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和近代平等思想研究综述

2013-01-31苑申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谭嗣同严复康有为

苑申成

(1.周口师范学院 公共理论教研部,河南 周口466001;2.华东师范大学 社科部,上海200241)

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种类众多,有封建地主阶级的平等观念、农民阶级的平等观念和宗教的平等观念等。但在众多平等观念中,儒家平等观念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近代平等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在外来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主要有民主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民主资产阶级的革命派两大类别。近年来,关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平等思想也主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论域一:平等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研究。2011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高瑞泉教授出版了学术专著《平等观念史论略》[1]。著者认为,平等观念有一个古今之变,也就是从古人认为的平等就是人的相同性,逐渐转变为权利平等以及各方面的平等。同时平等观念还有中西之别。西方主流意识的平等观念是民主的平等。而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平等通常是指在一个超出社会之上的权威支配下,通过权利的垂直运用,使民众得到了平等对待的观念。在平等观念思想史的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还有湖南师范大学周仲秋教授的专著《平等观念的历程》[2]。著者认为,阶级的产生把人类从原始的平等状态推入到不平等的深渊,但从那一刻开始,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平等理想的追求。著者对人类平等观念从古代到近代直至现代的发展和演进作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初步梳理出了人类在平等问题上的思想轨迹。在平等思想史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高瑞泉的论文《自西徂东: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3]、贾伯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平等思想比较分析》[4]等。

论域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平等思想论析。第一,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平等观念的基本形式。周翠彬[5]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平等观念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平均主义的平等观念,另外一种是机会的平等。在这两种平等观念中,平等的主体是有限的。如在机会的平等观念中,平等的主体就不包括妇女。第二,关于古代平等观念的基本立足点。郑敬高[6]认为,古代平等观念的立足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儒家的人性平等观念,如孟子所说“人皆可成尧舜”。二是道家人类本质平等的观念,如老子认为人的本质是“道”,“道法自然”。人是从天地自然中化出的,贫富贵贱是社会的产物。三是墨家的公正平等观念,如许多学者就认为《礼记·礼运》“天下为公”的思想就出自墨家。第三,关于儒家平等思想的理解问题。高瑞泉[7]认为,儒家平等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从人的相同性出发的人性建构论。如庄子的“齐不齐”、“不齐而齐”,实际上是从社会政治的平等上来使用齐的。其二,对社会史做政治平等向度的解释。儒家一方面肯定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承认人在成为道德(圣人)的可能性上是平等的。其三,在经济上对儒家做平均主义的向度解释。如“丘也闻,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四,在伦理学向度上作社群主义的解释。儒家一方面承认社会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将其与“仁”、“诚”、“信”相结合,体现了虽有等级,但互以对方为重的伦理。第四,关于中国古代平等思想的发展特点。薛峰[8]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两次高峰。一个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以先秦诸子百家的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代表人物所阐发的平等思想为代表;一个是在明清时期平等思想的复兴,主要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子为代表。但是,这两次高潮都没有形成关于平等思想的系统理论,与西方系统完整丰富的平等理论相差是比较遥远的。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平等观念思想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易小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的实现方式》[9]、陈志忠的《论孟子人格平等思想及其革命性意义》[10]、李禹阶等的《王阳明“圣凡平等”的社会控制思想》[11]、张谷的《庄子的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12]。

论域三: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平等思想研究。第一,关于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研究。陈金龙[13]认为,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一方面借鉴了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平等观念,不平等民族关系的刺激是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形成的原因;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的内容包括了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文化平等和宗教平等;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核心,对于更新观念、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少数民族的革命热情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都金的《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祖国大陆之民族区域自治》[14]。第二,关于平等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理解偏失。王建龙[15]认为,自由、民主与平等三个理念之间既有相互契合的部分又存在着一种相互紧张的关系。自由与民主、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引进这些概念的时候对于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作严格的区分,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加剧了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的混乱。对于自由,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把它理解为思想上的解放和意志上的自由,导致自由意志论;对于民主,理解过于理想化,认为民主社会将不会再出现专制;对于平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受传统平均主义的影响,仍然把平等主要理解为经济上的平等,而忽视人格的平等。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高瑞泉的《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以两类革命派的思想为中心的考察》[16]、《早期自由主义视域中的平等——以梁启超严复为中心的考察》[17]。

