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与阅读理解“块题”编写的常见问题
2013-01-31聂丹
聂丹
在考查听和读等接受性技能的语言测验中,听力与阅读理解“块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块题的构成主要包括语料、题干、选项三部分,考试时考生首先会听到或看到一段语料,然后会听到或看到针对这段语料提问的若干题干,同时会看到针对特定题干的若干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选项。国内外大规模的语言测验一般都将这种块题作为考查听、读理解能力的主打题型,因此,掌握块题的命题技术是语言测试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而在命题实践中,块题的编写往往是最难掌握的。我们在一次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命题培训中,发现学生在块题编写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60份学生的命题作业,从语料、题干、选项三方面来分析听力与阅读理解块题编写的常见问题。①笔者曾给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讲授“汉语测试”课程,其中就“块题”的编写做了专题培训,并布置了命题作业,共收回作业60份。
1 研究材料
本文的研究材料是60份学生的命题作业。每份作业都包含1个听力理解块题、1个阅读理解块题,其适用等级都是中级汉语水平的考生。其中,听力语料要求300字左右,阅读语料则要求500字左右。每个块题都设计5道题目,每道题目下设4个备选答案。
在回收的60份作业中,共编写了120个块题,总计600道题目。其中,听力与阅读理解的块题各60个,题目各300道。尽管在命题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培训,但是命题作业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块题编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语料选择的常见问题
语料就是命题所用的语言材料。为了提高测试效度,有的测试(如HSK)强调语料的真实性,规定语料的来源应是社会生活中“公开发表的各类非专业性的中文杂志、报刊、书籍及光盘读物”(李慧,2011);命题员不仅不能自编语料,而且对所选取的语料尽量不做改编。在块题的语料选择上,也同样贯彻这一要求。在块题的三个构成要件中,语料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个构件。好的语料意味着命题成功了一半;如果语料不好,题干和选项的设计便无从谈起。而在120个块题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料存在着不同性质的问题。
2.1 语料的来源问题
我们强调语料不能自编,而要取自公开发表的文章。但是,并非所有公开发表的文章都能用作语料。比如,在120个块题中,有的语料选自汉语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语料来自“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有的语料系名家之作,像鲁迅的《风筝》,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例如:
(1)读②“读”表示该文被用作阅读理解的语料。: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器物上,除了龙以外,人们还能看见龙的九个儿子呢。传说龙有九个儿子,而这九个儿子的样子和脾气都很不一样,所干的工作也都不一样。
龙的大儿子是个大力士,它的背上总是驮着一块石碑,因为它长得很像乌龟,所以人们说是“乌龟托石碑”。龙的二儿子呢,……③限于篇幅,本文在引用语料时略去了一些文字,部分选项的文字也有省略。省略处均用“……”表示。龙的八儿子也不甘示弱,由于长的像一头狮子,又喜欢烟火,所以它总是站在香炉上。龙的九儿子样子像一只螺蚌,喜欢安静,我们在门上常常能见到它的面孔。
龙生九子的说法,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上面讲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例(1)这个神话传说广为人知,考生很可能无须听或读这段语料就能答题。像这类知名度较高的语料我们共发现14例(约12%)。在今后的命题培训中,应该强调语料取自一般性的读物,避开名家作品以及所有流传广泛的作品。
2.2 语料的体裁问题
并非所有体裁的文章都适合做块题的语料,像学术论文、政论文等理论色彩浓的文章,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都不适合用作语料。同时,听力与阅读语料在体裁选择上也应有侧重。听力语料的体裁通常是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叙述性和简单说明性文章以及新闻报道等;阅读语料的体裁相对广泛,可以是复杂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在命题作业中,一个突出现象是没有考虑听力与阅读语料的体裁差别,有22例(约18%)语料体裁选择不当。例如:
(2)听④“听”表示该文被用作听力理解的语料。: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浩瀚也更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例(2)是一段比较抽象的哲理性文章,不适于用作一听而过的听力语料。
再看例(1),抛开其内容熟知度不谈,单从体裁看,是一个叙述性短文,采用讲故事的口吻,口语色彩强,作阅读语料显得容易,而用作听力语料比较合适。
2.3 语料的内容问题
