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崩岗治理实践与思考

2013-02-01李小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2期
关键词:南康台地赣南

李小林

(南康市水土保持局,江西南康341400)

赣南崩岗治理实践与思考

李小林

(南康市水土保持局,江西南康341400)

崩岗;治理模式;技术路线;赣南

赣南是崩岗侵蚀危害的重灾区,在长期的崩岗治理实践中,赣南人民探索出了农业开发型、生态开发型、农粮生产型、工业开发型4种治理模式,介绍了4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势及适用范围,并对崩岗治理的技术路线和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崩岗是山坡土体在水力、重力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切割、崩塌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是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态,素有“生态溃疡”和“生态毒瘤”之称[1],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崩岗在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花岗岩完全风化、土层深厚地区尤甚[2]。近年来,崩岗治理已经引起了水利水保行业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水利部针对南方崩岗水土流失问题专门立项治理,拉开了规模治理崩岗的序幕。作为崩岗侵蚀的重灾区,赣南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崩岗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以赣南崩岗治理实践为例,探讨崩岗的治理原则和方法。

1 基本情况

受地质、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赣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而崩岗是强烈以上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据调查,赣南有崩岗32 589座,面积8 029.49 hm2,广泛分布在全市的18个县(市、区),其中以赣县、于都、龙南、兴国、宁都、信丰、南康、瑞金、会昌等县(市)最为严重。赣南崩岗侵蚀类型主要有瓢形、条形、弧形、爪形、混合型等5种,其中混合型崩岗的分布面积最大。

2 崩岗治理实践

赣南崩岗治理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有赣县、兴国、南康、于都等县(市),比如赣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展了“封、堵、治”的群众性治理,赣县三溪乡下浓村曾获国务院“让沙洲变良田,叫崩岗长青树”的锦旗嘉奖;南康市在大坪、龙回等乡镇治理崩岗,种植南康甜柚和落叶水果、茶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1990—2005年,赣南累计治理崩岗1 767座,治理崩岗面积1 723 hm2,约占崩岗总面积的21%。2010年国家正式启动崩岗治理项目,2010—2011年赣南治理崩岗570座,崩岗治理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实践,赣南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并具本地特点的崩岗综合治理模式。

模式一,“台地+经果林”农业开发型治理模式。对交通便利、山坡坡度较平缓、坡面较长的崩岗,用人工或机械,采取“挖高填低,辟峰平沟,避水固坡,因山就势,环山等高,相互衔接”的方法,将崩岗整治成反坡台地。台地标准为面宽3~5 m,外侧修筑田埂,埂高50 cm,顶宽40 cm,内侧开挖坎下竹节沟,沟宽、深均在50 cm以上。在台地上种植经果林,在田埂、外坡、道路边坡等地段种植林草。比如,南康市龙回镇采用该模式治理了23座崩岗,增加台地16 hm2,并且全部种上了南康甜柚,使昔日“张牙舞爪”的侵蚀劣地变成了经济效益显著的“花果园”。

模式二,“工程措施+林草藤”生态开发型治理模式。对山坡坡度较陡、坡面较短的崩岗,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方法,在崩岗顶部开挖竹节水平沟,在崩岗外沿开挖避水沟,对崩塌面采取削坡、建挡土墙等措施处理,沟底分节修筑谷坊,沟口修建拦沙坝,沟外冲积扇开挖水平沟或修成台地。在崩岗内外(崩岗集雨范围、冲积扇等)采取“乔、灌、草、藤”齐上,高强度绿化,快速恢复植被。总结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工程措施防止沟头进一步下切,稳定崩塌面,防止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实施林草措施恢复崩岗生态系统,起到正本清源的治理效果。目前,赣南大部分地区崩岗治理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模式三,“梯地+农作”农粮生产型治理模式。在耕地较少的地区,对分布在居民点附近或农地中的崩岗,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农用地标准,使用机械将崩岗整成梯地后交还农民种植农作物。比如,南康市坪市乡土地整理项目区有11座崩岗治理后变成了农作梯田,增加旱地面积2 hm2以上。