论域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平等思想的研究。第一,关于康有为的平等观念研究。王传涛[18]从仁学的角度对康有为的平等思想进行了论述。康有为说:“孔子之道,全在于仁。”[19]康有为将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归结为仁,并对仁赋予了平等、博爱等新鲜血液。在《大同书》(《全地通同》)中平等观念得到最大程度说明。“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事之争。”[20]对于平等社会的构建,康有为在《大同书》又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设想。康有为以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用他的彩笔,勾画出一幅人类未来社会的美景——大同世界的蓝图,它具有进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李强华[21]认为,在近代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困境里,中国近代思想家摆脱形而上的束缚,开始探求实现解放的形而下的路径。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包含三个维度:其一,为何平等:“人人皆为天之子”;其二,如何平等:“去九界”;其三,向何平等:“大同太平之世”。高瑞泉的《平等主义的纲领及其衍绎——〈大同书〉〈仁学〉的一种解读》[22]、李文义的《康有为经世思想及其特点》[23]论及了康有为的人人平等思想及其经世主张。此外,还有魏义霞的《平等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状态——论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差异》[24]。第二,关于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石新艳于2005年4月完成的硕士论文《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25],对谭嗣同平等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认为,在近代著名思想家中,康有为以其博爱思想著称,严复以其自由思想著称,而谭嗣同则以其平等思想著称。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仁”,他说:“仁者,无差别相也。”[26]289当世界完全没有差别的时候,就是“仁”实现的时候。为了说明“仁”,谭嗣同又引用了西方自然科学中“以太”的概念。所谓“以太”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莞络,而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26]293谭嗣同认为,“以太”就是“仁”,“仁”就是“以太”。而“仁”最重要的社会属性就是平等,就是通。但是谭嗣同的思想又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主张行平等自由之权,另一方面又提倡宗教式的“以心挽劫”,认为只要讲究“心力”就可以“冲决网罗”。谭嗣同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是深刻的,梁启超说:“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但谭嗣同对民主和平等的追求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倾向,把创办学会看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三,关于严复平等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王建龙[27]对严复的平等思想作为政治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部分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一,在西方影响最大的卢梭的平等理论“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最早是由严复传入中国的。同康有为、谭嗣同一样,严复对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进行了批判,他说:“中国人最忠三纲,西人首名平等。”[28]3严复同时认为,不平等是造成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根本表现是以贵治贱,统治者不受约束,“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财狼”[28]969。其二,对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关系,严复进行了重新分梳与重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严复认为,卢梭的这种观点是可以虚构出来的。严复指出:“家得自由,人皆平等,则尤为往古之未尝,且恐为后来之所无。”[28]340在严复看来,世界本来就存在差别和不同,并引用孟子的话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并进一步推断出:“物诚有之,人则甚亦。”所以,在严复看来平等的概念就是公平的概念。其三,严复认为,既然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存在各种差异的社会,因此就没有必要追求绝对的平等,从“治道”理想的角度考虑,对平等的追求不应该造成一种贫穷的平等,而是追求一种富裕基础上的平等。

论域五: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研究。王国存[29]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女性平等思想的来源和事件进行了系统论述。关于男女平等思想的提出及演变作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中,黄宗羲、戴震等人启蒙思想家的激烈言论,促成了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思。关于近代妇女谋求权利的思想主要包括:冲破封建罗网,追求平等的人格权利;兴办女学,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参与政治,追求平等的国民参政权;平等就业,追求经济自主权。关于妇女平等履行义务的思想,包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爱国义务,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感召力的革命义务,以“创办女刊宣传解放”的自救义务,以“练习武学扶助民国”的国民义务。关于清末民初妇女平等思想的特点作者认为,虽然先进妇女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西方学说西方文化也未完全迷信,并且将平等自由权利的争取与爱国救亡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晚清时期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的研究:陈文联[30]认为,鸦片战争后男女平等思想开始萌发,戊戌变法时期形成,到辛亥革命发展到成熟;孟新安[31]认为,男女平等思想与思想启蒙同步,太平天国是一个特殊现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逐步发展到成熟;熊月之[32]论述了金天翮从自由平等思想出发,全面控诉了中国妇女所受的苦楚,系统探讨了男女平等思想。

