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本土文化资源与动漫艺术原动画设计表现
2013-01-31焦凤
焦凤/文
民族地区本土文化资源与动漫艺术原动画设计表现
焦凤/文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AND ORIGINAL COMIC &ANIMATION DESIGN
近年来动漫业成为我国大力扶持的绿色新兴产业。我国动画产业日趋繁荣,但总体上缺乏优秀的、艺术感强的原创性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动画设计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在融合和传播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原动画设计思路和水平,是解决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本土文化资源 动漫艺术 原动画设计 表现
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日趋繁荣,但总体上缺乏优秀的、艺术感强的原创性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动画设计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反观国外的一些经典动画作品和其中的经典角色,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作品本身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更多呈现了剧本角色的“个性化”。从动画角色的造型、场景的设计中反映出的角色性格、服饰、语言、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是经典动画创造性设计的要素,同时也是高票房动画片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在融合和传播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原动画设计思路和水平,是解决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一、 植根本土文化资源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基础
中国动画片的起步时间仅次于欧美, 万氏兄弟早在1922年就开始研究动画, 并于1926年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强调思想性,重视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是中国动画片突出的优良传统。中国动画在表现技法、题材选择、内容呈现、结构叙事、主题内蕴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赢得了国际领域的广泛赞誉,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
而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动画只停留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上,并没有真正从意识上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在国外电影、电视动画的冲击和挤压之下,盲目模仿欧美、日韩动画模式以吸引受众视线,却陷入了“邯郸学步”的境遇,致使原先的民族品性逐渐失去,导致了艺术和市场的双重遗憾。当《功夫熊猫》打着中国文化的旗号来袭,用中国元素大赚了中国人一笔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狼来了”,也开始觉察要想发展中国原创动漫,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文化底蕴是动画片的灵魂,是动画作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动画创作要尊重中国独有的文化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应成为动漫艺术创作的关键因素。
二、民族化需求与原动画设计表现融合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加强少年儿童影视片的创作生产,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
民族地区的高校开设动漫专业,一定要紧密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改变以往的“放牛班”式的学习状态,从动漫制作的过程入手,借鉴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模式,结合地区文化优势,融合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在原画设定与三维建模创作上的“创新意识”与“民族意识”。传统和历史不是隔断的,世界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融合,使得民族性与全球化成为当代设计面临的两大课题,设计的民族认同也受到了人们愈来愈强烈的重视。动画设计师将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和设计美学语汇回归于动画角色设计,已成为多维文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倾向。
1.原动画设计中的本土资源发掘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我国的动漫产业要想在世界动漫范围内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融入中国元素,而艺术创意和产业机制相结合才能使传统元素成功实现动漫产业效益。民族地区高校有丰富、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如:藏族的宗教文化、民俗建筑文化和英雄人物;羌族大型史诗中描述羌族迁徙的《羌戈大战》、《木姐珠和斗安珠》、“白石崇拜”;彝族的神话巫术故事、舞蹈文化、服饰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以融合到动漫教学中。在教学中找准传统文化和年轻人的共鸣,发掘其中的时代特征,是成为民族元素动漫化的关键,融入新的话题、新的思维是成为动漫创意的源头。
动画角色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设计者必须掌握对文化背景再解析的能力,让文化来丰富角色的表现力。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风格的中国艺术家。即便同是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齐白石的画意,《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笔法,而《雁阵》掇的是贾又福的墨趣。捃摭各殊,造境相异。这使中国动画片在形式上,千姿百态,从而得以独树于世界动画之林。
2.原动画设计中本土资源的拓展
动画本土文化角色设计,必须传递动画角色设计师本身对文化的一种诠释,要能够激起人们的认同感。这里要说的“本土资源拓展”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认同。
