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2013-01-30杨月如

中国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公益性新闻出版书屋

文/杨月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系建设,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在前期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完善,弥补以往不足,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让人民充分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拥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及问题

近十年来,为保障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的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国家秉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服务网络由缺到全,服务产品由少到多,服务能力由弱到强,服务绩效由差到优,初步建成了一个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撑、网络遍布城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相对健全的服务体系:一是财政投入大量增加。近十年来,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新设置了国家出版基金、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民文文字出版专项资金,“东风工程”建设资金,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财政资金大量增加。比如,自2007年以来,中央为农家书屋专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8.56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61.68亿元,这对新闻出版领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到2012年年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全国已建成了60万个农家书屋,保证每个行政村拥有一个农家书屋,充分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公益性出版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加强。通过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党报党刊和公益性出版社的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其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出版品种和数量有明显增加。四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近年来,为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持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阅读。据统计,2011年就有7亿多人参与活动。

虽然我国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但由于实施的时间短,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相比,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总量不大。目前,中央财政每年投入新闻出版公共体系建设各类重大工程和项目的资金还不到30亿元,分摊到全国每人身上还不到3元。二是在服务网络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目前服务网点设施还很难照顾到中西部地区离行政村农家书屋所在地位置较远的一些农民群众以及进城农民工、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老年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三是公益性出版产品的供给能力还需要加大,民文、盲文、“三农”、古籍整理等出版物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四是服务活动还要向纵深推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同时,调查还显示,五成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这说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上现实问题的存在,既制约着我国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功能的发挥,也影响着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到2020年左右建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群众更加满意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深入调研,提高体系的科学性。十八大以前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多地是采取一种“从上至下”的思路,即根据政府的顶层设计来实施各类工程和项目,主动地向社会提供各种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为了使各种产品和服务更加切合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在未来几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更多地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来进行,即在深入调研人民群众需要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服务体系的各项内容和各个指标,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使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好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体系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因此,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需要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体系覆盖更广,功能更强。比如,可以根据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确保有一定比例和额度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各种已建工程和项目的后续运作和新建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中来。不然的话,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就很难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公益性出版产品的供给能力。要不断深化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改革,创新内部机制,提高各公益性出版社和党报党刊的产品出版能力和产品传播能力。还可通过项目委托、招投标等方式,让某些符合资质的非公益性出版单位出版政府指定的公益性出版产品。同时,国家出版基金和其他专项出版资金要创新机制,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资助更有效益的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此外,民文出版基地要创新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出版能力,确保各族人民群众对民文出版产品的基本需求。

四是进一步巩固拓展、不断完善和健全服务网络。农家书屋作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是目前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平台,在未来几年,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开拓延伸。一方面需要加强其管理和维护,提高实际的利用率,比如说可以增加开放时间,定期更换新的出版物,利用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延伸覆盖范围,把农家书屋建设到一些自然村上,以解决一些边远地区群众由于交通不便无法到行政村上的农家书屋读书看报问题,并在城镇大力建设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不断新增书屋数量,保障更多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

五是进一步加强引导,积极推进企业和人民群众参与体系建设。完善体系的建设,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和民众的积极参与。因此,要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确保企业和民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公共阅读栏(屏)的建设工程中,在国家立项和规划的前提下,可积极组织和引导有关传媒企业的参与,并可让其成为建设主体。因为企业进行公共阅读栏(屏)的建设,可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带来更好的广告收入,全面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保证其有充分的内在动力去参与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

六是进一步加大文化科技融合。新科技的应用,尤其是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使新闻出版产品的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和传播速度飞速提高的同时,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空间得以扩延。因此,需要进一步在体系建设中进行传播手段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以更加经济和更加快捷的方式提供新闻出版服务。比如说,可以在农家书屋的后续建设中,充分应用卫星传播技术和数字出版技术,建设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解决以往农家书屋出版物产品更新速度不快、借阅不方便、内容不多等突出问题,最大程度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阅读。

七是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为确保公共资源各种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并发挥其最大效益,需要定期对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评估和考核。因此,有必要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就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整个服务体系的运行绩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公益性新闻出版书屋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篽箖·上野书屋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梦幻书屋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