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期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追求

2013-01-30饶旭华廖慧平

中国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竞技民生

文/饶旭华 廖慧平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体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到20世纪90年代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到2004年问世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及如今民间流传的“与其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这些烙着民族文化印记的特殊文化现象——从体育口号的演变就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体育运动正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2009年10月1日,酝酿已久的《全民健身条例》颁布施行。这些充分说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决心。

有学者认为,后奥运时期中国的体育应“告别悲情体育,走向快乐体育;结束焦虑体育,迎接自信体育;正视金牌体育,欣赏魅力体育;调整奥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审视申办体育,关注效应体育。”[1]显然,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中国体育正从竞技的尖端向提高人们身心素质的大众健身方向转移。

一、体育观念的转变对新时期体育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从竞技的尖端向提高人民素质的大众健身方向的转移和大众体育观念的变化,体育信息传播的内涵与外延得以延伸,倡导新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体育新闻报道成为主流。引导大众对体育由“形而下的身体运动”的表层理解向“形而上的身心一统、精神和谐”的高级文化感悟迈进,促进体育与文化的结合赋予新时期体育信息传播以新的功能。面对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大众体育观念的变化和随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体育新闻报道的主体唯有进行理性的价值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坚定的价值目标,形成指导自身的价值追求,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文化需求。

二、新时期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追求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竞技舞台,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成绩的取得已充分证明我国体育在世界竞技体育领域的地位,其突飞猛进之势已经悄然改变了世界的体育格局。从此我们可以更加从容、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与奥林匹克大家庭共同捍卫体育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以金牌为取向的价值观念在大众中逐渐淡化,以竞技体育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体育新闻报道应适应新的形势,毕竟金牌之外还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有许多与艺术、技术和哲学伦理魅力相关的东西可供我们去欣赏、去思考。考虑到大众的心理需求和竞技体育自身的魅力,新时期的竞技体育报道除了继续把它作为传统体育新闻报道的重点,还应体现新时期的价值追求,寻求延展和突破。

1.逐步弱化竞技体育的“象征”价值,以多元化取向为视角报道竞技体育新闻

“世界竞技运动的发展基本上遵循这一规律,即一个国家在上升或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其竞技运动也作为相应的某种社会心理的情绪表露快速上升,而一旦达到国家现代化的标准,竞技运动的象征作用也便宣告消退、弱化(这里仅仅指其象征的符号学作用)。这是一个具有较大普遍性的世界竞技现象。”[2]虽然我国竞技体育还没有完全达到现代化的标准,但是它的工具性价值在大众心中正在逐步弱化,中国人不需要再把“病夫”意识作为一种强烈刺激,重要的是要使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价值观逐渐普及并为大众所认可。“事实上,全世界大多数观众看比赛也就是看看热闹,欣赏欣赏,会会偶像,有时寻找点归属感,没那么关心金牌的去向。”“这些年在我国知识界和青年群体中,悄然出现了一批篮球、网球、高尔夫和台球的爱好者,他们看比赛的价值取向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摆脱了仅以胜负论英雄的单一模式,接触到体育的真正底蕴。”[3]正是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不应过于推崇锦标主义。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看,关注无可非议,但不能把对成功者的赞扬和对失败者的挞伐趋向绝对化,过分地鼓吹“金牌至上”“锦标第一”“成王败寇”,这种新闻报道价值观会对形成社会浮躁、迷信天才的风气起到不良的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新时期的体育价值观应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有学者认为,“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应该包括体育健康价值观、体育教育价值观、体育竞争价值观、体育休闲价值观和体育经济价值观5个方面。”[4]竞争价值观只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层面,金牌论的诉求过于明显,必然会弱化其应有的多重特征。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应树立多维的采写意识,深挖竞技体育过程中除竞争之外的健康、教育、休闲、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展现竞技体育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满足新时期受众的多元需求。

同时,竞技体育还应延伸它们的触角,尽可能地报道大众喜爱或在大众中较为流行的竞技运动项目如滑板、电子竞技等,使其和大众的心理期许相契合,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竞技体育不同形态(一是奥林匹克运动;二是职业性比赛;三是大众化的比赛)的报道价值取向,对于前两者,竞争和经济价值报道观相对较强,而对于大众化的比赛(包括一些商业性比赛),休闲、娱乐和健康价值报道取向则更应受到重视,就算是类似于世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我们也应更多地从“体育联欢”的角度去加以审视和报道,才能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