以2006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为例,这部影片耗资1.3亿人民币、历时5年,被冠以“中国动画百年巅峰巨制”、“中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等众多赞誉。但是这一部在制作技术上足以令国产动漫扬眉吐气并可与迪斯尼、梦工厂相媲美的大手笔,但却在票房和观众的认可上都遭遇了“滑铁卢”。这个“首部”选了一个完全西方的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制片方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海外市场为主要市场,因此影片剧情上一切的元素都是以西方人所熟悉的文化为主,甚至连主人公也是外国人的模样——且不论剧本的优劣,单是这种题材就已经让海外的观众司空见惯了,自然无法打动国外发行商的心。在海外市场无望的情况下,制片方无奈转向国内市场,一个为海外量身定做的剧情自然难以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同。
我们再看2008年的《功夫熊猫》,毫无疑问是西方利用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和艺术的背景产生的效果,和中国利用美国或欧洲作为一个文化和艺术的背景产生的效果无法比拟。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的成功正是由于其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引起了中国人的心理共鸣。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笨拙的阿宝依靠自己的毅力与坚强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了打败太郎的“神龙勇士”,这是对中国“君子自强不息”文化精神的弘扬。
(2)英雄侠气,不惧生死、大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该片中的盖世武侠,在明知不是太郎对手的情况下,仍要并肩作战与太郎一决生死,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荡然侠气。
(3)因材施教的概念,是朱熹在总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的,在《功夫熊猫》中也有体现。浣熊师傅抓住了阿宝贪吃的特征,用食物作为动力诱惑它练功,直到它自己能从师傅那里抢到食物吃为止。从这点看,阿宝的成功得益于浣熊师傅对因材施教的创造性使用。
(4)片中的一些台词深入浅出,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和哲理色彩。在桃花树下,乌龟大师对浣熊师傅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它通过世间万物的成长规律提示浣熊师傅,只要耐心栽培和呵护,就能有所收获,切忌“揠苗助长”,颇有欲速则不达的哲理意味。它还说“你的思想就如同水,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展现了中国人追求“气定神宁、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乌龟大师还说“昨天是历史,明天是个谜,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强调了当下现实的重要性,只有抓住今天,才能看清历史,预见未来。阿宝的鹅爸爸说:“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想让一件东西特别,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别的就够了。”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完全相信。这些台词在撰写上都运用了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含蓄、深沉、深刻。
3.原动画设计中的本土资源表现
在现代动画本土文化角色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不是直接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需要艺术性的深加工、再创造。把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在动画工作者的角色创作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用现代的视角、审美方式表现出来。
《功夫熊猫》中的主角——熊猫,是中国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在我们的意识中很难将憨态可掬的熊猫与“神龙勇士”这一英雄形象联系起来,但正是这个戏剧性的冲突,勾起观众的无限好奇,成为片中最吸引人的看点。“龙”这一中国传统的吉祥形象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而在《功夫熊猫》中的“龙”则被好莱坞贴上正面形象的标签宣扬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了正义的终极化身。在中国,代表“长寿”的乌龟,被塑造成了能领悟天人之道、未卜先知的长者,地位至高无上,拥有着极高的智慧和看透尘世的豁达,在任何时候都能气定神闲、淡定自若。而片中的“盖世五侠”形象,则是提炼于中国武术里最著名的象形拳——虎鹤双形、猴拳、蛇拳及螳螂拳,看似奇怪的组合,却把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国武术赋予象形阐释,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
综上所述,培养优秀的原创人才就必须强调本土资源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继承中国的传统,自信地将本民族的精髓通过动画艺术的演绎而推向世界。我国影视、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分别达到15万人和10万人左右,而现在中国拥有的动漫人才还不及这一缺口的1/10。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民族地区高校更应该在本土资源上下工夫,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全球化背景中,我们既要肯定不同文化的各自价值,又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不仅要有宏阔的发展战略和构想,更要立足本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建构本土化和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不断凝练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获得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动漫艺术才能成为中国文化资源的形象化载体。
[1]李思成.《中职动漫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策略》[J].《华章》.2011年32期
[2]梁志敢.《基于动漫产业的动漫专业教学思路与模式》[J].《华章》.2012年15期
[3]谢卿.《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2期
[4]谭玲.《动漫产业》.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5]李三强.《浅议中国动漫产业创作的创新之道》.《中国电视》.2007年10期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 《以动漫艺术作为羌族文化视觉传达形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10007
四川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