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3-01-31明淑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西医病例科学

明淑萍 董 欢*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61)

《西医内科学》是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多以讲解为主。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学习多死记硬背,往往出现临床与基础脱节及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的医学生毕业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较差,并缺乏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探索适合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我们在内科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探索。

1 教材改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材看,几乎都是按西医院校的《内科学》教材模式编写和进行教学。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医院校沿用西医院校教材存在着明显缺陷: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学时不足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完成;而且西医院校《内科学》教材的广度及深度又不太适合中医院校的学生。这样一来势必影响《西医内科学》的教与学,为此我教研室从临床实际出发,选用我学院童昌珍教授主编的案例版《内科学》教材,该教材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借鉴国外“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编写[1],在强调“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又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优化结构,便利教学。

2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教学方法死板,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3个中心”为主的状况和灌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言堂,使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的习惯,尽管有些教师课前准备得十分精心,授课内容十分熟练,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缺乏主动及系统学习的能力,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掌握新知识的自学能力较差[2]。

为改变现状我教研室进行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授课,讲解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临床病例和要讨论的问题,以病例为主线,师生共同进行分析讨论。要讨论的问题紧扣所在的医学知识点,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病例分析,做出诊断;应能引起学生的争论,没有唯一答案,学生有充分的研究、讨论余地。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体,学生互教互学,教师弥补偏差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学生讲授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及时进行纠正与总结,使学生记忆深刻。

授课结束后,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书写病历,制定、实施诊疗计划,以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内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反馈,应用本教学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本法应用后,我们紧密结合实际病例,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获得知识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3 建立全方位的考核办法 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培养的是临床医生,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故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不应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这仅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归纳和总结能力,而不能反映其对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我教研室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包括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程考试题库;考试内容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课堂提问、小测验、病案分析讨论、作业等都记入平时成绩。还增加了临床病例考查、病案录像考试及临床技能考核,从全方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作出综合评定,这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其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西医内科学》是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重点学习与掌握的课程之一,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的同时,努力探索改革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主动性,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1]童昌珍.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陈孝平,杨为民,陈义发,等.以“名教师、名教材、名课题”为依托建立创新性的外科学教学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5,18(1):45.

猜你喜欢

西医病例科学
“病例”和“病历”
科学大爆炸
科学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科学拔牙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