2.重视竞技体育的本体价值,突出真善美主流体育文化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终极思想,竞技体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竞技运动,也不单是以竞技运动为目的,它蕴涵着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现阶段,竞技体育的本体价值的首要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其实质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展现。新时期体育新闻报道主体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竞技体育对生命和健康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在竞技运动的过程中所蕴涵的体育精神,它包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倡导“重在参与而不是赢得比赛”的竞技体育理念,追求竞技体育的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反映人本质的力量,彰显人性之美,反对任何违背人道主义的行为和举动,体现竞技体育善的价值和属性;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刘翔在两次奥运会最后关头因伤退赛,杜丽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的失利,国内媒体并没有一味地责备和埋怨,有的只是惋惜,但更多的是从理解和宽容的角度去报道,这就充分体现了媒体人对竞技体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理解。我们应在追求体育崇高的过程中,用我们的笔墨和镜头去关注人的感受、人的体验、人的尊严、人的生命和健康。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类的活动不能是孤立的,团结合作反映了人的基本需求。而“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等体育精神,反映的也是人类价值的基本理念。对于缺乏心灵体验和感受的新时期受众而言,竞技体育比赛过程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能让他们心灵净化和升华,触动其个人主义价值观。譬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有记者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罗格说,最让他感动的是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雅典奥运会他因最后一枪打错了靶子失去了金牌,北京奥运会他又因误扣板机未能拿到冠军。但这位美国小伙子不丧气,表示还会继续参加比赛。罗格赞赏的正是埃蒙斯身上所体现的体育精神。大众传播媒体理应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去弘扬新时期的主流体育思想。

当然,对于退役运动员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照也是新时期竞技体育新闻拓展和延伸的部分。实际上近几年媒体在这方面已有相关报道,如对举重冠军才力及其妻女的报道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我们还应以大众艺术和普世哲学为基础,去追求竞技新闻表层之外的深刻之美,并以美的名义,让大众在获取竞技体育信息的同时,了解它的艺术、技术和哲学之美。

三、新时期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追求

1.以生活化和平民化为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民生”体育新闻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6]它“在内容的构成上没有边界, 也没有既成的框架限制, 无论是政府的提倡和引导,还是人们自身对体育的需求,都构成了社会体育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这对以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社会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具兴奋点的领域”。[7]很显然,“社会体育新闻不但蕴涵着丰富的报道价值,而且是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需要。”[8]考虑到社会体育是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要为目的,我们要把它与追求高水平运动成绩的竞技体育区别对待,应把眼光从“精英”转移到普通“大众”的角度上来,社会体育应体现出生活化和平民化,把它与“新时期新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和深度化等特点”[9]结合起来运用于体育传播。据此,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应以生活化和平民化为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民生”体育新闻,以满足新时期受众的多元体育文化需求。

民生体育是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民生思想为出发点,保障人民的体育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所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的体育活动”,[10]“民生”体育新闻则是对这些体育活动的选择性报道。由于民生体育涉及整个体育领域,上文已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阐述了竞技体育当中的“民生”问题,此处着重阐述的是与社会体育相关的民生体育新闻。生活化和平民化价值取向就是把体育当成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关注大众的现实体育需求,充分报道人们所关心的、想知道的、感兴趣的、有用处的实用性体育新闻,把镜头对准群众,像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体育人间》与《广州日报》的“运动周”报道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和老百姓想了解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其报道“民生”,反映“民生”,不但凸显了以民为本的理念,也积极引导了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这是社会体育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倡导“民生体育”的同时,应积极搭建一个“公共新闻”平台,不但反映体育当中的社会问题,而且要从舆论上为老百姓寻求解决现实中的体育问题之道。这当中应尽量避免“媒介审判”或陷入“泛民生”化(将“民生”概念过于泛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忽视其深度性,缺乏对引发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的辩证分析与思考)和“伪民生”的价值误导。同时,在注重民生体育新闻自身的新闻价值以外,其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舆论价值等都应该从具体报道中得到更为全面的体现。

2.提倡快乐健康体育理念,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如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递等,也有“麻醉作用”等消极的社会功能。体育信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人们的体育价值观,然而它对体育的影响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展示现代体育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时,也给体育带来了许多消极的作用,甚而扭曲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形成不正当的价值观。因此,媒体需要注意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积极弘扬新时期主流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观。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力劳动将作为未来主要的生产方式,而科技“不仅对人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异化作用,而且对人的肉体也有严重的片面机械影响,破坏着人的健康和心身协调”。[11]因此“健康教育”和“生存教育”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体育运动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但可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人类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作为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价值观念的大众传媒,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传播健康快乐的体育理念,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社会体育报道中注重“民生”新闻则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因为民生体育发展的本质就在于体育精神与体育观念的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还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宣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何况“东方体育在维护人类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抵抗大工业发展和信息革命对人的身心异化分裂方面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12]这是新时期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倡导快乐健康体育理念的体现,是体育文化交流的现时需求,也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体文化传承社会功能的应有之义。

[1][3]谢琼恒.论北京奥运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14

[2][11][12]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65,442,52~53,403,47~48

[4]孙柱兵,贺昭泽.论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33~3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6]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

[7]赵玉森.值得关注的社会体育新闻[J].新闻传播,2008,(7):44

[8]廖慧平.如何深入挖掘社会体育新闻[J].新闻爱好者,2010,(3):124~125

[9]彭菊华,张志军.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J].现代传播,2009,(3):53~56

[10]沈克印,周学荣,李荷皎.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80~84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竞技民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竞技精神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花与竞技少女
论博客体育新闻评论特征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