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护士执行力的举措与效果

2013-01-31唐淑蓉刘冬梅周静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宜宾644000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执行力优质流程

唐淑蓉,刘冬梅,周静(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宜宾644000)

执行就是实现具体目标,使结果与目标相一致的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和手段[1]。为更好地实现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我科于2011年10月开始,从标准制度的制定入手,加强团队文化建设,重视日常督导,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增强,病员满意度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普通内科病房,编制床位57张,实际开放床位79张,共有护理人员24名。学历层次:本科护士2名,大专护士18名,中专护士4名。职称结构: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4名。年龄情况: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27岁。我科于2010年6月成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等并未得到改善,病员满意度较之优质护理实施前提高不明显。于是我科于2011年10月开始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全员培训标准,建立富有执行力的团队文化,强化日常督导,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

1.2 方法

1.2.1 分析护理人员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1.2.1.1 制度或流程本身不严谨,缺乏针对性与可行性:护理制度和流程常常标准不统一,缺乏具体的、可以测知的要求,因而让护理人员无从执行。同时,制度与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环境在改变,学科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而执行的制度流程可能还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出台的,更新不及时,护理人员不知道最终以教科书为标准,还是以科研论文或其他文献为标准。同时,某些制度、流程完全照搬上级医院,与本院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可操作性。

1.2.1.2 制度或流程过于繁琐,让人无从执行:工作流程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有效整合;临床科室、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晰,缺少详细的岗位、职务说明书存在人员重叠和工作重复的混乱现象,不能凸显每个人的责任。

1.2.1.3 在工作过程中缺少良好的计划和方法: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在工作中缺乏工作思路,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不能系统考虑和整体分析工作任务,不能突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患者的问题得不到真正意义的重视,不能真正关注患者体验,提供主动服务。

1.2.1.4 缺少过程监督与考核:目前关注更多的是终末质量,关注结果,对于环节质量和工作过程往往不够重视。只有过程正确,结果才能达标。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者,通常是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再去追踪护理人员执行的过程,这样不利于减少和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2.1.5 人员培训不足导致对制度、流程、标准的理解误差或滞后:质量考核标准出台以后,管理者通常以为有了标准就有了质量保证,没有进行人员培训。由于护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标准、制度、流程出现,没有良好的人员培训机制,无法保证护理人员知识的及时更新,导致护理人员对新的标准、制度、流程的理解存在误解。

1.2.1.6 缺少良好的执行力文化:由于护理团队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对执行力的认同参差不齐,缺少良好的执行习惯。对于良好的执行者,缺乏及时的肯定与引导;对于违规者,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与手段。

1.2.1.7 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科室护理人员缺乏共同的工作目标与价值导向。但是不遵守规则,不出问题是偶然,出问题是必然。

1.2.2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执行力的举措

1.2.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与流程,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为避免制度体系,不切实际,科室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修改与制订。制度流程制定后,先试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并规定其有效期,迫使制度流程与环境变化、学科发展同步更新。只有根据医疗市场和医院内部情况的变化对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才能保证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高了预见性护理的思维能力[2]。

1.2.2.2 尽可能使制度与流程简单化,目的性与方向性明确:制度与流程只描述关键环节,让执行者清楚知道如何才能达到目标。护理工作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可量化,就是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3]。同时护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时间表,严格按计划进行。如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就明确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就医体验,让患者满意,布置任务均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1.2.2.3 制定符合现实的计划与方法:制定目标要贴近现实,可以实现。要让护理人员感觉到目标就在眼前,只要努力就会实现。如病员满意度从最初希望达到90%到现在的97%;每个月患者点名表扬护理人员希望达到1~2人到现在的5~6人。目标看起来很低,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就会实现大进步。

1.2.2.3.1 加强过程监督与考核:管理在于行,不在于知。每次制度或流程制定以后,就关注执行情况。对未执行的护理人员,先是提醒,再是批评,如仍不执行则采用经济的手段或者时间手段,让护理人员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跟进与过程控制对管理者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4]。

1.2.2.3.2 加强人员培训:每个月组织学习,讨论执行不好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只有不断地教育、学习、修炼、改善和创新,才能缩短“已经说了”与“已经做了”之间的距离,才能培养出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鼓励全科护士参加持续的继续教育学习,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自我完善成为护士的自觉行动;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机会,使每位员工有自己的发展前景[4],并且将员工的成长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1.2.2.4 形成良好的执行力文化。

1.2.2.4.1 提升护理人员执行力文化素养:通过科内学习与读书报告、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学习护理执行力文化;同时在工作区张贴一些格言警句、励志故事等激发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士通过阅读与思考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文化素养,树立“让优秀成为习惯,与团队共进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护理理念。

1.2.2.4.2 培养护士的爱心:只有充满爱心的护士才能更好的爱自己、爱同事、爱患者。护理管理者要善待每一位护士,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从细节上加强爱心教育[5]。

1.2.2.4.3 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诸如春游、野炊、骑自行车比赛等活动,放松心情,增强团队凝聚力。小组成员取得进步,奖励全组成员;反之亦然。使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密切相关。

1.2.2.5 建立学习型护理团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学习型组织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6]。建立学习型护理团队,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护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和飞跃。

1.2.2.6 执行统一的评价标准:根据刘一兰等对优质护理的研究制定本科室优质护理执行力,以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教育达标率为优质护理执行力的评价指标[7]。评价指标分值越高,表明执行力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施提高执行力措施前后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施提高执行力措施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实施提高执行力措施前后相关指标对比[例(%),n=160]

通过表1可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员满意度明显改善由94%提高到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由80%提高到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良好的执行力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力保证,也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进步、护理人员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

3 小结

合理改进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重视日常督导,建立学习型护理团队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

[1] 刘洪兵,陈正侠.这样执行战略最有效[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167.

[2] 杨锦媚,潘惠珍.对专业护理员的管理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51.

[3] 王秀琴.王秀兰,护理人员执行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8,6(6):552.

[4] 邹小芳,胡结养.组建学习型护理团队对提升优质护理执行力的效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9.

[5] 张宁.浅议护理执行力文化[J].青岛医药卫生,2010,5(5):388.

[6] 彼得·对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10.

[7] 刘一兰,王桂兰.优质护理的指正: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

猜你喜欢

执行力优质流程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论提高制度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