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御宅”对动画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3-01-31韩若冰
韩若冰
“御宅” (日语为おたく,罗马拼音为Otaku)在日文中有“贵府上”的意思,是日语中一种不常用的敬语。现在, “御宅”则是指:“有着自己坚定喜欢的对象”,“对特定对象进行时间、金钱上的极端集中消费”,“有着高深的造诣来创造,并进行着信息收集活动、创作活动”[1]的人们。因此,御宅不仅存在于“萌”元素云集的动画、游戏领域,而且在许多商品、服务中,像汽车业、旅行、时尚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御宅”。从动漫市场的角度来看, “动画御宅”是指每日都观看电视动画、OVA、动画电影的喜好或痴迷于动画的人,其中包括:与动画相关的漫画迷、动画声优迷、Cosplay迷、(无区别地全面收集)动画图像迷等等。“动画御宅”们最初主要是以男性为中心,广泛存在于10—40岁各年龄层。他们往往以动画鉴赏为基础,身兼周边多重御宅身份,类型多样;他们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动画有着独到的见解。据日本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纯动画御宅”的人数约11万人(靠近“纯动画御宅”核心层的则10倍于此);大约有2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
一、“动画御宅”影响动画角色的塑造
在日本,动画制作本身并无赢利,而是通过二次收益来创造利润。“动画御宅”便是二次收益的创收主体——DVD音响软件、角色商品的最大购买群体。动画御宅市场的发展为其他领域的多样性发展带来了启示,例如,以高龄群体为目标且成本低廉的深夜动画的播放;动画声优作为主持人,介绍动画节目、动画信息或短剧的广播节目的动画广播的兴起等。作为“御宅经济”重要市场构成的动画御宅们,所涉猎的领域包括动画书籍、杂志、CD、DVD、电影、游戏、动画道具及其他关联物品等。
日本“动画迷”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是从1974年的动画作品《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播放开始的。“宇宙战舰大和号”以前所未有的故事性抓住年轻人的心,由此诞生了为之狂热的动画粉丝。“大和号”之后,“机动战士高达”“福星小子”纷至沓来,动画角色人物深入人心,许多青少年以模仿剧中人物为自豪,动画粉丝群体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当时条件下,录像机还未普及到每个家庭中,于是出现了以抢拍电视、电影画面照片来收集动画角色形象及其动画场景的狂热粉丝。这些狂热的“粉丝”,后被人们称之为“动画御宅”。此时,为动画配音的“声优”也大获人气,他们到处考察、见习动画制作公司并申请就职其中。粉丝们的行为也逐渐升级,对动画及其角色无限溺爱的粉丝逐渐多了起来,他们不顾自己的生活质量,将钱省下用在动画角色及其商品的收集上。这也正是日本现代“御宅”及“御宅文化”的原点。动画御宅们大都沉醉于自己封闭的世界中,很少与社会其他群体交流与交往,对与自己所喜爱的动画无关的事物和社会生活都漠不关心,只参加动漫粉丝的同人聚会,热衷于作品、角色人物、故事情节及其相关事务等方面的讨论。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及各种信息平台的发展与建设,动画御宅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动画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想象。他们一般情况下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动画中各种人物角色做出解释和表达,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同人的二次创作”。在通常情况下,动画御宅们主要是围绕动画作品中的角色人物进行二次创作,一般不涉及故事结构本体。他们往往会把自身的感情注入到自己所喜爱的动画角色身上,让动画角色去替自己表达情感,去演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同人的二次创作”活动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为能够影响动画制作公司的后续创作而充满成就感。所以,具有漂亮外观、性情温柔体贴、青涩清纯且知疼知热的美少女角色形象往往成为动画御宅们的首选对象。
在日本,御宅与动画角色互动的例子应以“洛丽塔”的流行传播最为典型。“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同名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12岁少女,与养父发生了一场不伦之恋。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后被改编成各种文艺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从此“洛丽塔”成为外表或实际年龄较小、尚处发育期的“可爱少女”的代名词,而“洛丽塔情结”则被用来形容对这类少女产生迷恋的一种特殊倾向。日本御宅族最早将洛丽塔引入动漫创作之中。这种“御宅+洛丽塔”的模式,使得洛丽塔的角色形象很快就在日本深入人心,风靡全国,影响各界,还成为女性动漫粉丝竞相模仿的对象。实际上,早在1966年,日本就出版了罗莉(“洛丽塔”的日语发音)写真集《NYMPHET·12岁的神话》和最早的“洛丽塔杂志”《少女爱丽斯》。1979年,漫画《CYBELE》则成为日本最早的罗莉漫画同人志。洛丽塔这种“纯真少女形象”在日本御宅族的推广、提倡和再创造下,使得“洛丽塔旋风”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一发而不可收,“大眼睛可爱少女之青涩形象”在动漫、游戏作品中蜂拥而出,如动漫作品《天地无用》中的莎莎美、 《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等。似乎自1995年以后的每一部日本动漫作品中都能看到洛丽塔的影子。由于洛丽塔的基本风格是“青涩、甜美、可爱、单纯”,不仅是动漫粉丝,就是对动漫不甚了解的一般大众都对洛丽塔有着一种认同和好感。由于洛丽塔的服饰来源于欧洲宫廷的服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其造型和色调多以白、粉、紫、黑为主色调,裙身均有褶皱,在领口、袖口和裙边装饰上多重蕾丝花边的收腰裙装,再配上与裙装颜色相般配的头饰、腕饰、假发,以及黑色或粉色的松糕鞋;而面部多为可爱的透明妆容。所以说,在日本市面上,洛丽塔娃娃和服饰道具十分抢手,而“角色扮演真人秀”活动中的洛丽塔更是公认的热点。