模式四,“平地+工厂”工业开发型治理模式。对土地资源紧缺、分布在城郊附近低丘缓坡上的崩岗,用机械直接整成平地,并规划好道路和排水沟,在填筑的松土地段建好挡土墙,用平整的土地开办工厂。比如,南康市龙回镇半岭村将一片崩岗群平整后,增加用地面积20多hm2,用于建设返乡农民工家具创业园。

对比上述4种模式的利弊,结果见表1。

表1 赣南崩岗各治理模式对比

3 几点思考

3.1 崩岗治理技术路线

崩岗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必须有一定的集雨面积,集蓄暴雨和径流能量;二是必须有深厚的土层或风化母质层,为沟底下切不断增加重力。我们一般把一座崩岗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或称顶部即崩壁以外的集水坡面,中部即崩壁以下至沟底的崩积体,下部即平缓沟底以下淤积物形成的冲积扇。这三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崩岗治理一般应遵循“控源头、稳崩壁、抬基点、拦淤泥、强绿化”的基本技术路线。

控源头——“上截”。“上截”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对崩塌面接近山顶分水线、顶部支离破碎、严重侵蚀的崩岗进行“截顶”,整成台地或向天池;二是对坡面较长、集雨面较大的崩岗,在顶部布设竹节水平蓄水沟或修筑水平梯田、台地,在崩壁上缘布设避洪排水沟,对流入崩岗的雨水进行拦截和疏导,防止径流入沟,减少沟头冲刷。

稳崩壁——“中间削”。“中间削”就是对崩岗两侧陡坡(崩壁)不稳定土体进行削坡,修成台阶状小反坡条带或小反坡台地,稳固崩壁,并可在底部基础不牢地段适当修建护岸固坡工程,逐步稳定崩塌面。

抬基点——“下堵”。“下堵”就是在崩岗侵蚀沟内分段布设谷坊,做到节节拦蓄泥沙,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头进一步下切。

拦淤泥——“下游拦”。对谷坊工程拦不住或不宜修建谷坊工程的一些崩岗群或弧形崩岗等,在崩岗下游出口处修筑拦沙坝,拦蓄崩岗下泄的洪水、泥沙,防止水土流失。

强绿化——“快速恢复植被”。选择适宜崩岗生长的乔、灌、草、藤等植物品种,在崩岗集雨坡面、受冲积扇危害的地方采取高密度绿化,以快速恢复崩岗植被。

3.2 崩岗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综合治理原则。相对于片蚀和沟蚀,崩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常造成山塌地陷、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要恢复其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仅靠生态修复是不够的,因此在治理中必须把整座崩岗作为一个整体,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封禁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布置各项治理措施。

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崩岗一般分布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区域内往往土地资源较少,因此在崩岗治理中要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做到治理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提高治理的经济效益,调动群众的治理积极性。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原则。治理时,要根据崩岗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崩岗自身形态特点,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工程则工程,尤其是在实施工程措施时,要因害设防、因势利导,做到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严格按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技术规范搞好施工。

高标准、重管护原则。崩岗治理相对于一般坡面治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对崩岗进行开发性治理、修筑台地或梯田时,其田埂、反坡度、坎下沟等设计标准更高,施工要求更严格。施工后要加强工程维护和管理,每次大雨过后要及时对地面下陷或被雨水冲坏地段进行加固维修,以防止造成新的崩塌。

[1]巫南祥.梅县崩岗治理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4-26.

[2]梁音,宁堆虎,潘贤章,等.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09(1):31-34.

S157.2

C

1000-0941(2013)02-0032-02

李小林(1963—),男,江西南康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2-06-01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猜你喜欢

南康台地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浅谈山丘区小型水库“台地型”渗漏的认识
江西南康千亿产业逆势上扬的秘密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南康漳州龙
蓝色的热带浅海
南康区2018年青少年网球锦标赛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