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结合模式在护理教学中应用

2013-01-31邱桂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合作性护理学基础

邱桂红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有关问题式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19世纪哈佛医学院的案例应用,并通过杜威哲学、杰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发展至今。合作性学习是有指导地使用小组教学,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1]。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模式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临床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临床实践中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或问题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以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结合的教学为例,来研究问题+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新知识进行加工的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记忆水平。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所讲的大多数教学内容其实未进入学生的注意或记忆。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给予的注意和思维活动都更为积极。护理学基础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宜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将学习设置于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大班讲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生动的临床情景问题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2]。

(一)明确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目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能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讲授、示教、回示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教学中较为被动,在临床实践中工作较为机械,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不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护理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的护理工作情景和场所。我们根据护理学基础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依据各单元内容的特点和合作性学习的计划,确定理论讲授章节和情景问题研讨的内容。一般来讲理论讲授与研讨的课时为2∶1,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进行课外辅导答疑。

(三)创设临床问题情境。

问题学习的最关键环节在于创建问题情境,设计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因此,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问题的设置要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跨学科,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临床工作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工作过程。如入院护理,在创设住院处、病区情境后,由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家属、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来完成入院护理,学生身临其境,角色功能明确,非常好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发展。我们要求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自由组合搭建学习团队,形成4-6人左右的研究小组。在今后的讨论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学习,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课前、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协作,活动过程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在小组长带领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强化实施形成性评价,确保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模式的学习效果。

要确保护理学基础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模式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师生双方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进行适当的教学与学习调整,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追求更为理想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由平时考勤(占5%)、讨论课表现(占15%)、结题报告(占10%)、操作技能考核(占20%)和期末考试(占50%)五部分构成。平时考勤主要以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纪律、发言情况来考核;讨论课表现主要对学生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课发言和完成调研项目的情况来考核;结题报告是对学生撰写报告、口头汇报和答辩情况的考核;操作技能及期末考试则考核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学生课前预习和有准备地参与课堂讨论。

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课前预习和有准备地参与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为了适应“大班讲课、小组研讨”的教学模式,我们认真修订了《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开发《护理学基础讨论课指导书》。通过这些教学文件,学生明确了每次课的课程目标、内容概要、重难点、需要查阅的文献、完成的作业、课堂组织安排等环节及要求,主动性地进行课前资料查阅和学习,保证有准备地参加每一堂课,有效地参与小组讨论。同时,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开通“师生交流”空间,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利用课程网站向学生传递有关学习资料和发布相关信息,学生则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每次讨论课前在网上提交作业;讨论课指导教师则通过网站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阅作业。

二、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运行措施

(一)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少提问和质疑,也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材教辅的设计者、临床思维的启发者、课堂活动的推动者。在实施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有效组织方法。教师必须能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展为病人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与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

临床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有接近真实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设应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行科学管理。在设备仪器上应保持其先进性、种类齐全,确保学生能够见得多、用的多、会的多;在布局上;尽量按照标准模式病房进行建设,使学生能对医院的环境尽早熟悉,有利于进入角色并顺利完成角色功能;在管理上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现学生从用物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演示、用物整理的自我管理[3];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要训练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最终成为善于解决问题和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在美国的大多数课程教学中,学生用于课外学习的时间至少与他们的课内学习时间持平[2]。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要像重视课堂教学一样重视对学生的课外要求。护理学基础课程除了在《讨论课指导书》中安排了课外阅读和作业,还要求教师每周为学生提供2-4学时的课外辅导,包括指导小组调研、网上互动和办公室答疑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5.

[2]胡 昕,徐静娟,蒋玉宇,等.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141-143.

[3]王克芳,高庆玲.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088-1089.

猜你喜欢

合作性护理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性学习调控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