论域六:近年来宗教的平等思想研究。第一,佛教平等思想研究。唐忠毛[33]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佛教的平等观念。其一,关于对佛教平等观念的理解,作者认为佛教的平等是一种道德意义和境界意义上的平等,是一种“非实体”意义上的“理”的平等,这个“理”就是“空性”。其二,佛教的平等对现实平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佛教的平等观念为现实平等权利的诉求提供了一种深层次的理论根据;二是佛教中绝对平等的理念有时不仅无助于现实平等的实现,反而会扭曲、遮蔽现实中的不平等,为现实中的不平等作辩护。其三,关于佛教平等观念的现实价值,作者认为由于现实社会中平等不可能完全实现,佛教的抽象的与超越性平等观念还具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佛教中的平等思想经过现代解释能够给人们以积极的智慧启迪。近年来撰文论述佛教平等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者还有夏金华[34]、方天立[35]、高瑞泉[36]等。第二,基督教平等思想研究。赵文洪[37]认为,中世纪西欧有着非常丰富的平等观念。基督教教义是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平等观念可以归结为:其一,在上帝面前平等。人都是用一样的泥土所造,在物质属性方面是平等的。人类在血缘方面也是平等的,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人类在形象上也是平等的,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出来的。人人平等是神的旨意和精神。其二,基督徒身份的平等。作为上帝的子孙后代其身份是平等的,作为追随基督的人也是平等的。其三,部落成员在资格面前是平等的。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张晓林的论文《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与中国近代启蒙》[38]、李志军的《试论明清之际基督教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影响》[39]。第三,伊斯兰教平等思想研究。葛状[40]认为,伊斯兰教起源的背景是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公元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整个社会充斥着不平等现象,贫富阶层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公元610年伊斯兰教产生。伊斯兰教经济制度的核心是财产制度,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平等色彩。正如古兰经所云:各人只得享受自己的功绩。此外,代表性成果还有张畅的《穆罕默德平等思想探析》[41]。

研究的缺失:中国古代和近代平等思想研究的生长点。第一,关于中国古代平等思想的研究,大多成果处于一般性的介绍阶段,对不平等产生的阶级根源和经济根源做出深入剖析的少。第二,对于中国近代平等思想的研究,大多从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个人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近代中国平等观念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第三,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平等思想的批判性不足。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平等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这些思想简单肯定的多。第四,研究的创新性不够。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简单重复研究的成果较多。

[1]高瑞泉.平等观念史论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周仲秋.平等观念的历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高瑞泉.自西徂东: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J].中山大学学报,2009(6):127-136.

[4]贾伯中.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平等思想比较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1990(5):51-56.

[5]周翠彬.中国封建社会平等观念浅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3):44-47.

[6]郑敬高.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47.

[7]高瑞泉.平等观念在儒家系统中的四个解释向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0(6):99-107.

[8]薛峰.论中国古代平等思想发展的两次高峰[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99-102.

[9]易小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的实现方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42-48.

[10]陈志忠.论孟子人格平等思想及其革命性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35-37.

[11]李禹阶,廖小波.王阳明“圣凡平等”的社会控制思想[J].历史教学问题,2007(3):9-13.

[12]张谷.庄子的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J].理论导刊,2007(9):112-114.

[13]陈金龙.论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J].民族研究,1997(1):1-7.

[14]都金.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祖国大陆之民族区域自治[J].社会科学研究,1997(4):111-116.

[15]王建龙.论自由、民主与平等理念的张力及其在近代中国被误读[J].福建论坛,2010(2):116-120.

[16]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以两类革命派的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学术界,2011(7):40-52.

[17]高瑞泉.早期自由主义视域中的平等:以梁启超严复为中心的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4-22.

[18]王传涛.《康有为大同书》里的仁学思想[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94-96.

[19]康有为.南海先生口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38.

[20]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1]李强华.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嬗变:以康有为平等观念为视角的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49.

[22]高瑞泉.平等主义的纲领及其衍绎:《大同书》《仁学》的一种解读[J].社会科学,2011(11):122-130.

[23]李文义.康有为经世思想及其特点[J].齐鲁学刊,1992(6):64-70.

[24]魏义霞.平等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状态:论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差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22.

[25]石新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26]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289.

[27]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8]严复.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9]王国存.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平等思想和义务意识[D].苏州:苏州大学,2004.

[30]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8):94-100.

[31]孟新安.中国近代男女平等思想刍论[J].江汉论坛,1994(12):44-48.

[32]熊月之.金天翮与女界钟[J].史林,2003(3):1-6.

[33]唐忠毛.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40.

[34]夏金华.论佛教平等观的独特性及其表现与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2-35.

[35]方天立.佛教平等理念对和平与发展的启导意义[J].中国宗教,2004(1):1-3.

[36]高瑞泉.“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

[37]赵文洪.中世纪西欧的平等观念[J].世界历史,2004(1):40-48.

[38]张晓林.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与中国近代启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8-35.

[39]李志军.试论明清之际基督教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影响[J].唐都学刊,1996(2):73-78.

[40]葛状.简析伊斯兰教的平等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27.

[41]张畅.穆罕默德平等思想探析[J].长江论坛,2010(2):86-90.

猜你喜欢

谭嗣同严复康有为
严复的遗嘱
狱中题璧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康有为撰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梁启超视界中的谭嗣同*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