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影响下的景观设计——论野口勇的艺术成就

2013-01-31马牧群

中国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雕塑景观设计园林

马牧群/文

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论野口勇的艺术成就

马牧群/文

LANDSCAPE DESIGN INFLUENCED BY MINIMALISM STYLE AND ORIENTAL BUDDHISM

野口勇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他深受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禅宗的影响,最早尝试将雕塑和景观设计结合,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极简主义 东方 景观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美国人,我是个艺术世界的人。”野口勇曾经这样定义自己。野口勇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母亲是美国作家莉欧妮·吉欧蒙(Leonie Gilmour),父亲是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Yonejiro Noguchi)。2岁时他随母亲移居到日本,在日本渡过了12年的童年时光,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上完高中。

纽约的城市生活启发野口勇对艺术的热情,1924年,20岁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退学,开始迷恋雕塑,把全部时间投入雕塑创作之中,并把原来跟随母姓的名字“Isamu Gilmore”改为野口勇。1927年,他拜巴黎抽象艺术雕塑大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为师。在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的工作室做助手,对野口勇以后的雕塑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里野口勇不仅学到石雕的技巧,还启发了他对空间和自然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用岩石做雕塑的兴趣,从此,他开始了以雕和凿为主的极简主义创作风格。[1]

出生在美国的日美混血儿野口勇,经历复杂身世传奇,他与东方文化的渊源绝不仅仅止于他有一个身为日本诗人的父亲。1930年,从巴黎到俄罗斯经西伯利亚铁道,野口勇先到了哈尔滨,再辗转到了文化古都北京。北京最吸引野口勇的是琉璃厂的古董店和书画店。当时北京的物价极其便宜,野口勇也因此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在北京城的大羊毛胡同租了一套大房子,雇佣的厨子会说法语,还有男仆和人力车夫。他给母亲的信中说:“父亲不欢迎我去日本,但北京给了我爱情和温情。”他在北京的大半年时间里,每天早上学汉语,下午去观赏中国绘画和雕塑,跟随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学习水墨画和中国园林的造园方法。野口勇在北京作了大量的习作,然而与齐白石的花鸟虫鱼题材不同,他酷爱的是用水墨画表现人体,但他吸收了齐白石简洁有力的笔墨情趣,这时期他的作品有怀抱婴儿的乳母、人力车夫等。他大胆地用水墨画尺幅极大的裸体人像,显示出他日后设计雕塑和景观,处理大空间尺度的先兆。之后他返回日本寻找他的诗人父亲。在日本,他跟随著名的陶艺家学习陶艺,并对日本园林产生了兴趣,还接触到日本禅宗庭园的思想,尤其是感受到寺庙园林的沙砾和石组、苔藓和灌木、水面和树木,有一种难以表述的风情。这次访问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可视作其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向东方文化寻亲溯源的举动之一。20世纪30年代也是野口勇风格上的转折点,他逐渐把整个景观园林的设计作为重点,将东方的空间美学逐渐融入到西方的现代理性当中。

20世纪之前,雕塑只是园林中的装饰物,近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野口勇的作品具有现代园林的特征,设计中注意体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运用现代园林强调公共性、参与性的手法,来体现西方的精神。同时,他学习东方传统的造园手法,强调景观和雕塑对自然的抽象化、纯净化表现,给人们留下更多遐想的空间。二战以后,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和受日本“枯山水”设计手法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中开始大量出现硬质景观、石景设计,野口勇开始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和大地艺术的先驱者。

艺术家与土地的接触能将他从对工业产品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以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这也是野口勇偏爱石雕和景观设计的一个原因。野口勇主张艺术家的社会目的——不是为了博物馆的收藏来创作,而是为公众的愉悦,为了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丰富。这也许是他涉足公共环境领域的内在原因。作为一个跨界的艺术家,野口勇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他的作品在日本和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将日本文化的精髓完整地表现在西方现代设计中,同时,也为日本景观设计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

1956年,野口勇负责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庭院的设计,设计师为这个项目花了两年时间。这个只有2000平方米的庭院充满东方智慧,园林中有明显的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影子,耙过的沙地上布置了石块,水中布置了汀步。一个浅水池环绕的单层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思想空间,是作为祈祷永久世界和平的场所而设计的,它超越了信仰、肤色、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与冲突。通向思想空间的混凝土走道俯视着水池,而这个水池池底的石头,是特意从日本运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受到核辐射的花岗岩砌成的。

各国游历的人生同样也锻造了野口勇的艺术。他能将经历与学习的每一部分化为创作的源泉,即使是悲惨的境遇,也能内化为能量,所以有个日本评论家说他能“将负能量转化为美”[3]。野口勇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大量雕塑和空间景观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对雕塑概念的拓展而著称于世。“野口勇的作品中明显带有西方极简主义风格和东方的禅意,非常受美国社会的欢迎,作品除了被收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外,也有许多大型的雕塑目前仍被陈设在公共空间。”野口勇反复强调艺术家的社会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博物馆的藏品来创作,而是为公众的愉悦,为了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丰富。这也许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

[1]林箐.《空间的雕塑——艺术家野口勇的园林作品》.《中国园林》.2002年2期

[2]李正平.《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丛书——野口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3]江川澜.《野口勇和齐白石》.《深圳特区报》2011年5月10日

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雕塑景观设计园林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巨型雕塑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我的破烂雕塑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写实雕塑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