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与护理
2013-02-01邹乙菱
邹乙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661000)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与护理
邹乙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661000)
腹腔化疗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次序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作用,进而杀伤癌细胞。热灌注疗法增加了肿瘤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了药物与细胞的反应率,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修复,与全身化疗相比,生存率显著提高。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方法简便,全身副作用小,近期疗效好等优点,能够改善病人的自然病程,减轻疾病折磨,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和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护理
腹腔化疗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药物次序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作用,进而杀伤癌细胞。热灌注疗法增加了肿瘤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了药物与细胞的反应率,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修复,与全身化疗相比,生存率显著提高。我科应用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肿瘤科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确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6例,男性17例,女性39例,年龄31~78岁,其中胃癌18例,结肠癌14例,卵巢癌24例,均有腹腔转移并伴有腹水。
2 方法
本组病例均给予DDP、5-Fu、MMC联合化疗-J。5-Fu 1.0g每周一次。DDP 40~60mg每月一次,MMC 10~20mg每月一次,均以一个月为一疗程。方法:将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加温至40-42℃,加入所需药物,用一次性输液器经左下腹腔滴注,滴注完毕,嘱病人于床上反复变换体位,使其均匀分布于腹腔。大量腹水者先放腹水1000~2000ml。为避免化学药物局部刺激引起腹痛,同时滴入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治疗2~3个疗程,其中最长的6个疗程,最短的一个疗程。
3 护理体会
3.1 化疗前护理化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腹腔化疗的目的、优点,以及化疗过程中将出现的不良反应,讲解怎样配台治疗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使其解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称体重测腹围,治疗前一天行“水化”疗法,共计输入液体2500~3000ml,输液结束前速尿20mg静推。化疗当日用屏风遮挡病人,指导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协助病人排尿,以预防误刺入膀胱。选好穿刺部位,仔细测量,以免伤及腹壁动脉。先静脉输入液体1000~1500ml,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了解化疗药物的特性,据体重计算化疗药物的效量,认真“三查七对”后用药,现配现用,充分溶解,并注意遮光。腹腔注射顺铂时,静脉应输入硫化硫酸钠以解除肾脏毒性反应。为了减少患者化疗给药时腹部不适感和腹痛发生,在腹腔穿刺化疗前将所用药物稀释后加温高于体温2℃,穿刺成功后先造成“人工腹水”,术中输入液体1000ml,腹腔液体滴速>150d/分,说明部位正确,若滴速<150d/分,排除部位不正确外可加压输液,但要密切观察避免空气输入。操作过程中嘱患者避免咳嗽和移动,以免损伤膀胱和肠管。输液完毕每15分钟变换体位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到肿瘤表面达到治疗效果。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灌注液中可加入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输液不畅时,可变换体位或轻柔按压腹部。
3.2 化疗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后,个别病人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持续性肠麻痹等化疗副作用,严重者可出现肠瘘、化学性腹膜炎、肠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应密切注意观察病人,必要时协助医师对症处理。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以防发生局部感染。指导患者多变换体位,以利于药液与腹膜腔充分接触。
3.2.2 保持灌注通畅导管扭曲及导管阻塞是灌流不畅的主要原因,腹腔内血凝块、纤维块可导致导管阻塞或导管吸附在肠壁或肠腔上,引起灌流障碍。正确置管是保持灌流通畅的前提,体外留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体位防止牵拉或压迫导管。如果导管阻塞,应及时处理。
3.2.3 腹痛、腹胀的预防化疗药物注入腹腔后可直接杀死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也可刺激腹膜和肠管,引起严重的痉挛性腹痛。此外,由于化疗药物本身毒性对腹腔持续性刺激,以及灌注速度过快,短时间腹腔内注入大量液体,导致腹内压急剧增高易引起腹胀,多数患者能忍受,且2~4小时后症状会逐渐消失。灌流药物的过冷、过热或灌流速度过快均可加重腹痛。为减轻腹腔化疗的反应及提高腹腔化疗的疗效,对有腹水的患者应先尽可能排尽腹水。灌注前,化疗药物应充分稀释并加温至38~42摄氏度,同时滴入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可避免腹膜刺激症状,减少对腹腔黏膜的刺激,化疗药物灌入腹腔后应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使药物均匀分布于腹腔,既有利于化疗药物更好地吸收,也可减轻腹痛、腹胀。
3.2.4 恶心,呕吐的预防化疗药物注入腹腔后由于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再加上某些化疗药物本身的消化道毒副反应,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腹腔化疗的副作用比静脉化疗明显减少,可伴有消化系统和血液的毒性反应,给予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地塞米松或5-羟色胺拮抗剂抑制消化道反应,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可缓解血液的毒性反应。恶心、呕吐不但与化疗药物的毒性有关,而且受胃充盈度的影响,通常胃空虚时不易发生呕吐,建议患者化疗当天减少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在餐后2~3小时实施腹腔化疗。化疗前30分钟予生理盐水20ml+格拉司琼3ml静脉推注以预防呕吐的发生,对不能进食者,在腹腔化疗时,可同时进行静脉输液,以补充水、电解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也可加速体内毒物的排出。
3.2.5腹腔内化疗置管的护理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有腹腔化疗管阻塞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腹腔脱落细胞和纤维蛋白凝晶引起导管阻塞,这种结晶只出现在导管的腹壁外侧端。肉眼可以看见管导内黄白色晶体,药液完全无法注入。可轻压管壁,晶体破碎后呈粉未状,再逆行弹出导管腔,也可以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晶体遇水后即溶解、胀大为质软的栓子,逆行挤压排出栓子,即可再次注药。
总之,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方法简便.全身副作用小。近期疗效好等优点,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滴入药液,操作简便安全,且无痛苦。每次灌注后即拔管,避免了长期带管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不便,防止了细菌性腹膜炎、肠穿孔及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了病人的自然病程,减轻了疾病折磨,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和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076
1672-2779(2013)-10-0112-02
��韩世辉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