“块题”的语料内容广泛,题材可以涉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大多数领域。但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方面,语料的内容要具有普适性,即适用于一般大众,避免涉及禁忌性和敏感性话题,避免专业性过强或对某部分考生有利,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语料还不能是大众熟知的内容,避免考生不看语料而仅凭常识就能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的区分度。这两个原则看似矛盾,却又缺一不可,共同确保测试的效度。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原则并非易事,在120个块题中,违反前一个原则的语料有12例(如例3),违反后一个原则的语料有19例(如例4),总共约占全部语料的26%。
(3)读:有不少美国小学给孩子们布置的作文,比较偏重“研究性”的成果汇报,这种“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篇幅,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
在美国纽约第12公立小学五年级学习的小学生黄彦清,刚刚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作业:一篇题为“水”的论文。……在黄彦清看来,写“论文”非常“好玩”,没有约束,可以发挥想象力。
除了研究报告这种写作形式外,美国小学还鼓励学生写新闻评论、故事、推理小说、诗歌、创造寓言故事、表达个人观点的散文。……
美国的教育体系多元化、不拘一格。从美国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不管学校和教师喜欢采用哪些写作训练方式,它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鼓励学生勇于去做、去尝试、去创作自己的东西,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注重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过,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对老师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美国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鼓励、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例(3)语料的内容涉及美国教育方式,这会给美国考生带来理解上的便利,对其他国家考生来说,就构成潜在的不公平因素。当考生群体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语料应该尽量谈论目的语国家的人情事物,以保证公平一致。
(4)读: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许多人都认为是赤道地区。其实,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像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等,白天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45摄氏度,而赤道地区,……白天气温很少超过56摄氏度。
这是因为赤道附近大多是海洋,……因此,白天赤道附近的温度不会急剧上升。
沙漠地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里植物稀少,水资源短缺,……每当太阳露面,气温就会急剧上升,地表开始发烫,到了中午,更是骄阳似火,有时最高气温可达56摄氏度。
另外,赤道上的降雨要比沙漠地区多,……所以,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是在沙漠里。
例(4)语料的体裁和长度都适合做阅读语料,但由于讲述的自然知识普及度高,所以很难设计出超乎常识之外的问题。
2.4 语料的语言问题
语言测试的语料应该语言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汉语测试的语料应该是中国人写的或说的地道的汉语,而不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有的作业选用的语料是国外文章的译文,带有明显的外国语言文化特征。此外,听力语料的语言应倾向于口语化,阅读语料则倾向于书面化,对规范性要求更高。例(1)语料的口语色彩很浓,并不适合做阅读语料。例(2)则过于文绉绉,不适合做听力语料。像这类语言不适宜的语料共有19例(约15%)。再如:
(5)听: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有调查发现,内地旅客对香港餐厅的信心指数高达4分(满分为5分),有80%的受访者给予超过3分,逾半内地人较愿意光顾香港餐厅。调查分析指出,香港餐厅提供更多食物种类选择,内地人期望体验香港生活,是内地人倾向光顾香港餐厅的重要原因。该调查由香港城市大学于上月至本月以街头访问形式完成。调查访问744名曾访港及光顾餐厅的深圳居民,当中逾半光顾逾4次。
例(5)的体裁和内容都比较适合做听力语料,但语言过于书面化。如文中多次出现文言词“逾”,影响听力理解;若改成“超过”,理解度就会增强。
2.5 语料的层次问题
块题的语料不仅要求相对完整,而且要富有层次,叙事或说理的线索清晰、视角多样,便于从多个角度出题。特别是阅读理解的语料,尤其注重层次的复杂性,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考查归纳主题、推断词义、捕捉重点、理解细节等多种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例(3)的语料就比较有层次感、有观点、有例证、有引申、有思辨、信息量大、论述充分。例(4)的语料若不计内容上的常识化倾向,只看文章层次,有描述、有说明、有释因、有对比、有数据,也比较丰富。这两个语料都有很多出题点,便于从不同层面设计问题。不过,也有的语料层次和线索单一,出题点较少,难以全面考查听力或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例如:
(6)读: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男孩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吗?”
