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
2013-01-30柳斌杰
文/柳斌杰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奇葆同志视察总署时的讲话,回顾总结2012年以及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工作,进一步坚定方向,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坚定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新闻出版全行业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地区各单位行动坚定自觉,举措扎实有力,取得了突出实效。去年以来,新闻出版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狠抓舆论宣传和主题出版,大力营造氛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推动全党全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从四个方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即要在学习原文上求深入,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要在武装思想上求深入,把握重点、抓住难点、引导热点,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要在贯彻落实上求深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文风作风,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改革发展的实际,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宣传引导上求深入,继续以图书出版、报刊宣传和网络传播为阵地,发挥主动性,唱响主旋律,为全党全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创造良好学习条件、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五位一体布局、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和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以及各项工作部署,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最根本的是,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核心问题,深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认识,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切实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要求。文化复兴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先导。党的十八大正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大战略目标,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要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强国的灵魂,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筑牢文化强国根基。要切实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加快发展,更加壮大文化之“体”,更好传承文化之“魂”,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自觉担当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历史责任。建设文化强国赋予新闻出版行业的历史责任,就是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2010年年初,我们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及时提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行业的高度认可。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是我们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的新任务、新动力。新闻出版全行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使新闻出版思想舆论主阵地更加巩固,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加旺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新闻出版产品更加丰富,新闻出版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弘扬中华文化的实效更加显著。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实现三大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基本任务,全面深化和落实总署党组提出的“把方向、改体制、转方式、谋发展、抓服务、拓空间、强管理、育人才”八大任务,使整个工作与三大奋斗目标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相适应,与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文化强国重点任务相适应。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力求改革有新思路,发展有新方略,惠民有新举措,管理有新气象,努力开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新局面。
二、科学总结十年宝贵经验,使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各项工作创造了新成绩,抓出了新亮点。一是大力抓精品生产,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想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百种重点出版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部出版发行,十八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出版发行突破4600万册,创下历届党代会之最;《雷锋全集》等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图书热销,引起全社会共鸣。二是坚定抓体制改革,在巩固和深化出版发行单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完成了3271种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三是全面抓加快发展,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的项目得到国家专项经费支持,27个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效应初显,印刷业技术升级加速,新闻出版传播力影响力大大增强。四是持续抓服务民生,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五大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特别是提前三年建成60万个农家书屋,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五是主动抓转变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动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出版与科技融合,数字出版继续高速增长,形成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全面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六是切实抓行政管理,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版权保护,开展“扫黄打非”,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水平全面提高。特别是,顺利完成《著作权法》修订案起草,成功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大会并签署《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成功举办伦敦书展主宾国活动。以伦敦书展、莫言获诺奖、党的十八大文献为标志,反映中国精神的图书传遍全球,新闻出版产品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可以说,2012年整个新闻出版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5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3.6%,增加值4451.4亿元,增长10.7%。
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能够保持这样的好局面,是建立在过去工作成绩基础之上的。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新闻出版业大改革、大变化的十年,也是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十年来,新闻出版软实力大幅提升,新闻出版硬实力实现跨越。2001年,我国出版的图书仅有15万种,2011年出版图书37万种。目前,我国年出版图书世界第一、日报发行量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世界第三,出版大国名副其实。特别是数字出版,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2011年总销售额已达1377亿元。可以说,新闻出版体制机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新闻出版产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样,新闻出版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覆盖,新闻出版传播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提升。新闻出版的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改革的结果。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率先实现“四分开”,率先推动经营性、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文化生产力空前解放。这十年,新闻出版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确立了三大主体,即管理主体、市场主体、服务主体;促进了三大转变,即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四大机制,即扶持精品生产的引导机制、支持改革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机制、参与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开拓了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即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东风工程与民文出版基地、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活动、版权社会服务、传播阵地建设。实践证明,改革是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源泉,是迈向新闻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年实践,我们成功探索并走上了一条迈向新闻出版强国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十个一”。高举一面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一个中心,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一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抓住一个主题,坚持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把握一条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牢记一个宗旨,服务人民、以人为本;瞄准一个目标,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激活一个动力,坚持改革创新;运用一个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强调一个保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这些经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当前,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产品消费市场十分旺盛;国家对文化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新闻出版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中华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出版文化进入国际市场有无限潜力。同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自身也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雄厚基础。新机遇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但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日益加强,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现,内容创造乏力,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机制活力不足,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挑战应对好了就会变成机遇,机遇丧失了也会变成挑战。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新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一定能实现新闻出版强国之梦。
三、切实做好十八大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2013年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部署,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加快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多出精品力作,提升传播能力,落实惠民工程,拉动出版消费,充分发挥新闻出版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筑牢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核心。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把传播先进文化放在首位,引导出版单位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多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产品。鼓励报刊出版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增强内容创新,弘扬报道新风,创造开放有序的媒体传播环境。二是认真做好重大主题出版。指导出版单位策划推出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出版物,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双百”出版工程,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最新成果。组织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版工程,推出一批深入研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主题出版物,努力营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政治氛围,努力创造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文化条件,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三是扎实推进新闻出版精品战略。抓好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实施和重要出版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制订工作,抓好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古籍整理和少数民族文字精品出版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名报、名刊和知名出版网站。发挥国家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的引导作用,形成一批能够代表我国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打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传世经典和精品力作。
