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改革,中国难再软着陆

2013-01-31

环球时报 2013-01-31
关键词:温家宝韧性储蓄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最后一次软着陆? 中国再次让爱唱反调的人落了空。2012年第4季度,中国经济增幅回升至7.9%,较第3季度高出0.5个百分点。与此前10个季度增幅连续下降相比,这种回升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经济在近4年内第二次成功实现软着陆。 尽管存在各种有关中国经济主要增长动力正转向内需的说法,但中国仍严重依赖外需。继欧美两大国外市场增速锐减后,中国经济随即放缓并非巧合。正如2009年初的软着陆发生在美国制造的可怕危机之后,最近的软着陆是随欧债危机接踵而至。 过去4年,中国能经受住严峻的外部冲击是因为拥有几种优势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量储蓄和外汇储备。此外,与西方不同,中国仍具有随时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广泛余地。与此同时,强劲的城市化势头继续为中国庞大的投资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即便如此,这或许是中国最后一次能使增长免遭外部冲击。早在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就指出中国经济存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此后,中国的许多固有优势开始遭受频繁外部冲击的侵蚀。 简言之,在银行不良贷款、房价、腐败、增长放缓、投资和个人消费此长彼消、收入不公和环保等问题的影响下,中国的增长模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张力。正如布匹一样,被拉伸的时间越久就越难恢复至最初的弹性状态。 这无疑向中国新领导层发出明确信息:继续开展再平衡和改革的艰巨任务变得空前紧迫。加快转向消费带动型经济已势在必行。这包括发展服务业、为社保体系融资、放开陈腐的户口制度、改革国企,以及通过提升人为压低的储蓄利率终结对家庭的金融压制等。 倘若不尽快行动,中国将变得异常脆弱,难以抵抗下一次冲击。过去4年,中国经济成功渡过两场全球重大危机。从表面看,中国的韧性向来令人印象深刻:最早从危机中脱身。但从深层次看,温家宝提出的“四不”问题或将使中国经济丧失韧性。没有再平衡和改革,中国经济自动软着陆的日子或许已到尽头。

15年来,我一直对中国保持乐观。现在亦是如此。但时钟正滴答作响。中国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作者斯蒂芬·罗奇,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温家宝韧性储蓄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储蓄方法面面观
“轻车”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