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我希望您能冷静一下,这样我也好去做我的工作。”
“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了,回答道:“我会默诵《圣经》上的一句话:‘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
“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给出如此轻巧的建议。”男孩的父亲嘀咕道。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然而,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
“他怎么可以如此傲慢,连我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身亡了,当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时,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例(6)语料内容生动,情节感人,但作为阅读语料来说,其层次和线索过于简单,不容易设计出角度不同、难度各异的问题,像猜测关键词句含义、查找重要信息、理解细节等阅读理解能力就难以考查。这类语料共有31例(约26%)。
3 题干编写的常见问题
在块题编写中,题干是指根据语料提出的具体问题。它是块题三个构成要件中最重要的构件,命题者主要通过题干来实施测试行为,实现测试主旨。如果题干设计不好,语料再好也失去了效用,选项设计也失去了意义。在命题作业中,题干编写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3.1 一组题干考查点单一
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是能力复合体,其构成复杂,到底包含哪些具体能力,还没有研究定论。就阅读理解能力而言,一般认为它至少包含以下几种能力:概括归纳主题的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特殊意义的能力,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推断作者态度的能力,理解细节的能力。(李慧,2011)块题的题干编写应尽量多地考查不同层面的能力。有经验的命题者非常注重一组题干的合理分工,让每个题干都承担对不同能力的测试功能。而没有经验的命题者在题干编写上比较随意,考查的能力比较单调。在120个块题中,有44例(约37%)存在着题干分工不明、考查点单一的问题。如例(2)的题干设计,5道题都在围绕“读书的好处”提问,出题点单一,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考查范围有限。
(2)①为什么说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们拥有_________。
A.现实的世界 B.美好的世界
C.外面的世界 *⑤“*”表示命题者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答案。D.更大的世界
②读书能使人获得什么方面的平等?
*A.精神方面 B.财富方面
C.权利方面 D.现实方面
③如果不读书,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只能经历和体验什么?
*A.自己的喜悦 B.别人的苦难
C.古人的喜怒 D.后人的甜苦
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________。
A.获得权力
B.拥有物质财富
*C.体验他人的世界
D.亲自闻知一些经历
⑤具有阅读能力的人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_________。
A.无形可能性 *B.无限可能性
C.丰富可能性 D.独有可能性
再看例(7),语料信息量大、层次丰富,适合从多角度出题。但是,5个题干却没能充分利用语料的优势,考查的都是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从语料中均可直接找到。这就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影响了对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的测评效度。
(7)读:四合院是京城的一大特色,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情有独钟。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四合院有所减少,人们对它的怀念、喜爱之情愈加深厚。
不过,话还要说回来。四合院有所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在北京的南池子、菊儿胡同等地方,已经修复了不少的四合院。有关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了修缮,还它一个原貌。……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均由房屋合围起来的院落。……四合院的院门为什么开在东南角呢?……
四合院的格局、布置,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人们之所以都喜欢这四合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上了这个院子。……
现在有不少的外国人也愿意住这四合院了。……⑥限于篇幅,该语料大部分内容都省略了,省略部分用“……”表示。
①四合院是什么?
A.包围京城的边疆城堡
B.……
C.……
*D.四面均由房屋合围起来的院落
②修缮四合院的原则是什么?
A.以新换旧 B.修旧如新
C.以旧换新 *D.修旧如旧
③四合院的大门在哪儿?
*A.东南角 B.西南角
C.东北角 D.西北角
④有什么可以体现浓郁的人文气息?
A.树木、花草 *B.格局、布置
C.花架、格局 D.书房、瓜棚
⑤人们喜欢四合院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A.看上了这个院子
B.能在一片树荫下休息
C.……
D.……
3.2 一组题干间相互依赖
块题的每个题干都应是独立的,切忌彼此关联,否则考生会通过题干间的联系,找到解题依据。如例(8)的题干④就对③构成暗示,考生仅通过④的表述,就能判断③的答案。像这类一组题干间存在依赖关系的块题共有37例(约31%)。
(8)③研究者认为,烟草和肠癌之间有什么联系?