除此之外,日本动画御宅族特别珍爱的动漫角色还有女仆、御姐、正太、眼睛娘、猫耳娘等角色形象。这些角色的共同特征就是,集所有御宅所心仪的元素—— “萌元素”于一身。像1998年Broccoli公司企划的DiGi Charat,就是迎合动画御宅的流行倾向,推向市场的动漫角色。没有故事、没有世界观为依托;先有角色设计后构建故事;替代了故事、意义,转而将御宅系文化中的魅力元素符号化,使“角色萌”逐渐成为追求的卖点。所以,DiGi Charat有着“触感的刘海”“绿色的头发”“猫耳”“铃”“女仆服装”“不平衡的长手长脚”等显著特征。而这些都是发自御宅系文化并流行畅销,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元素。近年来,像DiGi Charat这样受动画御宅、御宅文化影响而诞生、流行的角色层出不穷,并立即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动画御宅已经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动画角色,与动画角色密不可分。
二、“动画御宅”促进动画制作技术进步
动画粉丝对动画家的相关创作等方面的讨论,也加快了动画的发展速度及技术进步。他们灵活使用摄像机,将喜欢的作品进行剪辑、重编,不仅完善了作品,还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虽然这只是普通的生产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其乐无穷。日本的动画创作及动画文化正因为这些“粉丝同人”的存在,才有了如此快速的进步和发展。
动画粉丝们一旦沉浸于自己所喜爱的动画作品之后,就会脱离现实生活走进一个虚拟的“误区”,就像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整天聚在一起讨论“天堂里的针尖上到底能站几个天使”,“万能的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一样,他们以貌似科学的“考据”癖好去领会与动画作品及其动画角色有关的一切。他们为了收集动漫作品细节中的各种信息、暗喻,深入了解信息的背景出典,哪怕此类知识已经超出了自身的认知范围也要从头学起,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弄懂弄通。例如,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原本的策划只是延续第二代御宅们对于SF(科幻)的欣赏习惯的普通科幻作品,但后来却发展成为一部晦涩难懂、充满意识流色彩的开放式作品。文本中的巨大空隙调动起御宅们空前的考据热情。为了充分解读作品,他们把触角伸及天文、地理、量子物理、基因工程、神学、拉丁文等领域,考据的问题也囊括了剧情进展、人物设置、画面细节等方方面面。对于剧中众多模糊的设定,御宅们运用自己的考据成果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填补自己对于作品理解的‘空隙’,从而形成了御宅族亚文化群体中常见的考据讨论,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御宅们甚至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恶语相向”[2]。御宅们这种“无中生有”的讨论甚至是带有狂热性质的考据行为,是动画制作者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讨论必然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事实亦是如此。在商业运作中,动画制作者可以有选择地采纳御宅们的意见,前提是作品能够带来更大的影响和经济利益。
再例如,曾经一时有“金田伊功效应”①金田伊功 (1952-02-05—2009-07-21)在机器人动画的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即在节奏的缓急之间,描绘出机器人杂技般舞动的画面,再加上通称“金田透视法”的大胆夸张远近法与定格姿势,而产生了金田独特的作画风格。他的这种影像处理手法,也给日本动画带来了某种改变,后来又融入了被称作“金田光”的摄影手法,即将实摄镜头以逆光手法所呈现出的叠影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金田伊功效应”。之称的制作技术大为流行。金田是电影《永远的大和号》 (1980年)的绘画导演之一,也担当了《银河铁道999》 (1979年)、 《风之谷》 (1984年)、《天空之城》(1986年)等作品的原画,年轻动画家更是视他犹若神才一般的存在。他笔下的角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刺激下,许多人开始模仿他的画风,所以在当时上映播放的很多动画,明显是受其影响的作品。“金田伊功效应”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粉丝们。当时的“御宅·动画家”,幻想能够十分逼真地描绘出真实事物,于是更加无视绘图指示,将2秒48帧更是增至10秒,原画数量多至30幅以上,只在乎品质。而这10秒的创作理论上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而实际上是以远超要求之上的密度进行创作。他们早将收入置之度外,而是更重视映像作品的细致挖掘。许多粉丝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积累自己的技术,在新的风格流行之前等着自己被挖掘认可之日的到来。虽境遇不顺但仍燃烧着对动画的热爱之火,也正是牺牲自己生活也要全身心投入的动画家们这种“职人精神”支持着日本动画有了今天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之后,动画界完全被粉丝所包围。1992年的“美少女战士”,在1995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可以说都是新时代动画家们创作的里程碑作品。这之后的“魔卡小樱”“宠物小精灵”,还有以“幽灵公主”为首的“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系列作品的大获成功,不但使日本动画活跃于世界舞台之上,更使粉丝在世界范围大规模扩展。而且不断涌现的新粉丝更为动画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动画御宅”为动画带来发展活力
