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3-01-31□颜

资源导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规划社区

□颜 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事关城乡发展全局。做好了,将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做不好,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旧城改造、拆旧建新、土地整理等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对我县实际情况做出进一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首先需要做好五件事:

一是要科学合理规划。目前部分市县对示范区已制定了规划,但规划内容存在普遍性问题: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重局部调整,轻全局设计;重城乡增减挂钩调配建设用地,轻耕地保护。一些地方所制定的规划缺乏前瞻性,缺少当地人文、民族、地域特色,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特征明显。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城乡、农民、耕保、旅游及当地特色,进行全局谋划,制订出科学合理合民风、民情、民意,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案。

二是要制订科学方案。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长远利益为出发点,选择清洁无污、交通便利、取水排水方便、占用耕地少且符合规划的区域为址,建设宜居、方便、配套完善的社区。借助外地做法,摸索当地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依据各县、乡、镇、村实际情况制订合理、合法、合情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形成整齐划一又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要配套相关政策。建设新农村社区,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拆除旧宅、土地整治来增加耕地面积,达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工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目的;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力有限,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拆旧与建新往往不能同步开展,土地调整置换政策不健全,项目整合,人地挂钩,土地流转,金融互助等方面政策不够完善,严重影响着试点社区建设的推动工作。要出台具有强相关性、可操作性、强连续性的政策,防止乱建乱占,防止以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名随意占用耕地、随意建设新房新社区,严禁小产权房、一户多宅,空头占房现象的发生,严禁开发商损害群众利益,严禁基础设施延后或不建。

四是要排解认识误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不一刀切,要尽量依托原址改建。但在一些市县,一些基层干部不顾当地实际,把示范社区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旧建新,不进行调查研究,忽视了农民主体和群众意愿,搞不切合实际的“强迫”和一刀切;或把新农村社区建设简单理解为盖楼建房,无视基础设施建设。对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政策倾向,加大对乡镇干部、村干部的政策培训,排解基层干部存在的认识误区,发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推动群众自愿自拆自迁。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措施,避免过度增加群众负担。

五是要建设新型社区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不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多样化、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不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软实力”,更是衡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更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还可以提供长远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长足发展的可靠依托和支撑。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软硬兼施”,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及配套设施的同时,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形成新农村、新气象,新环境、新风貌,新格局、新格调。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规划社区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社区大作战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