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艺术的发展与保护
2013-01-31陈瑾
陈 瑾
(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4)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艺印染技术。它是在织物上用蜡刀将蜡涂成图案后进行染色,一般呈现蓝底白花。在染色的过程中,蜡纹的变化产生出独特的效果,使染成的作品古香古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蜡染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求,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唐宋后,随着刺绣、织锦、缂丝工艺的快速发展,中原蜡染日渐衰落。随着中原少数民族的大迁徙,一方面为了便于族群区别,他们将各自不同的徽标以蜡染的方式标记在服装上;[1]另一方面为了美化生活,他们将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理解通过蜡染服饰和居家用品表达出来。本来另外一种工艺“刺绣”也能表达这些,但时间和费用比蜡染所费多得多,所以蜡染是迁徙西南的少数民族最合适的选择,它使蜡染以集体认同的方式传承下来。蜡染技艺是对中国古代印染文明的贡献,今天我们对它的保护和继承,就是要使这一古代文明发扬光大。
贵州蜡染的特点
贵州是中国蜡染最集中的地区,这是由于贵州的环境、历史、地理、气候等原因决定的。贵州的少数民族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后居住在贵州的外来民族,他们带来了原住地的蜡染工艺。在今天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活中,特别是在服饰上的重要装饰,蜡染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贵州蜡染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传承,又因民族和地域的差别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使它成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蓝靛、蜂蜡取材于大自然,布料是自己手工织的土布,独特的工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使作品呈现出天然的纹路,如雪花,似龟裂,别有神韵。[2]
贵州蜡染的图案取材于生活,有着变化无穷的纹样,但总体归结为两大类:一种是大自然的图案,以花鸟鱼虫为主,还有人物、动物、古代文物等,造型夸张写意,天真质朴,装饰性极强;其图案丰富多变,充满了质朴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二种是几何纹,以云纹、螺纹、三角纹为主,多是左右对称、四面匀齐的图案。[3]同时蜡染的图案又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有时自然纹和几何纹叠套穿插,使图案随意而又变化无穷。
由于贵州生产靛蓝,蜡染最初的色彩为蓝底白花图案,使蜡染作品显得典雅端庄。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发展,蜡染的色彩现在发展到了蓝、红、黄、棕等多色以及多色套染。现代色彩的大胆运用,使蜡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现在,蜡染从原生态的生活用品发展到艺术品,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贵州蜡染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粗制滥造
近些年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受到了挤压和破坏。旅游市场尽管增大了蜡染制品的需求量,但是少数经营者为了眼前的利益,盗版仿制、粗制滥造等泛滥,使其作品质量下降,逐渐产生了恶劣影响,贵州蜡染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二)知识产权被侵犯
由于大多数小作坊无专业设计人员,使得近年贵州蜡染无新品精品面世。大多数蜡染制作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现在少有人潜心设计新的纹样,许多民间的蜡染开发者不愿意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新品放入市场,因为市场上一旦出现受人喜爱的新图案、纹样,廉价的复制品马上就会出现,使真正搞设计的人在心理上,经济上都受到打击。
(三)市场混乱
由于贵州蜡染厂家分散,长期处于小规模自由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市场管理规划,加上生产工艺落后,文化档次较低,低价倾销,使得原生态的蜡染艺术品变成了廉价的旅游商品。这就造成了蜡染发展缓慢,市场萎缩,也导致贵州蜡染较为集中的安顺地区一些较大型的厂家几乎处于停产。
(四)环境污染
贵州蜡染中使用的蜂蜡,靛蓝来源天然,但制作中为了冰纹能更好地出现,有的生产者便在蜂蜡中加入了石蜡和树脂。另外在蜡染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一般都未经过清洁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五)家族传承制度致其面临失传
由于地域、经济、民族、生活习俗等原因,蜡染手工艺一般在民间家族内进行传授,并且只传女不传男。而每家的燃料、染色过程都有一定的差异,这种传承制度给蜡染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并导致其有失传的危险。
(六)缺失法律保护和市场规范
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旅游商品泛滥,加之贵州蜡染长期处于无组织的自由生产、自行销售的经营状况,不少蜡染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以次充好、低价倾售的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市场规范。
(七)蜡染自身的问题:缩水、掉色、成本高
由于贵州蜡染大多是在家织的土布上印染,土布存在严重的缩水问题,同时还存在染色度差,易掉色等问题,这些都对蜡染质量的影响较大。其次由于手工操作工序繁多,生产率低,水电等成本涨价,使产品的成本增高。
对贵州蜡染保护、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贵州的蜡染,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和深入思考后,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产品创新,以开发促保护
