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及解决对策
2013-01-31周学山
周学山
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天地。它以多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形象的文字、神奇的动画,灵活而形象地展示教学信息,给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直观而便捷的演示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教学课件,其甚至成为当前公开课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然而,随着教学课件的广泛使用,笔者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课件的理解和使用时机上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归纳了几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
1.喧宾夺主:挤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堂教学中缺乏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课件中,设计了大量的图案、音乐、动画等,过多地展示问题和资料,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色彩和操作按钮等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但占用了大量时间,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围绕课件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地一播至完、亦步亦趋,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只轻描淡写、一闪而过,唯恐学生的“旁逸斜出”打乱了课件设计的内容,学生只好兴趣盎然地欣赏,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观众”。这样,语文课堂教学以课件展现为中心,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学生互动交流的自主探究时间被挤占,即使有一点儿“异想天开”思维,也会被教师扼杀于预设的思路中。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既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2.生搬硬套:直接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资源,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状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机智地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演绎课堂精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否则,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许多教师自己不制作教学课件,直接下载别人的教学课件,稍作改动,甚至原封不动地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他人课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问题设计等都已预先设计好,甚至连答案也成了唯一,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只能死守课件,完全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步骤去播放。结果,学生被动观看、被动识记,课堂教学成了以“课件”为中心,教师以课件“预设”代替课堂动态“生成”,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更无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演绎课件的舞台,毫无教学生趣。
3.本末倒置:“人—机”交互代替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忽视了文本情感教学,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性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充溢情感的。然而,在很多多媒体课件中,把本应由文本传达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文字、音乐、色彩、动画等,对学生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多感官刺激,忽视了文本教学中的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这样,计算机不停展示课件内容,学生忙于观看,“人—机”交流则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单向的“人—机”交流,缺乏并妨碍了文本、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没有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更没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本应充满生趣、情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从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也对学生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
4.越俎代庖:展示课件代替学生思维,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其中时常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使用教学课件时,片面追求形象生动,过分依赖声光效应,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却视而不见。课堂上,教师按步骤展示课件,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也没有互动、交流的时间。即使学生有一点儿质疑,也只会被教师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干脆将学生思维硬拉回课件上来。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几乎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欣赏的状态中,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甚至没有发挥。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越俎代庖的课件先入为主,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只不过是一种全新的“注入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情感的冷漠,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5.取而代之: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板书,课堂教学中缺乏导向性
教学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合理而有效地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但是,语文教师决不能“喜新厌旧”,让其代替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甚至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甚至不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误认为使用教学课件展示了可以不再板书,甚至在黑板上连课题、作者姓名也不写,或者把板书插在课件中,以课件展示代替教师板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并非可有可无。工整的教学板书,清晰的条理,新颖的结构,提纲挈领的形式,不但可以高度概括教学内容,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板书的字体、书写汉字的态度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师德风范,起到了书写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如果把教师的教学板书放在课件中而不在黑板上,久而久之,忽视了学生的书写训练,不利于小学生书写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与发展,很容易养成惰性。
二、如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场革新,又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与学习方式的革新。但教学中决不能用课件的屏幕、声音、画面、动画等来替代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以及学习活动中的对话与交流、情感与体验,更无法替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和动作来感染、激励学生,调控课堂教学。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动态生成。
1.真正把教学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正确把握使用时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有很多,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种。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非主体地位,在展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训练语感、书写示范、对话交流、营造情境氛围等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必须做,学生要做的必须参与,课件需要辅助教学的必须展示,恰如其分地把握时机,不能“厚此薄彼”。如古诗词欣赏教学时,将诗词句、作者图片、古典乐曲展出,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诵读,渲染出一定的情境氛围,感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动画展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熏陶学生,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展现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展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情感时,课件画面应单一,不能出现动画、声音等干扰学生的思维,或直接关闭计算机屏幕。这样,让课件中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在需要时出现,真正体现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2.认真选择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实现文本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切忌面面俱到
语文教学课件虽然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声形并举的特点,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感悟。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品味和运用语言文字,并形成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年龄、能力出发,反复推敲,认真选择课件素材,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介,发掘学生心灵深层次的情感因素,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引学生走进课文,进行学生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如读出悲痛的语气,可以播放哀乐,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受到感染,心中生悲,自然读出悲痛的语气。这样,学生体会朗读技巧,培养语感,实现了文本教学。课件中的素材不能面面俱到,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一些图片、音乐、动画等,一律删去。
3.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要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避免过分依赖声光效应,让其主导课堂教学,甚至包办一切,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一味地演示,学生机械地听和看,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的播放完成并不等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既不能只重视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而忽视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对低年级学生慢放汉字书写的动画,对中年级学生作文指导时展示一些画面、视频等打开思路,对高年级学生用音乐、视频渲染欢乐或悲伤的情境氛围、训练语感、感悟作者情感等,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脑等协调活动,把画面变为文字,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主体性,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展示课件内容,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的时间,指引学生交流、互动、对话,真正做到课件为教师教学所用,为学生学习服务。
4.教学课件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教学
毋庸置疑,教学课件因其形象性、主动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其图、文、音、色、动来渲染教学情境,使语文课堂教学声形并举、音话同步,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教学手段却有着课件无法取代的教学价值,因而它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师用粉笔板书、范读课文、肢体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起到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的作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内容、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将教学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
[1] 罗荣,李艳.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J].武警医学,2005(4):313-314.
[2] 刘海滨.试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122.
[3]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田东红.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5):122.
[5] 周振兴.在小数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07(15):99-100.
[6] 肖新华.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4):87-88.
[7] 袁捷.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4(4):47-48.
[8]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庄静肃,王芳智,高玲.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