A.没有联系 B.可能有联系
C.有联系,但不太明显 *D.显著因果联系
④医学界第几次发现烟草致癌的这种差异?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3.3 题干涉及常识或专业
与语料选择的要求一样,编写题干也要避免提常识性或专业化的问题。但在600道题目中,题干涉及常识或专业问题的有105例(18%)。像例(7)的①、③就都涉及文化常识。再看例(4)的部分题干,仅凭常识或专业知识就可以回答,这就偏离了语言测试的主旨。
(4)①关于赤道地区,可以知道:
A.早晚温差大 *B.气温升高较慢
C.平均温度35摄氏度 D.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②沙漠地区有什么特点?
*A.地面传热快 B.水分蒸发慢
C.平均温度35摄氏度 D.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③根据上文,下列哪项正确?
*A.赤道地区降雨较多
B.沙漠地区空气湿度大
C.……
D.……
3.4 题干的问题过于封闭
在设计题干时,提问应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给选项的设计提供较大的空间。但命题作业中却有146例(约24%)的提问都比较封闭。比如例(2)的每个题干都在围绕“读书的好处”提问,视角不够开阔,选项设计范围狭窄。特别是第⑤题,题干中的“有限”一词限制了其选项的设计,与“有限”对应的只能是“无限”,其余选项只能生拼硬凑。
再如例(8)第③题的提问“有什么联系”也过于封闭,其选项只能在“联系”的有无和深浅上做文章。第④题的提问同样比较封闭,选项设计没有发挥余地。再看第②题的设计,题干中的“同男性相比”这一限定语,规定了答案只能是“女性”,其他选项根本无从设计。
(8)②根据研究,同男性相比,烟草对谁的危害比较大?
A.婴儿 *B.女性
C.挪威人 D.成年人
由于提问封闭带来的选项设计的拘泥和拼凑,往往会增加题目的猜中率,降低题目的区分度和测试效度。
3.5 听力题干的编写问题
由于听力测试的考生记忆负担较重,所以一般不机械地考查对某个词句的理解,不过多考查对数字或方位等的记忆。此外,与阅读理解不同的是,听力理解题干的表述一定要完整,应该是一个带有疑问语气的完整问句。在命题作业中,不符合听力题干编写要求的有212例(约35%)。比如在听力题例(9)中,题干①②的提问都不完整,⑤考查的是词义理解,这都不适于听力理解的题干设计。
(9)①上面的讲话告诉我们“买单”一词是:
A.在饭店吃饭付钱 B.花钱买一张单子
*C.“埋单”的误传 D.人们赶时髦
②“埋单”一词源于:
A.广东 B.内地
C.山东 *D.香港
⑤“此风传入”是什么意思?
A.风吹得厉害 B.刮风
*C.传播 D.大风
4 选项编写的常见问题
选项是指针对题干提出的具体问题,所供选择的若干备选答案,包括一个正确(选)项,以及若干个干扰(选)项。本研究要求每个题目编写4个选项,包含1个正确项和3个干扰项。选项是“块题”构成三要件中最难编写的一个构件,其中,干扰项的设计尤其是命题难点,直接影响着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作业中,选项编写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
4.1 正确项不具唯一性
一个题目的正确项应该是唯一的,不能有多个正确的答案。但在600道题目中,却有97道题(约16%)的正确项不唯一,说明这是一个常见错误。
如例(2)的第①题和第④题,选项C、D都是正确的。例(9)第①题的选项,正确答案是C,但根据原文,A和D也是可以的。再如,例(3)的第④题是这样设计的:
(3)④美国核心的教育思想是:
A.勇敢 *B.创新
C.鼓励 D.多元
由于原文并没有对“美国核心的教育思想”明确地下结论,这样,答案的选择就会见仁见智,A、B、C、D都有可能作为正选项。再看例(1)的第④题:
(1)④关于龙的九个儿子有哪些说法?
