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不要再漠视鲁迅的本意——鲁迅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研究及教学实施

2013-01-31林炳娟

中学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夏瑜教参隔膜

林炳娟

一、鲁迅小说的教参解读

“文学接收是个性化行为,读者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作品,这是读者的权利,你有什么资格规定那种理解就不正确呢?”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发出了质问。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作品的阐释却从来都是一言堂,教师的这个做法往往直接来自于教参的解读。

例如,《药》中夏瑜坟上的那一圈作者自己用了曲笔凭空填上的花环,被教材编写者解读为革命者永远会前赴后继。在这种解读中,对《药》的理解,教师不会再关注文章的文字中体现出来的悲凉、阴冷的感受,将注意力完全陷入了坟上白花的主题探究上。鲁迅寄寓在小说之中并深深慨叹的那种先驱者与看客之间的隔膜消失了,鲁迅悲观绝望情绪完全被消逝了,代之以革命的乐观主义,鲁迅已经不是自己所说的被关在铁屋子里做无望呐喊的时代启蒙者和苦闷者,而恰恰成了鲁迅所拒绝承认的教参编写者们眼中希望的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了。

鲁迅小说的选取除了随政治变化而频繁地变化外,对一些传统篇目的解读,越来越远离鲁迅的文本,随政治任意阐释。为了迎合时代的主流话语,迎合执政者的政治意图,教参编写时,时有针对课文解释生搬硬套、断章取义的问题。

二、鲁迅小说在高中的选用问题分析

高中的三篇小说,编者出于对文章长短的处理,把最长的小说《阿Q正传》放到了高三教材中,这部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确实是经典之作。但其长度,足以使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此文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一是课时安排有问题,无法集中时间学习,将近一周的教学早已让学生顾此失彼;二是这么长的文章,究竟从何讲起,要让学生接受哪些方面,都受到限制。另外,如果不从学术研究方面考虑,《阿Q正传》的主题远没有短篇小说《祝福》难以理解,而且,学生读《阿Q正传》,趣味性远大于思想性的解读,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也是有所欠缺。

对鲁迅小说,并非某些课改专家所说,学生根本不喜欢,不接受鲁迅。一次和几个同学谈鲁迅的小说《风波》。他们并不理会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而是谈夏天在场院里吃饭纳凉的感受,对鲁迅小说中的那些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的场景记忆犹新。学生不是不喜欢鲁迅小说,只是不喜欢教师课堂上对鲁迅的经典阐释。为什么不喜欢呢?很简单,郑振铎先生早就发现的鲁迅小说属“有蕴蓄之情趣的作品”,鲁迅作品的叙述风格不乏趣味,而且,这其中的趣味并非是表层的、易于捕捉的,而是在我们的品味,感悟,深入挖掘之后所能体验到的审美愉悦,但这一特点被我们忽视了。

三、鲁迅小说艺术性研究及教学实施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正是这些麻木的、不觉醒的国民所构成的铁屋让鲁迅深感空虚的悲凉,鲁迅先生在创作中对这些以他人痛苦为自己欢乐的民众给予了精辟的批判,并把这一类冷眼的旁观者定义为“看客”,让这群看客成为这个民族的深刻的精神烙印。对中学生而言,学习鲁迅小说,对“看客”形象的理解和批判,无疑,对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会潜移默化地起到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纵观这些描写看客的作品,“看客”似乎无处不在,触痛了鲁迅的灵魂。围观者的姿态,是这个民族的生存巨大现实困境,看客的存在是人性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看客就是这种艺术化的悲剧对象。

在《阿Q正传》中写阿Q临刑前游街示众,周围是张着嘴的看客、蚂蚁似的人,而那些喝彩的人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所以看客大发牢骚,白跟一趟了。这个结尾可谓滑稽、诙谐,它采用客观叙事视角来叙述,极其精到而传神。死亡本就是一出悲剧,而人们却要喝彩,这有悖于常理;以自己对行刑方式的嗜好来开死亡的玩笑,不可理喻,这是麻木;在别人走向坟墓时寻乐无望而加以埋怨,这是无情;这种悖于伦理、良知的怪癖实在让人无言以对,深感国民群体的精神堕落和痛惜民众灰色的生存状态。

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这种艺术的形象进行审美欣赏和审美感受时,当我们在重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再次感受作品中所凝聚的阴冷的感受和对民族反省的理性精神时,我们实在要钦佩鲁迅先生透视这个社会目光的深远。在深味鲁迅对无所事事又百般无聊看客无言的批判的同时,会让学生或多或少的增加一点反思自身的精神和勇气,而这种反省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对学生能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除了鲁迅作品,其余作家,有这种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寥寥无几。

四、鲁迅小说思想性研究及教学实施

本来,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时时处处存在着,“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理会别人,进而演变成为不理解,然而我们似乎已经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经鲁迅的刻画,我们才惊异地发现:一个人与周围的人,竟如同隔着一道厚壁障,期待他人宽容、理解根本就是一种奢望,由此而产生绝望的心理或者干脆走进麻木的心理阴影中。

在《药》中,夏四奶奶对儿子夏瑜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不仅不能理解,反而在夏瑜牺牲后给他上坟时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在夏四奶奶的心目中,夏瑜是被冤枉了的,他应该是或者一定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想反抗的顺民,他的被杀只不过是本家的诬告而已;而夏瑜则以推翻封建朝廷、传播民主自由思想为己任。连母子间对革命与当顺民都很难达到思想的化解与沟通,普通人与人之间,隔膜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个人与周围的人之间非常深重的存在着隔膜,也同样深的存在于“我”与中年闰土之间,虽然我们曾经的儿时好友,但闰土叫的一声“老爷”使“我”只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于是不由得慨叹“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虽然隔膜远远不是研究鲁迅小说的主要论题,但隔膜这个话题确实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篇鲁迅小说中都有涉及,而且,联系中国的社会现实,出现在鲁迅小说中的无奈、忧愤、悲剧、感伤等几乎都可以用隔膜来做解释,所以在讲解鲁迅作品时,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

因为文本解读的开放性,以及文本理解和阐释的多元性,个性化的阅读也并不能保证是解决鲁迅作品解读的灵丹妙药,并不能更好的解读鲁迅小说,有时甚至会导致莫衷一是的结果。文本毕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言语,可以这样认为,作者心灵体验,就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而读者关注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会有助于读者对文本作较深入的把握。尤其是对理解鲁迅、认同鲁迅还有相当距离的中学生来说,更有必要。况且,选入中学课本的鲁迅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如果漠视鲁迅本意,学生的文本阐释很有可能会陷入无序的随意解读之中,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是否合规律性,就值得疑虑了,这就需要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教师的引导。

猜你喜欢

夏瑜教参隔膜
干法、湿法隔膜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分析
不同几何特征对大型隔膜泵液力端隔膜腔静强度影响研究
聚乙烯醇交联改性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
不同工艺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热性能
在博尔塔拉留影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