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隐喻的意义和作用

2013-01-31黄耀成

中国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隐喻艺术设计

黄耀成/文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隐喻的意义和作用

黄耀成/文

SIGNIFICANCE AND EFFECTS OF METAPHOR IN PUBLIC ART DESIGN WORKS

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作品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性。对于公共空间环境中大量艺术设计作品的评价千差万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计师与作品体验者对同一作品不同意义认知的差别。形成这种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作品“隐喻”作用的理解。本文对“隐喻”的发生方式、作用、意义、特点进行了探讨。

隐喻 公共空间设计 形态 意境

一、公共艺术设计隐喻的概念和构成元素

(一)公共艺术设计隐喻的概念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公共艺术设计隐喻就是在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形态中表现出创作和体验者共同认知的情感意义关联因素。

(二)公共艺术设计隐喻的构成元素

“隐喻”是由三个方面的元素构成的,即“‘彼类事物’与‘此类事物’和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而产生一个派生物,并由两类事物的联系而创造出来的新意义”。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隐喻是由本体、喻体以及比喻词三个方面组成的。本体是指比喻的事物,具体所指就是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能被体验者感知到的设计主体和组成该主体的视觉构成元素;喻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它用于唤起和引发体验者的“意象”、感受,并透过作品实体体会到隐喻中的含义;比喻词是表达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或词组,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中常被用于对作品主题作概括性表述,是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本体和喻体的联系方式,是作品“隐喻”意义形成的关键点。

二、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隐喻的特点和发生方式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隐喻包含了对类比事物之间的体验与分析,它不仅需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类同之处,还必须要借助体验者对隐喻事物的现有理解,通过先前已经熟悉的“事物”找出两者之间的类同之处,借助对隐喻事物的现有理解和“各种活动经验”,将作品要表达的意义与体验者的经验联系起来。

(一)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隐喻的特点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映射另一个事物”。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直接对视觉起作用的是外观的形态元素,而能够引发人们心理联想的因素往往是那些外在因素形式表象背后“内容”的隐喻,它是指隐藏于表象变化背后的相关因素(内容)。正是这些“内容”的意义起到了把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和体验者的情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作用。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隐喻”包含了对类比事物之间的体验与分析,它不仅需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类同之处,还必须借助认知者对隐喻事物的现有理解,通过先前已经熟悉的各种活动经验,将作品要表达的意义与认知者的“先验”联系起来。本文“先验”的概念并非是经院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存在与普遍,超感觉、先验的,在一切经验以前知觉系统认知的特性,也不是“经验论”中经验是所有知识的唯一根据和来源的含义,而是特指在一般性概念里的与“经验”相接近的意义。

1.公共艺术作品隐喻的普遍性

对实体“隐喻”的认知方式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它是人们不自觉地观察、思考事物的本能,是人类进化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性认知的能力。所以对公共艺术作品的“隐喻”认知也同样具有这种普遍性的特征。

公共空间作品的特征就是要强调公众的参与,作品形态所传达的“隐喻”特征是与公众情感连接的重要因素。恰当的艺术形式和方法使用对公共艺术空间创造能起到加强作用。优秀的环境空间作品不能仅满足使用功能的诉求,还需考虑空间对人们精神因素的影响,那么,公共艺术作品“隐喻”普遍性认知的意义与作用就必须加以考虑。

2.公共艺术作品隐喻体验的差别性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外显形态”是直接作用于受众视觉的因素,其外显形态基本元素是形状、色彩、照明及它们的空间位置、组合关系等元素。这些元素在不同的体验者面前会产生差异性的认知,不同信息接受对象对具体艺术空间设计形态的认知有着极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源于信息体验者个体的“先验”(先前的视觉经验)。不同的认知,涉及到体验者对设计作品的主观评价,并会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的传播产生影响。而形成这种认知的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形式表象背后的那些“隐喻”的作用。

3.公共艺术作品的体验性与无意识性

“隐喻”基于认知者的体验,只有通过“统觉”即身体、经验和大脑的再加工才能获得隐喻的意义。不能孤立地理解“隐喻”的作用,公共艺术作品“隐喻”的体验过程具有心智体验性和认知的“无意识性”特征,这与体验者的“先验”的形成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认知机制的形成是人类认知发展的自然规律。

