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2013-02-01祝丽玲张鹏霞王佐卿张艺潆周宪君田国忠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祝丽玲,张鹏霞,王佐卿,张艺潆,周宪君,田国忠

(1.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佳木斯大学教务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一、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一)美国全科医学教育。

1969年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ABFP)成立是全科医学学科建立的标志。在美国,学生首先经过4年的大学教育,然后进入医学院校学习4年取得医学学位。选择全科医学作为专业方向的医学生,经过竞争和遴选,进入为期3年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前2年在大医院培训,第3年在社区诊所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家庭医师协会的考试,合格者获得全科医生资格证书,方可开业、行医。此外,美国家庭医生每6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1],这种再认证保证了在基层服务的家庭医生其知识技能跟上医学新进展。

(二)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职业培训基本过程为,首先利用24个月的时间在医院进行基本医疗技能的实习;然后利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科医学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再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科医学诊所接受全科医学高级培训;最后6个月进行全科医学特殊技能的培训。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参加皇家全科医生协会(RACGP)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会会员的资格[2]。已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每3年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和评估,合格者才能继续执业注册,以保证全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更新。

(三)英国全科医学教育。

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是以5+2+3+X模式进行的,即高中毕业生经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且取得医师资格后,再进行2年临床基础培训,然后完成3年全科临床培训,最后经毕业前评估合格后方可取得全科医生资格,而X则代表成为全科医生后的专业进修。在完成5+2+3教育后,还可选择为期3年的学术类全科医学教育,完成后可获得博士学位(PhD),并取得学术类全科医生资格。因此,英国的全科医生是医学生中的精英[3]。

(四)荷兰全科医学教育。

荷兰是全科医生职责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全科医生的培训为3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三年跟随技术指导全科医生进行,第二年在医院和其他的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科医学生每周到学校与指导全科医生和本培训小组交流,年底培训学院对学生评估,做出三种结论。按照计划继续培训;终止培训;按照修订计划进行培训。

二、国内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一)北京全科医学教育。

80年代后期全科医学引入我国,198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全科医学培训中心,2000年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在首都医科大学成立,2006年成立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挂靠在首都医科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将全科医师培训与学位教育接轨,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5+3”和“3+2”模式综合实施方案。“5+3”模式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接轨,“3+2”模式与成人学历教育专升本学历学位接轨[4]。2011年5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第11次部务办公会讨论,决定成立全科医学学系。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培养一流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

(二)上海全科医学教育。

上海市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惟一的省级单位,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启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硕士培养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项目,探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四证合一”学员的课程建设。经过培养合格者将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4本证书[5]。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全科医学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教育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三)广东全科医学教育。

广州医学院2011年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签署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项目,与国外联合培养硕士生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创。全科医学硕士学制2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半年,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健康促进、国际社区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爱丁堡大学特色课程—临终医疗与精神卫生等,并在英国社区全科诊所进行实践,其余时间在广州医学院进行全科医学理论学习及社区医疗实践。

(四)广西全科医学教育。

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3月成立全科医学学院,实行“3.5+1.5”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即三年半的理论课学习,一年半实践教学。理论学习内容整合优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增设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一年半的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阶段在三甲医院实习46周,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在二级医院实习8周,熟悉基层常见医疗问题及双向转诊制度;第三阶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实习8周,熟悉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工作[6]。

三、地方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思考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2〕56号)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为配合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的指示精神。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全科医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如何依据自身条件,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订单式培养适合于全科医学本科教育。

大多数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是最重要的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向往成为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虽然也有少数学生毕业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部分同学最终也因各种原因而另谋高就。如何解决全科医生来源难题?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我校在90年代,曾招收过“边保生”,即低分段招收来自于边远地区的生源,毕业后仍要返回原地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样适用于全科医学教育。地方院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合作,在招生录取时与考生签订订单培养合同书,明确高校、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四方的权利与义务。这种订单式模式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一批“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科医生,早日实现新医改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二)“5+3”模式适合于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

“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这种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与国外培养全科医师相似,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核心,培养对象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经规范化培训后知识面较宽,业务能力较强,能胜任社区医生的工作。从长远目标看,这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培养模式。为提高培训的质量,应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标准、培训基地标准,也要逐步出台全科医生培训过程中的人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相关政策制度等。

(三)转岗培训是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方式。

地方院校培养全科医师的能力有限,而且周期较长,而转岗培训是解决当前急需全科医学人才与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措施。转岗培训是目前我国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方式,已被纳入医改制度中,在国务院下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任务,并列为国务院与各省、卫生部与各省卫生厅(局)签订的医改任务责任书的内容之一。为确保转型医生符合全科医生的质量要求,如何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值得高校关注的问题。

(四)加强与地方合作构建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为确保全科医学专业培养的方向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校要紧密依托地方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力、物力、场地等资源建立教学基地,协作培养,走开放教学之路。首先要走出去,建议学生要早期接触社区,到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康复及宣教活动,培养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而且要请进来,请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到学校、到课堂,解读全科医学政策、法规,请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基层实施“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何在社区日常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实施人文关怀,实现教学与服务良性互动的双赢效果,真正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科医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根据所在的省情、市情及高校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科学、规范、健康地发展。

[1]Robert Taylor.The Promise of family medicine:history,leadershipand the age of aquarius[J].JABFM,2006,19(2):183-190.

[2]John Murtagh.澳大利亚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09,7(12)1151-1152.

[3]锡安.英国:全科医学教育与科研模式已近成熟[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1.10.28.

[4]王超群.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师培训将与学位教育接轨[N].中国教育报.2011.10.26.

[5]中山医院启动全科医学科”四证合一”学员课程建设项目http://www.sina.com.cn2012-06-27.

[6]张海英,韦 波,赵永祥,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