随着社会对御宅认识的改变以及交通、资讯网络的发展等原因,2002年以后,每年都有近90万人的动画御宅奔走于各地。而参加Comic Market(Comike)①“Comic Market”是同人杂志不断交流和沟通的平台。Comike是Comic Market的简称,是由Comic Market准备会举办的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漫画、动画同人志即卖会。每年冬夏两季举办。的人数,自1987年以后更是急速增长。“参加者急剧增长的原因,一是会场逐渐向更大场地的转移;二是经济泡沫时期动画的极大成功;三是交通网的整备更加方便;四是召开日期由1日延长至2—3日等。”[5]虽说是全国的漫画、动画同好会举办的自由市场,但参加的团体多达3.5万个。他们多带着自己制作的同人杂志来市场上进行发售。
Comike原本是“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狂热的粉丝发起的同人聚会。1975年12月21日在日本消防会馆第一次举办,到2011年12月已举办了81次,如今单次到场人数就有50万人次,被称为“御宅的节日盛典”。多年来,参加团体也由开始时的少变多,成长为被社会所认可的一项盛事活动。甚至由于每次希望能展出的团体数量过多而不得不采取抽签决定的方式。在这个市场中,除小说、漫画、游戏外,还有音乐CD、装饰、服装等多种多样的由御宅们自己制作的产品发布售卖,还有相应的“动漫真人秀”(Cosplay)活动。“这其中多以人气电视动画、漫画为主的学园爱情漫画、SF爱情漫画以及色情为主题的模仿作品。而且多是描绘同人自己所喜欢角色的故事作品,内容也以玩乐、随想之类的为主,角色均是以自己的偏爱进行塑造。在Comike中展出的同人志作品多为不考虑商品价值或社会道德,只是为了满足自我喜好的作品。所以,既有开发商无法用的内容,也有连外行水平都不及的作品,但是参加者们还是执着于作品的描绘并印刷出版。如果有谁买了作品,粉丝们会宛若自己的作品连载在商业杂志一样地感动。有着共同想法的业余爱好者们还集合起来,进行动画、出版世界的模拟体验。”[6]23-24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社会主流的“亚文化”风格。Comike的主角无疑是粉丝、御宅。无论是同人志还是Cosplay,平常普通的一个动画迷在Comike活动中却是名副其实的主角。他们甚至为这一天而精心准备数月之久,为的就是在这个灿烂的舞台上绽放,并期望有一天能够被动画制作商和社会所认可。Comike各项活动规范、活跃,现在已成为孕育动画设计者、专业作家、创造者的土壤。除此之外,日本全国每逢假日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同人志即卖会召开,为拥有同样爱好的有识之士们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Comike虽然是浅显易懂的事物,但是动漫迷们的狂热和深刻却是其他领域无法达到的。“不像体育迷,只有一部分的人以收集体育相关商品为乐,准确地说收集只是体育迷的众多乐趣中的一种‘随带乐趣’。但是,动画粉丝却几乎都是收集爱好者,是纯粹的粉丝。不用说对于作品本身的热爱,还有关于动画角色认识、反思和形象重塑等其他的爱也包含其中,这反而又促使作品重新吸引了更多关注,引发了由粉丝推动作品持续发展的‘逆转现象’。”[6]25而且粉丝们的购买欲和购买力也十分强烈、强大。只要商品被附加上角色,对于粉丝来说就是全部要收集的对象。录像带、DVD、CD等音像制品,3万日元 (2500元人民币)一个的动画角色人偶,以及游戏的角色玩偶、日历、海报、贴画、卡片、电话卡等,其系列商品数不胜数。还有以这些商品为标志的企业礼物,食品包装、赠品,声优和成员的签名,粉丝团的海报等,收集对象从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到普通的事物 (制作公司的垃圾箱)等。只要是跟自己喜爱的动画角色有关,可谓是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纵观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历史,虽然目前整个日本动画市场框架结构没有改变,但是新生成的“动画御宅”与过去的动画粉丝确实有着很大区别,即对未来动画创新有着极大推动力的业界预备人才无疑会孕育其中。随着动画作品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动画御宅由“小众到大众”的不断发展,动画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的“动画”不再是单纯地以“动”来创作的作品这么简单。御宅的存在,使动画市场的底蕴和厚度不断加大,最终成长为令谁都不能忽视的大市场。动画御宅既是购买群体又是作品软硬件的制作者,作为消费者又同时担负着创新使命的他们使动画界充满活力并成为其重要的支撑。
[1]野村综合研究所.オタク市场の研究 [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5:2.
[2]朱岳.萌系御宅族的后现代性 [J].东南传播,2008(12).
[3]折原由梨.おたくの消費行動の先進性について [R].迹见学园女子大学管理学院纪要第8号,2009.
[4]多田信.这就是动画经济[M].东京:广济堂,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