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展望

2013-01-31李武宏张欣荣崔黎丽仲维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无线教学模式临床

李武宏,张欣荣,杨 峰,崔黎丽,仲维清,殷 萌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 200433)

随着无线技术发展3G网络和WLAN热点在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基本覆盖,支持这些网络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日益强大,特别是在学生和医护人员中的逐渐普及,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已成为可能,这必将带来医学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前所未有的改变。利用无线网络与无线终端设备,教学者和学习者可以摆脱常规教室授课和固定网络无法移动的困扰,可以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 下的自由课后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探讨如何利用移动学习的特点开展PBL教学,即移动PBL(Mobile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mPBL)。

一、移动学习及其应用网络

移动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并一致认可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Aleksander Dye等提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提出的:移动学习兴起于各种手持设备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是指学习者在自己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2]。

移动学习具有设备移动化、时空自由化、形式自主化、场景情景化、内容个性化、过程互动化等特点[3]。它突破了以往网络学习对“网线”的依赖或“电脑”的限制,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给学习者带来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目前可支持移动学习的无线网络主要有3G和WLAN。3G(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3G能够处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即无线宽带,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WLAN具有大的覆盖范围和高的传输速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现在WLAN的覆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例如机场、火车站、交通工具、旅馆和书店等等。

WLAN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当用户处在WLAN覆盖范围内时,用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WiFi模式上网,查阅资源,访问学校里的资源。当用户处在WLAN信号覆盖范围外时,连接3G网络,访问学校数据,使用户真正随时随地学习、办公。3G和WLAN热点在医学院校和医院已基本覆盖。支持这些网络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日益强大,可支持在线收发E-mail,支持上网,支持办公软件,支持多种图片、音频、视频播放,支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扩展功能。这些为开展移动学习成为可能。

二、移动PBL教学的概念和优点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mPBL教学是在无线网络支持下,以问题为中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时随地针对同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典型的P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时间内集合到同一地点,学生课后需要针对问题到图书馆、电脑网络资源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然后到固定场所再集中讨论,直到达成一致结论。而mPBL教学不需要固定时间和场所,教师可以在一定时限内随时布置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无线网络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并及时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研究成果。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感到无所适从时,及时地加以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及时地相互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mPBL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移动学习的特点,使PBL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真正体现出完全的时空开放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时间、空间得到真正的拓展和延伸。

当前PBL教学已被医学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们所认可,但PBL教学较高的应用条件限制了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全面而广泛的应用。开展PBL教学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人数与教学资源严重不匹配。我国医学院校和临床医院的医学生人数众多,一个大的班级人数通常有两三百人,要开展PBL教学,需要把这样一个班级分成几十个小组。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教学场所对这几十个小组进行课堂PBL教学是无法想像的。(2)医学教师的工作特点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及时的课后辅导。特别是在临床学习阶段,PBL教学的老师多为临床医生,上完课后必须回到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学生课后很少有机会得到教师的指导与督促。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失去继续PBL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课堂学时有限,缺乏课程学习结束后的继续教育与长期教育的长效机制。学生难以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获得专家教师进一步的指导帮助和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交流等。mPBL教学将能很好的解决PBL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临床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指导和督促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沟通,而且这些沟通将是终生的。因此,mPBL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课堂PBL教学和有线网络PBL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扩展。

三、移动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一)基于短消息服务的移动PBL教学模式。

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是智能手机最常见的信息传输方式。基于该技术的移动PBL教学模式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应用模式。临床教师利用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电脑等无线设备,通过SMS向学生发送PBL教学的问题,学生接收并阅读教学内容,查阅文献,并以短消息形式将学习中的疑问和成果,发送到支持3G技术的SMS端系统,系统再将短消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发送到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无线终端上,师生之间通过SMS简单的交流,并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仅限于少量文字描述的临床病例讨论。

(二)基于在线网页浏览的移动PBL教学模式。

基于在线网页浏览移动PBL教学模式可克服基于SMS移动PBL教学的缺陷,使得移动PBL教学在方便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将会发生空前的变化。该模式下临床教师利用无线设备经由电信运营商的3G和WLAN服务接入互联网,通过访问已构建的PBL网络教学平台布置问题任务,学生收到系统发送的SMS信息及时通过无线网络查看浏览新问题,针对问题上网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和成果,发送到PBL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实时信息交互,就如同网络学习模式一样,只是使用的设备不是电脑,而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允许教师和学生将临床病例的图片、音频、视频格式的医学影像资料运用到PBL教学中,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上传下载,并开展讨论研究。

(三)基于视频实时交互的移动PBL教学模式。

目前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加上智能手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让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实时交互成为现实。利用3G网络师生间可以顺畅的视频通话。视频实时交互的移动PBL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上述两种模式师生间无法语音交流,教师无法观察和记录各位学生表现的缺点。学生与临床教师进行实时交互过程中有面对面的感受,师生交流更流畅。更重要的是临床教师不仅能看到学生本人,也可以看到学生当时所处的临床环境。这就让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临床问题的整体情况有所掌握,有助于解决学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的、真实的问题。临床教师可利用该模式视频实时发布真实情况中的临床问题,并即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最行之有效的。总的来说上述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临床教学需要综合使用。类似教学模式应用成功的案例有:移动技术在英国利物浦约翰莫瑞斯大学实习医生学习中的应用[4]。

移动PBL教学可能会成为未来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但目前还没有在国内医学院校发展,主要还是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比如:智能手机的功能配置与价格、无线网络使用费用问题、网络稳定问题、移动学习软件问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欠缺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与通信技术的发展,3G网络的平民化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增长以及未来性能更强的4G网络和云计算投入运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解决。作为未来教学模式之一的移动PBL教学,也会逐渐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受到医学生的欢迎,必将给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变化。

[1]Aleksander Dye,et al.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1e_education.pdf.

[2]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3]张天荣.基于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2):117-118.

[4]李 乾,高 鸽,孙 双.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综述[R].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2007:358-365.

猜你喜欢

无线教学模式临床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ADF7021-N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