贵州蜡染由少数民族世代相传,通过创作经验的积累发展而形成手工艺术。图案以写实为基础,有花、鸟、鱼、虫、蝶、山水等,既粗狂豪放,又质朴生动,造型夸张写意。为适应现实,必须在其原有的风格上传承并创新。例如大胆使用多种面料,颜色由蓝色发展为多色。在加强机械化作业的同时,一些传统工艺如冰纹和染色处理还应继续沿用手工处理,以确保蜡染固有的特色。在增加花色品种的同时,把艺术蜡染和工艺蜡染分开,使有收藏价值的产品向高端艺术品发展;工艺蜡染则向生活化方面发展,从而使蜡染艺术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
(二)加强宣传,树立品牌
由于蜡染原料的纯天然性,其健康环保在追求原生态和崇尚自然的今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上独特的冰纹和手工印染,使产品从原生态的生活用品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喜爱。当下,蜡染由集体无意识走向了现代潮流,所以蜡染设计者和制作者应该具有品牌意识,树立自己的品牌。同时要对蜡染产品的性能(缩水和染色牢度等)加强宣传,消除大家对蜡染产品的某些误解,为蜡染产品创立知名度和好品牌。
(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现在,贵州蜡染除安顺苗族蜡染成功申遗以外,布依族等蜡染还未通过申遗。众所周知,申遗成功后可以提高蜡染产品的知名度,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开拓,而且还能更有效地整合政府和民间资源,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并且,申遗后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从而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四)提高生产率和解决污水处理
在保持蜡染特色的基础上,在可以使用机械化的工序上,可适当进行机械化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机械化作业还有助于解决污水的处理和排放,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效率,可以使蜡染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政府管理,培养设计人才
政府应加强蜡染市场的规划、管理,使市场逐渐规范,朝良性竞争方向发展。有条件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培养设计人才。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中小学开设蜡染课程,使蜡染艺术深入人心,并从中培养出一批热爱蜡染艺术的设计创作人才,从而使蜡染事业后继有人。
(六)加强法律意识,立法保护
由于蜡染艺术来源于民间,艺人大多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加上目前市场的无序竞争,使蜡染艺术很难通过知识产权法而得到保护,而通过法律途径使蜡染得到保护是蜡染艺术家们的希望。
法律保护蜡染的模式应采取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办法,从公法来讲,我国对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内的立法不多。1997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条例》注重工艺的文化保护而不是产权保护。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专门立法,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立法之一。此法对于少数民族技艺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得到保护的对象只是濒危或者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此法对于蜡染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从私法来看,目前的知识产权法涉及到蜡染的知识产权分为两部分,第一是蜡染图案纹样,第二是染液的独家配置。就知识产权而言,蜡染的图案纹样保护涉及的是著作权保护,染液配制涉及的是专利权的保护。[4]而我国目前申请著作权和专利权保护所花的时间较长,费用也很高,加上民间蜡染手工艺者的知识产权淡薄,这就使得人们不能很好地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己的蜡染工艺。
尽管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寄希望于国家更新知识产权制度的同时,应更好地运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保护好蜡染设计者和民间艺人的合法权利。
另外,在保护和发展蜡染的同时,还应对蜡染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及地理标志的注册。注册商标专用权作为一种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垄断权力,不仅有利于区分产品来源,还能对不经允许使用和冒充者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是当前可行并且有效的方式。在将来的立法中,应尽快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并明确该项权利的具体内容,这是以特别法的形式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综上所述,贵州蜡染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文化的积累向更高的文明演化,将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必将提高贵州蜡染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使之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与欣赏。
[1]刘雍,刘梗.中国贵州民间美术全集:蜡染[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张炳德,刘雍. 贵州传统蜡染[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陈宁康,傅木兰.蜡染艺术[M]. 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
[4]艾凌珊.积极保护蜡染的知识产权[N].经济日报,2005—0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