公共艺术有大众广泛参与的特点,所以作品与受众的交流都是在“无意识”的环境中发生的。这就决定了公共艺术作品的体验性与无意识性特征。

(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形态隐喻的发生方式

当设计师创造的作品被赋予外显形态的某种意义时,必然会与体验者产生共同认知的情感关联,这种关联就是“隐喻”的作用,也是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作者和体验者沟通情感关联的重要视觉元素——“隐喻”的发生方式。

视觉元素的使用既要考虑元素本身的意义,也要了解这些元素体验者的群体文化背景和相关经验,这样公共艺术作品才会在环境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公共性”的互动作用,这是公共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主要区别。

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视觉传达“隐喻”功能产生的启示:可以把一件作品意义的表现与“认知——关联——再认知——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相关联,从而强化建立对该作品关联性认知。这种通过不断强化系统所形成的关联性认知就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所说的那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任何作品隐喻意义都建立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当认知的对象与认知者产生“关联”后认知意义才可能发生作用。然而认知的关联是靠“强大的社会力量”来起作用的,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种信息对人们的意识渗透而起作用的。哈尔滨市红军街与大直街交口处红博广场中心大型的雕塑圆球,是哈工大“吹制”出来的高科技的制造物。但作为公共空间作品,这种高科技产物的“隐喻”意义却不能被观众知晓,显然作品的意义是“刻意”要表现的“关键元素”,但作为公共环境雕塑,当没有多少人能解读“吹制作”高科技的制造物的“深层”科技意义,公共的参与性也就不存在了。除非能在作品与认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条件反射”的基础,对这个作品“特定指向性意义”的认知才会发生作用。这种关联意义的强化在麦当劳的商业宣传中得到了最佳的验证,在任何的现代城市中,当人们看到那个黄色的“M”都会与它的“意义”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符号”的隐喻与它的社会认知意义的“条件反射”性关联。

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隐喻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隐喻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不同表现方法来体现,这些表现方法的认知对象必须通过与设计者的作品交流来形成,而交流的发生和交流方法需要创造者和认知者以共同的认知经验基础作为产生交流可能的先决条件。所以研究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隐喻的意义和作用就必须从设计者、设计作品、交流的对象、交流的方式及其交流双方的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开始。

公共空间的形态创造是通过联想、感知作用于“受众”的认知系统的。作品的感染力需通过遵循美学规律和艺术设计手段、方法的处理,才会形成“隐喻”,而所创造的形态必须考虑“隐喻”发生的意义,它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恰当形式元素的“隐喻”实体语言运用会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品的主题起到加强作用。“隐喻”作用赋予作品更多“情感”意义,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哈尔滨市爱建新城环境规划项目案例,保留了该区域的水塔、火车等这些能够引发人们产生“隐喻”的视觉元素,并与新建的毛泽东的雕塑、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能与“历史故事”连接的街区形式,延续了历史环境的“隐喻”要素,满足了人们怀旧心理的需求,加强了环境空间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研究“隐喻”的作用必须考虑环境空间艺术设计形态接受者以及他们(解读者)的先前的“个体经验”和这部分人的“受众群体经验”。在很多后现代建筑设计中,那种“混搭”的历史与现代元素的使用,无非是强调了人在“情感意义上的关联”,而那些“历史符号”的重要作用就是它起到了连接“隐喻”的作用。

结束语

公共艺术作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本身“隐喻”方法的使用。而嫁接与隐藏于作品背后,并对体验者产生联想和感知的最重要作用也是“隐喻”。通过对“隐喻”的意义、作用及发生方式的探讨,有助于在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中加强设计形式语言的使用,这对提升公共艺术作品感染力、强化观众的“参与性”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光明日出版社.1986年12月

[2]王立山.《建筑艺术的隐喻》[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3]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4]朱一丁.《优秀隐喻建筑的特点》[J].《宁夏工程技术》. 2009年4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隐喻艺术设计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星.云.海》
《花月夜》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