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内涵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13-01-31张广清林美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专科内涵我院

庄 平 张广清 林美珍

中医护理内涵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庄 平 张广清 林美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本文从临床实施、人才建设、科研创新、质量控制四大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中医护理内涵建设。

中医护理;临床实施;内涵建设

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以整理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如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深化中医护理内涵建设,一直是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中医护理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稳步推动了中医护理内涵建设。现将实践方法总结如下。

1 依靠临床实施驱动 注重“用证”内涵

在中医整体观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医护同组管理病人,高级责任护士与主治岗位医生共同查房,同步为病人解决临床问题,保证了临床中医护理实施的特色和疗效。

1.1 察神察形 以现代护理程序为指导,将护理程序“中医化”,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护理程序[1],精察中医的神与形,正确收集护理资料进行辨证,继而制定与患者病情及治疗计划同步一致的辨证施护健康教育处方,包括为患者提供生活起居、情志、膳食、用药、治疗、保健等的全方位中医护理。

1.2 对症施术 运用症或证的不同为病人提供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一是异症同护中发挥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如铺蒜灸法可用于风湿热痹、胁痛等。二是在同症异护中发挥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如不寐可运用头部穴位按摩、牛膝当归熬水沐足等技术。三是在危急重症中发挥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如外感发热可用中药擦拭、中药灌肠术等。四是在慢性病中发挥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如慢性疲劳综合征使用穴位放血配合拔火罐法缓解疲劳症状等。

1.3 因人施养 为不同体质的病人树立正确的、个性化的养生观,从情志、膳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养生保健。

1.3.1 形神兼养 护士十分重视病人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制定个性化的情志施护方案,如利用体感音乐疗法缓解妇科患者手术焦虑状态;同时,指导病人注重形体养护,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养生运动方案,如骨伤病人运用轮椅操保健,中风康复病人运用手指操进行康复等。

1.3.2 辨证膳食 建立了“营养师—患者—责任护士”的住院患者用膳模式,由医院专职的膳食师亲临床边为病人辨证,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处方,包括膳食内容、食用方法等,责任护士通过对病人的病情、体质动态观察,随时邀请膳食师进行膳食调整。

1.4 延伸服务 病人出院并不意味着在我院医疗服务的结束,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关注出院后的健康,一是通过电话随访、返院随访、社区家庭访视、健康知识讲堂等为出院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健康宣教方式。二是建立了“以患者为主体,以护士为主导”的慢病门诊,运用完善的健康评估体系、终身随访管理体系指导病人走向康复。具有中医特色服务延伸护理服务,逐渐改变病人的健康管理理念,被动管理健康转变为主动管理健康。

2 依靠人才力量驱动 提高“识证”能力

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是保证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关键。我院建立了多元化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形成了以中医专科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部—大专科—病区”三级培训模式,旨在提高护士的中医素养和“识证”能力,为更好地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2.1 实施层级培训 优化知识结构 对全体护士分层级管理,不同层级的护士建立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如对新护士重点进行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基础技能培训;入职三年内护士重在培养主动运用中医知识和中医技能的能力;我院大胆探索了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出台了《广东省中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管理办法》,重在培养专科中医护理能力。

2.2 建立系列培训教材 坚持临床应用为导向 我院中医护理培训坚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原则,自行整理汇编实用的、直观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材、视频,如《临床常见病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中医护理技术规范DVD》等,帮助护士更快捷、更牢固地吸收中医护理知识,提高了培训效果。

2.3 注重培训效果 加强学以致用 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考核与继续教育相结合,采用学分制考核的管理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中医理论知识、中医专科技能、中医护理文书、教学科研等,在“医学在线”网站上建立千人题库,使理论考核达到信息化、无纸化、层级化程度。

3 依靠科研创新驱动 讲究“应证”效果

我院通过古文献的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汇集、隐性知识的数据挖掘等不断推出新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

术,通过临床循证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收集,总结出具有临床疗效的中医护理手段和技术。

3.1 政策鼓励中医护理技能开展与创新 在护理单元绩效管理中充分鼓励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鼓励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将中医护理新技术的开展、寻找病/症的切入点进行的辨证施护方案的优化、特色护理疗法的疗效评价和观察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

3.2 搭建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分享交流平台 通过举办QC成果发布会、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发布会、中医特色疗效评奖、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将新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向全院广而推之,扩大新项目的实施率和覆盖率。

3.3 活跃中医特色护理的科研工作 中医护理骨干通过科研立项进行中医护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情志护理、辨证施膳、养生运动、灸法、中药药浴、中药湿热敷等系列课题。通过研究,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工作流程,深入挖掘新的中医护理技术,形成新的中医护理手段,将创新技术固化,形成适合临床实践的SOP,为护士提供标准化的工作蓝本。

4 依靠科学管理驱动 科学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医院质量管理中重要的子系统,提供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服务,必须探讨有效的模式与方法[2]。我院建立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的质量控制模式,有效控制中医护理质量。

4.1 落实好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我们坚信,思维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不断调整护理质量管理思路,为中医护理质量严格“把脉”,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控制,打造坚实“安全链”,即事前管理+过程管理+终末管理=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理,形成了“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工作能动意识,有效促进了专科护理的管理和发展。

4.2 建立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我院建立了《护理质量评价细则》,其中包含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如热疗、拔罐等操作的烫伤发生率,辨证施膳实施率,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开展率,等等。同时,建立了护理质量的网络信息直报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客观、及时。各科室每月底通过直报系统将质量指标进行汇总,护理部根据评价指标定期进行质量分析。

4.2 建立了规范的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在医疗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的指导下,制定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临床路径,依据清晰的专科护理工作指引,如专科护理查体指引、专科护理技术指引等,将中医护理常规的实施流程化,标准化,可控化,从而提高诊疗护理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4.3 发挥中医护理骨干对专科质量的质控作用 通过中医护理查房、中医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会诊等途径,为护理组长、护理会诊专家、专科护士等提供专科发展的平台,发挥护理骨干作用,及时为病人解决护理问题,提供最佳的、前沿的治疗和护理。

我院虽然在中医护理内涵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但要想形成一套可借鉴的、深入的、全面的中医护理内涵体系还有待探讨。中医护理工作者要通过科学管理方法,继承和创新中医知识宝库,从根本上加强中医护理内涵建设,促进中医护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1]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8(8):2238-2239.

[2]王霞.量化评测与流程再造体系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21-222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103

1672-2779(2013)-21-0141-02

吴义红

2013-08-20)

猜你喜欢

专科内涵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