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型地区发展对策研究
——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为例

2013-01-30吴巧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金属矿资源型劳动力

■ 德 吉/吴巧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型地区发展对策研究
——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为例

■ 德 吉/吴巧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和独特的民族地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促进就业和推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为案例,分析研究就业状况和矿区产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建设中创造的非农就业机会,主要结论: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地区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现行发展战略对本地劳动力吸纳度有限,背离本地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市场;应推行就业创造战略,改善经济增长绩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分工与劳动力就业。区域发展对策:走可持续发展、多元化道路;资源适度开发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知识化改造及引资引智。

劳动力就业行为;资源型地区;对策研究;甲玛矿区;西藏

1 西藏甲玛矿区的发展现状及劳动力就业分析

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基本情况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甲玛沟,从地质构造看,该矿区属于冈底斯成矿带;从行政区划上看,隶属于拉萨市。1992年开始开采,在2010年通过的《西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甲玛矿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区,是西藏“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与发展的产业。甲玛矿区面积144平方公里,现查明资源量铜620万吨、钼65万吨、金140吨、银8624吨、铅锌56万吨,折合铜资源量约1500万吨。通过进一步工作,当量铜资源量有望突破2000万吨,成为世界级大矿。

1.2 农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状况分析

根据已有分析发现,尽管墨竹工卡县发现了全国储量最大的铜多金属矿,矿业开采有了较大进步,但本地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很大。截止2011年末,劳动力第一产业比重仍高于75%(见图1),一方面,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力度不大,劳动力处于半失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有效吸收本地劳动力的企业很少,没有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劳动力难以找到更有效的发挥个人价值的途径,离开了第一产业的农牧民一般处于半失业状态,不利于区域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3 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特征分析

墨竹工卡县非农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员的10.9%,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员的35.5%,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见图2)。但从这些劳动力的从业结构看,14%的非农就业人员工作不稳定,从业方向不明确,另有21%的非农就业人员集中在批发和餐饮业中。调查中发现这些从业者都是小规模经营,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盈利能力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些非农就业途径不能给本地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对于墨竹工卡县这样有着较大矿产资源潜力的区域,具有较大的非农产业发展空间,随着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以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而这一行业中,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弹性较大,是未来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发展重点。但调查中发现,现有第三产业的从业者主要为外来劳动者,偶尔有本地劳动力在这些部门从业,但都是作为学徒或帮工,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都与外来劳动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区域发展中本地劳动力福利保障方面也需要制度创新。

1.4 墨竹工卡县产业结构分析

从墨竹工卡县的产值结构看,到了2011年,由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投产经营,县内产值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采矿业成了该县的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2.18亿元,其中工业(采矿业)产值为9.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6.34%,是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53倍。作为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墨竹工卡县,其经济收入随着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而提高,工业(含矿产资源开采业)逐渐开始在产业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1.5 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通过实地调研和计量分析发现,墨竹工卡县现行的中央援助型发展战略在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本地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个人价值实现、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约束,加上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影响,本地劳动力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障碍。当以矿产开采为主要支柱产业发展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将更加狭窄,如果不能形成与之配套的有利于本地劳动力个人价值实现的产业,那么区域发展中“资源诅咒”现象将蔓延,不利于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为探讨研究区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中借鉴结构偏离度指数来分析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中产值和劳动力吸纳的结构偏离度,探讨研究区未来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结构偏离度一般指就业比重与产业比重之差,反映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平衡性及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或排挤,结构偏离度增大意味着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潜力。结构偏离度<0表明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劳动生产率较高,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高,此时的产业一般为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偏离度值在0-1之间时,表明就业构成百分比大于产值构成百分比,劳动生产率低,产业发展水平低,存在剩余劳动力,结构偏离度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存在越多的亟待转移的劳动力;结构偏离度为零时,就业构成百分比等于产值构成百分比,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平衡状态。

结合墨竹工卡县历年统计报表,分析各产业结构偏离度,其中1985年以来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0,并且一直维持在35%左右,表明该产业就业结构大于产值结构,劳动力集聚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效率低。研究区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值,其中2009年以来下降较快,2010年达到21.47%,小于2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区域中央援助型产业发展的特点,即大部分产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尤其是本地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产业较高的结构偏离度还反映了区域产业发展中,相对于本地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在产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远大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技术替代性明显,这种趋势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该产业的转移。区域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波动较大,1995-2001年间以下降为主,说明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力就业水平较低,2004年以来开始上升,表明产业发展中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在促进劳动力就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 主要结论

