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育的“自觉”
2013-01-31周敏
周 敏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杜郎口中学听完随堂的《济南的冬天》和公开课《陋室铭》,又听完崔其升校长的经验介绍,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最有价值的创意在于它力图去唤醒每个学生的教育“自觉”。“觉,从见,学省声。寤也,醒悟、觉悟的意思。”目有所见,心有所悟,从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悟,生出新的见识来,才是“觉”。“后现代教育需要学生不但学会阅读,更要学会书写。……后现代课程的功能在于带领学生离开机械、单调的、预先设定的、清晰可见的路线,或者说坦道,而进入‘迷途’,转向自己身份的创造。”①这种主体意识的被唤醒、被提升、被彰显,恰恰贴近了教育的本质——成“人”:占有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投入自身情感,还原生活情境,融知为智,生成一种理性的洞察力,一种开启生命的智慧。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把它归结为两个词:“尊重”和“尊严”,就是对每个学生作为“人”的人性、天性的尊重,为每个孩子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和平台。《济南的冬天》课堂中学生在四面墙上黑板的知识板书和一组组学生的投入朗读、《陋室铭》公开课上一组组学生展示的自创作品《拔河铭》《交友铭》《三句半》等让人印象深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旁观者”,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语文言说实践中学会言说,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说得精彩”,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言语表达能力是可贵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敢于解放学习力,构建生本课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份勇气和魄力更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然而,当洋思中学成为一种模式,东庐中学成为一种模式,杜郎口中学也成为一种模式时,如何走出模式化“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心。湖南日前备受关注的岳阳许市中学“五环渐进式”的开放自主学习模式和株洲景弘中学“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脱胎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这些模式名称各异,但大体都是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来展开的,改革其实也大同小异: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变成多个“圆桌式”学习共同体,人手一本导学案,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来完成学习。门门课这样改,节节课一样做,要求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当中是否又缺失了什么呢?一组组学生上去表演朗读《济南的冬天》,得到的学生点评仅限定在这个字读错了,那个地方漏读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几分呢?《陋室铭》课上一组组同学自创的各种铭文全是背出来的,实在让人生疑:是当堂交流创作的么?太假!当年杜威的改革是以失败告终的呀!这提醒我们关注教育 “自觉”的另一重含义:教育者教学意识的觉醒。它是基于对人性千差万别的深切洞察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而成就的一种教育实践智慧。“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没错;但教育本该是自由、和谐、开放和极富创造性的,为何非得一哄而上,争相效仿某一种模式,以至于因形害意呢?我们还得记住那句最质朴的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注释:
①汪霞:《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