(二)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改革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第二轮改革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一是深化经营性出版单位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加快推动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内部体制机制创新,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继续打造出版传媒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出版传媒企业。做好第一批、第二批中央和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收尾工作,迅速启动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和学术期刊改革工作。继续深化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支持其组建独立发行公司,与邮政部门、大型出版物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二是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制定完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办法,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三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各项出版经营活动。四是以改造流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发行企业整合,发展以跨地区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有序发展新闻出版产权、版权、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切实打破地区分割、行政壁垒。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继续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新闻出版资本有效对接。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电子化招投标等改革试点,简政放权,强化监管。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推进网上书号实名申领二期、报刊网络年检管理系统、网络出版监管平台等工程项目建设。
(三)推动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增强文化实力。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一是抓紧落实重大项目。切实做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重大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强跟踪分析,开展中期评估,确保进度和质量。继续争取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产业基金等各种资金对新闻出版产业项目的支持。二是抓紧培育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加速转型升级,在推动存量数字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为代表的出版新业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华字库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及绿色印刷技术研发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重视行业标准建设,抓住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标准获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立项契机,加强研发、应用和推广;以“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应用推广为切入点,启动“出版物现代供应链系统示范工程”,努力在实现出版产业链信息无障碍流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抓紧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推进出版创意、数字出版、绿色印刷、数字印刷、音乐产业等基地(园区)建设,出台规范和指导新闻出版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的政策文件,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抓紧培育消费市场。巩固和发展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打通城乡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开发原创数字出版内容新产品,拓展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和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新闻出版企业投资兴建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音像产品制造、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新市场。
(四)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民生。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抓住这个重大契机,创造性工作,制订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完善全民阅读活动基础设施,加快城乡阅报栏(屏)工程建设,开展“书香之家(乡、县、市)”推介工作,组织好各类优秀图书推荐活动,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二是巩固提高农家书屋工程。要用好管好农家书屋,继续解决好资金、人员和出版物补充更新问题,推进数字农家书屋试点扩展工作,构建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扎实推进“东风工程”。实施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整合民文出版资源,建设国家民文出版基地。充分发挥民族文字出版专项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出一批民文出版精品力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物翻译出版。继续做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四是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党报党刊等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扶持力度,切实做好改善民生、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残障人士和广大农民的出版工作,以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服务网络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新闻出版惠民工作全覆盖。
(五)构建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扩大文化影响。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是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迫切需要,要以国内市场开发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新闻出版传播体系。一是扩展国内市场网络,开发农村潜在消费能力,满足基层文化产品需求。二是实施对外传播品牌工程。要进一步扩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的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推动更多品牌产品走出去。三是构建对外传播技术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等新媒体、新平台、新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拓展对外传播国际渠道。继续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借助更多国际领先的传播渠道,推动更多国产文化精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五是培育对外传播知名企业。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到境外创办出版机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传媒市场竞争,培育跨国出版传媒企业。实施海峡两岸出版交流合作项目,携手两岸四地出版企业共同传播中华文化。
(六)创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维护文化安全。要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必须切实发挥好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把握新闻出版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突出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一是导向管理不放松。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导向的监管。二是阵地管理不放松。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新闻采编队伍管理,解决记者队伍的“假、乱、散”问题,抓好出版物市场管理。三是版权保护不放松。集中力量开展好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剑网”行动、推进软件正版化、视频网站版权主动监管和文化领域版权专项执法五大行动,完善版权管理执法体系。四是“扫黄打非”不放松。重点查堵各种非法出版物,开展网络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非法报刊网站。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强化群防群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依法行政不放松。认真做好《著作权法》修订后续工作,加快《印刷业管理条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两部行政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推进数字出版等重点领域立法。继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新闻出版执法大检查,坚决克服和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提供根本保证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加快向新闻出版强国目标迈进,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新闻出版队伍,这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根本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做好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轮训工作,打牢理想信念根基,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坚定性,矢志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党章活动,加强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为核心内容的党性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总署实施办法,带头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把反腐倡廉建设寓于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和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和总署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新闻出版政府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
(三)实现行业党的工作全覆盖。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中组部《关于加强行业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全行业覆盖。要协同地方党委加快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新闻出版国有企业、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民营文化工作室以及行业协会等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探索抓党建与抓业务相结合有效机制,逐步将行业系统党建工作情况作为等级评估、项目申报、资源配置、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制定加强和改进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行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工程,积极参与“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设,选拔和造就更多新闻出版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名家大师。注重对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将培训重点从传统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媒体新技术人才。抓紧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改进、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建立、不断完善新闻专业、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面向业内外、国内外,大胆引进各类复合型人才。
(五)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着力提升行业文明创建水平,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要以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发挥首批行业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经常化。加强新闻出版领域行风建设,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新风的形成。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发挥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作用,为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