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3-02-01俞荔琼白惠芙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大学生课程

郭 琦,俞荔琼,白惠芙,王 蕾,郭 嘉,陈 娟

(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191;2.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3.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北京 100876;4.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

广义而言,社会实践的类型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教学部门主管的教学性社会实践。主要指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环节,如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二是由学生管理部门主管的寒暑假及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勤工助学等。三是由就业指导部门主管或学生自身进行的就业性社会实践,如校企合作培养、毕业实习、大学生自主实习与创业等[1]。狭义的社会实践仅指第二类,目前大多数有关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均属此类。因此本文仅就此意义的社会实践进行探讨,探索在校医学生(低年级)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的必要性、基本要求和具体途径。

一、医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2]。

社会实践对医学院校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特殊的职业还要求他们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的凝练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实践[3]。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专业课程多、学制长、医学实践环节多、学生课余时间少;医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阶段性,且学制不同,因此社会实践的内容、时间、形式等等都值得进一步研讨。

二、医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研究显示,近几年医学生参加“三下乡”、民情国情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宣传、支医支农、支教扫盲、参观访问、见习等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阅历,培养了医学生的创新、科研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但医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还是面临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5]。

(一)社会实践时间较短,活动经费匮乏。

由于医学生课业压力较重,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即假期社会实践,这是同医学生日常实践有一定的区别。因时间相对集中,学生只可以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在校园外进行专项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但因经费原因,导致学生在调查内容设计、实践地选择和实践行程安排上受到限制。

(二)实践机会较少,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因专业限制,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方主要通过学院和学生家长所在地方医院、学校和基层卫生管理部门落实安排,岗位机会有限,能够参与到其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实践效果也有限。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指导思路较为片面,大部分只是对实践的调查问卷设计和调研论文的写作上进行指导,并没有对实践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提高进行全方位的辅导。

(三)实践模式单一,社会实践内容缺乏针对性。

低年级医学生的实践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就是以调查访问为主,学生参与积极性受限,参与实践活动相对被动;同时社会实践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直接降低了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足够重视,导致实践活动的激励考评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在广大学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教育影响。

三、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实践

现阶段的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仍然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依旧按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来组织实施,尚未充分进行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要解决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把高校教学外的、假期里的系列实践活动,纳入高校教育改革轨道,列入教学计划,促进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一)开设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

在前期的调研的基础上,基础医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了“早期基层医疗实践课”作为选修课,此课程是为完成一年级学习的临床医学生提供在社区医院等基层医院参与医疗服务的一门医学实践性课程。

(二)课程设置与考核。

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通过“绪论”、“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发展与实践”、“中国社区卫生发展现状”、“医学生与艺术”、“社会实践要求及临床见习的注意事项”、“科研基本思路的养成”等内容组成,对于学生后期的实践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和渐进性的指导。第二部分为实践部分,学生可利用周末和假期选择指定基层医院或自主联系的基层医院,按照课程要求完成相应实习。学生将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随同医生出诊、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记录学习病例,填写实习报告等。考核为通过与不通过。

(三)实践效果与评估。

本课程开课前,每位选课的学生都拿到一份课程学习指标。由教师对学生每一目标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实践的目的。选课的40名学生中有7名选择利用周末实践在指定医院实践;有21名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统一实践;有12名选择回到原籍相应医疗机构完成实习。

在对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的实践学生中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反映能够完成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指标,特别是在医学人文精神、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政策等方面有了全新的了解,学生认为假期统一安排的实习效果好,所在基层医院给予了详细的实习安排,有固定的带教老师,讲座、讨论、见习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互相沟通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对于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认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健康教育的意识,这将对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多数学生表示,回到学校后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多参加各类活动,从关心同学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有学生反映实习实践较短,希望能够延长;实习的时间安排不灵活等;建议能够长期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参与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研究与建议

已有研究显示,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是解决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有效途径[6-7]。在现有的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中,许多高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较为常见的类型为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制定社会实践的教学大纲,确定实践的总体目标,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学分)得到有效认可、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学校的工作量,而学分制的模式是目前常见的形式,开发以素质教育学分为特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形成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参加相应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并修满相应素质学分才可毕业[8]。而这种改革形式需与学校的总体教学改革向一致,学分的认定等等都需要认真研讨,同时需探讨其科学性和操作性,解决学生成绩评定、登记与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关系。这需要较长时间的研讨和认定,又需要有深入的研究作为依据。在本研究中采用了选修课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有效解决了社会实践的规范化问题。

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课程目标明确,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避免了以往社会实践随意性大,活动内容、方式和考核没有统一规定与要求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了实践过程流域形式,较好的解决了学生成绩评定、登记与课程管理规定之间的问题,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够在学生成绩中得以体现。

(二)有效的解决了社会实践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选用基层医疗实践作为社会实践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选修课的内容设计上符合医学生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同时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实践内容更加科学与规范,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三)解决了经费问题,增强了学生和社会机构的参与度。

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指定实习地点,能够帮助一些没有资源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完成实践内容;实践地点较为灵活,节约学生费用,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由于采用课程形式,社会机构的参与意识也较强,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基地,学校也无需投入专项经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选修课的形式尚需随访了解远期效果,如要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需建立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更加丰富选修课的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尚需建立适合不同年级医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

尽管如此,本次对于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的探索,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今后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冷庆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87-188.

[2]陈永华,王明旭,宁学瓞.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5):940-942.

[3]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4]张 峰.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20-21.

[5]俞荔琼,谭 晗,郭 琦.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创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7):759-761.

[6]李同果.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趋势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64-66.

[7]姜建成.论社会实践课程化的价值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08-110.

[8]杨友文,宋之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20):113-114.

猜你喜欢

医学生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