A.不甘示弱
B.喜欢安静
C.是元明时期产生的
*D.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A、B、C、D的表述在原文中都可以找到原话,因此也都可以作为正确项。
正确项不唯一的题目是无效的题目,这是选项设计的大忌,应该予以重视。
4.2 正确项不具隐蔽性
为了增加解题的难度,正确项尽量不要直接引用语料中的原有措辞,而应换一种说法。但在命题作业中,却有115例(约19%)的正确项都不具隐蔽性。
像例(1)的第④题,从正确项到干扰项都是引用语料中的原话。例(2)第⑤题的正确项B“无限可能性”也是语料中的原有措辞。特别是例(7)的5个题目,所有的正确项都与原文说法完全一致。这样一来猜中率就高,不利于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4.3 干扰项不具干扰性
选项编写最见功力之处并不是正确项的设计,而是干扰项的设计。应该确保每个干扰项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都能吸引一部分考生,这样的干扰项才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有267道题(约45%)未能做到每个干扰项都具干扰性。
如例(2)第⑤题,A、C、D均属于生造的选项,很容易被考生排除掉,干扰性很低。又如例(8)第②题,提问限制了要“同男性相比”,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B“女性”,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限制条件,因而没有迷惑性。再看例(9)第⑤题,D一看即知属于拼凑选项,不具干扰性。而不具干扰性的选项无形中就增加了题目的猜中率,降低了题目的区分度。
4.4 干扰项迷惑性过强
干扰项应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能迷惑那些水平不太高的考生。但是干扰项的迷惑性又不能太强,如果连水平高的考生也被迷惑了,那么题目的区分度也不会好。在600道题目中,有158道题(约26%)存在迷惑性过强的干扰项。试看例(3)中第⑤题的设计:
(3)⑤美国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对老师的新要求是:
A.课后辅导时间要增加
*B.教师角色应有所转变
C.传授知识应该简单化
D.课堂教学要多元化
根据例(3)语料最后一段的首句“美国的教育体系多元化、不拘一格”,似乎也可以推论美国的“课堂教学要多元化”。这就造成选项D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可能会吸引那些高水平的考生,从而影响题目的区分度。再看例(6)中第⑤题的设计:
(6)⑤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医生与男孩的父亲
*B.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
C.请为你的儿子祈祷
D.一个紧急的手术
如果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评价,4个选项可能有优劣之分;但如果仅从语篇理解的角度来说,4个选项似乎都可以。由于各选项的干扰性过强,该题也不大可能获得理想的区分度。
4.5 选项之间存在暗示
在编写块题的题干时,要避免题干与题干之间互相依赖或暗示。同样,在编写一道题的四个选项时,也要避免选项之间相互暗示。但在实际命题中,稍不留神就会设计出带有暗示性的选项。比如例(9)的第②题,选项B“内地”与A“广东”和C“广西”呈包含关系,这就暗示这三个选项都不正确,否则答案就不唯一了。又如,例(1)第⑤题是这样设计的:
(1)⑤这篇短文主要介绍:
A.龙的九个儿子的样子
B.龙的九个儿子的脾气
*C.龙的九个儿子的样子、脾气和常出现的地方
D.龙的九个儿子的不同的工作
选项C包含了A、B的内容,表述最为全面,明显暗示这是最佳答案。另外,选项C比其他选项都长,形式上最为突出,这也构成了一种暗示。再看例(3)的第②题:
(3)②黄彦青对写“水”这种作文的态度是:
*A.积极的 B.客观的
C.消极的 D.怀疑的
选项A与C意义相反,容易暗示答案非A即C。再看词语的感情色彩,C与D的色彩都是消极的,只有A的色彩是积极的,这样一来,考生就会倾向于选A。
像这样选项之间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暗示的题目共有216道(约36%),可见这类现象比较普遍。这需要命题者精心设计、反复揣摩,警惕那些看上去与众不同的选项,留心那些相近、相反或对立的选项,注意分析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尽力避免暗示现象的出现。
此外,选项设计还存在选项与题干不能搭配⑦像例(3)第④题的4个选项与题干搭配都不合语法。例(8)第③题的题干与A、B、C选项也都不能搭配。例(9)第⑤题的C、D选项,与题干连在一起也说不通。、选项太长或排列不齐等问题,兹不细述。
5 结语
听力与阅读理解块题是国内外大规模语言测验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掌握这类题型的编写技术是对语言测试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关于块题的命题技术讲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本文以一次命题培训后的60份命题作业作为研究材料,对块题的三大构成要件——语料、题干、选项——编写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希望能够反映出听力与阅读理解块题编写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语言测试工作者和语言教师在实际命题中明确难点,同时增加命题培训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1]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张凯.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