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艾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影响30例

2013-01-3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腹针神阙穴症候

易 荣

腹针配合艾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影响30例

易 荣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昆明650011)

目的 观察腹针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大横、巨阙、气穴,配合艾灸神阙穴,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24次。参照英国Chalder等开发的疲劳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进行测评。结果 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针刺后,患者的疲劳程度得到明显缓解,腹针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等优点,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推广运用。

慢性疲劳;腹针疗法;疲劳量表;艾灸

慢性疲劳(CFS)是一种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症候。由于慢性疲劳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现代医学目前对此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症状常见于中医的虚劳、郁证、百合病、脏躁病等范畴。慢性疲劳症状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目前中医对其病机病因的研究多认为肝脾功能失调在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中医提倡“治未病”,善于对人体整体调理,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本方法采用腹针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方法,以此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针灸门诊咨询就诊的患者。30例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2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诊断标准和2003年的补充文件制定:①患者具有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至少6个月),该疲劳是新的或有明确的开始(如非终身的),不是持续劳力的结果,休息后不能充分的缓解,并已导致工作、教育、社会或个人活动水平较以前有明显的下降;②下述8个伴随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早于疲劳:A.劳力后不适(全身性的不舒服或不安的感觉,一种非特异性感觉,往往是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先驱症状)超过24小时;B.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障碍,导致工作、教育、社会或个人活动水平较以前有明显的降低;C.一种新的类型、模式或程度的头痛;D.颈淋巴结或腋淋巴结触痛;E.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痛;F.不能解乏的睡眠;G.肌肉痛;H.咽喉痛。

1.3 排除标准 ①原发病原因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如甲状腺功能低下;②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医学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如乙肝;③过去或现在主要诊断为精神抑郁性情绪失调或具有忧郁特征的双极情绪失调;④病前两年至今有嗜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者;⑤极度肥胖者。

1.4 治疗方法 针具统一选用华佗牌30号1~1.5寸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大横、巨阙、气穴。操作方法:患者平卧,穴位用安尔碘或75%医用酒精棉球在穴位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擦试。医生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医用酒精棉球擦试。按所选穴位顺序针刺。进针时针尖垂直于穴位皮肤,快速进针,进针深度约0.5~1寸,可采用轻柔捻转行针法,配合艾灸神阙穴,留针半小时。疗程:每周治疗3次,8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4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参照英国Chalder等人开发的F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症候积分减少居于1/3~2/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少于1/3。

2.2 疗效 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3 讨论

由于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体力、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身心压力增大,长期的身心疲劳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组织器官功能紊乱而发CFS。CFS患者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医疗手段的早期干预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亚健康状态进一步发展为疾病状态。持续存在的疲劳是CFS最主要的症状,现代医学目前对CFS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则可从调理脏腑功能、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入手,已有的研究表明:针刺对于改善疲劳症状有一定疗效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薄氏腹针疗法能较为全面地调理脏腑、振奋阳气、运行气血、驱除病邪,通过30例病人治疗前后疲劳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表明薄氏腹针对于改善疲劳症状有着明显的疗效。此外,腹针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等优点,与传统针刺相比,腹针具有针刺时微痛甚至不痛,不需要行针,无副作用,对慢性病疗效显著,且患者易于接受,能够长期运用于临床,更能为大众接受,最适于惧怕针刺疼痛的年轻患者,且腹针处方具有“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2],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推广运用。

[1]曹长恩,皮寒义,丁华民.慢性疲劳综合征重在理肝益脾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5):38.

[2]薄智云.腹针疗法的处方特点[J].中国针灸,2003,23(5):27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53

1672-2779(2013)-21-0070-01

杨 杰

2013-07-29)

猜你喜欢

腹针神阙穴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