我也格外重视默写这一环节。
在背诵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就根据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哪些字容易写错,让他们格外注意。然后,我会选择一节自习课,到班级检查默写情况。我先是听写事先指出的那些易错字,纠正之后立刻让他们去默写,然后收上来我进行批改。
经过听写易错字这一环节,学生默写时的错误率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全对,个别有错的就让他们再重新默写。这样一轮一轮下来,他们就能准确地把文章默写出来了。
对于背诵、默写,我们一定要当日事,当日毕,绝不拖拉。因为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务,欠下了债,我们将无力偿还。
会背诵、默写之后,他们的记忆也不是永不消退的,“三天不背口生,三天不写手生”,所以仍需不断地去督促他们时常复习,不断巩固。逐渐地,他们的记忆就牢固了,即使到高三复习时,也很容易拾起曾经的记忆了,这也为高三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为他们的一生奠定了文学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