2.1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地区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由于独特的民族政策,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地区人口增长较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研究区本次人口普查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增长14.75%,年平均增长率为13.9‰,远高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人口机械增长明显;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4.37%;15-64岁人口占70.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5.09%,1-14岁少儿人口和15-59岁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都高于全国平均值,年轻型人口特征显著。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明显,区域内劳动力供给充沛,区域发展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2.2 现行发展战略对本地劳动力吸纳度有限,背离本地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市场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大规模开采带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新城等的扩张,中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投资已经成为支撑研究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这些投资又与西藏自治区的综合投资相结合,在西藏高原形成了投资热潮。据统计,2002-2011年西藏自治区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17.6亿元,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4%。这些投资以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矿产等为主,给研究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提供了较多的非农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对劳动力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需求较高,本地劳动力因为语言、技能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胜任现有非农就业岗位。现行发展战略对本地劳动力的吸纳度有限,导致了外来劳动力的逆向流入,挤占了劳动力需求市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劳动力闲置,加大了研究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2.3 应推行就业创造战略,改善经济增长绩效

研究区中央援助型战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区域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现状,带来了区域经济繁荣。但这种发展模式以密集的资本投入为前提,吸引了较多具备专业技能、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外来劳动力的进入,加大了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为了增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政府要求民族地区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地劳动力,但由于当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忽略了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市场特征,本地劳动力的传统技能优势难以发挥,与外来劳动力相比,存在着收入差距、自我认知失落以及价值观的丧失等,不利于西藏的长治久安。现行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西藏自身发展的能力,加大了区域经济的波动性,也导致了城市高速现代化与传统农村社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时期,发展战略应由中央援助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大力发挥本地传统手工技能优势,推行就业创造战略,能有改善经济增长绩效,缓解收入分配矛盾,降低经济波动性。

2.4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分工与劳动力就业

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中央援助型资金充裕,资金流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大型企业,居民借贷活跃程度不够。民间金融业发展滞后,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农牧民难以获得创业的启动经费,同时也缺乏产业保险与担保,在现有产业发展下,甲玛乡居民因矿区开发得到了分红,但这些分红并没有产生更多的生产效益和投资效益。墨竹工卡县仅有一家农业银行的网点,没有任何相关金融服务业,无论是对外来劳动力还是本地劳动力,尤其是对区域微小型企业发展都很不利。建议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行背景下,以甲玛铜多金属区新兴矿业城市兴建为契机,加强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自身建设,不断吸引民间资本,拉近金融机构和地方居民企业之间的距离。从金融业发展这一角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为实现地区分工及劳动力就业提供保障。

3 区域发展对策

3.1 资源型地区发展初期的基本措施

首先要构建资源型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促进就业和提高本地劳动力社会福利为核心,走多元化道路。从已有的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看,矿业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是“资源诅咒”产生的根源,三次产业不协调,特别是第三产业落后,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得不到合理的配置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缓慢、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资源型地区资源、环境、人口、劳动力现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能够有效避免“资源诅咒”。

从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看,第一,要制定“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在加强区域地质勘探工作、增加资源储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基础上,凭借国家的支持和多方投资,快速奠定资源型地区新型城市发展的基础;第二,要延长资源型产品深加工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第三,要深化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重点国有企业跨所有制、跨区域重组,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开放区域金融市场,以市场的手段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减少以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为核心的企业税费,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基于区域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特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

3.2 资源适度开发与环境保护

资源型产业发展在资源型地区经济腾飞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资源的过度开采是资源型地区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之伴随的还有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因此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必须特别注意资源的开发强度与资源经济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资源生产的规模效益,又要考虑资源开采的服务年限,制定适度的年度开采量,尽可能地延长开采年限,以便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和城市转型赢得时间。

具体到甲玛铜多金属矿区,一方面要基于勘探状况及区域开采条件进行开采规模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开采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对西藏发展与建设的宏观政策,尤其是密切配合《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保护规划》以及《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域生态功能,尤其要保护大型历史文物“松赞干布故里”。矿区新城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建成新型的集旅游服务功能、工矿企业生产功能、教育文化及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等于一体的新型矿业城市,使之成为“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经济增长极,实现人口、产业和劳动力的集聚,优化环境与生态,建成高原生态旅游与生产城,实现区域经济腾飞。

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区而言,未来发展中重点做好“矿山生态恢复和治理”的工作,在开采地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地表资源(土地、森林、草地、地表水等),尤其要注意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搬迁、处理大量土壤岩石及矿渣,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价值的浪费。新城区建设中实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使资源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相统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预防环境污染,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推行“占一片荒山,还一片林海;建一片住宅,成一片花园”的发展战略;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率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建成西藏高原上的“花园式”矿山。

3.3 知识化改造及引资引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让位于科技优势,新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正在由依靠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资源型地区如果不注重科技进步,而是继续依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优势来发展本地产业将越来越困难,只有将高新技术与区域资源优势充分结合才能实现完善的内部发展,才能带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只有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才能使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立体、稳固的经济结构,才能真正促进区域造血功能的提高。

从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看,一方面要根据矿产资源开采地的区位条件做好区域开发的远景规划,包括新城镇体系建设、城区医疗、教育、金融等硬环境和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另一方面,在规划构建开采区矿业新城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等小城镇,实现产业分工,促进劳动力就业。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农业发展,而且有利于资源开发和为资源型产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有利于改善工农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1]蔡昉.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6):3-7.

[2]陈彦光.人口与资源预测中Logistic模型承载量参数的自回归估计[J].自然资源学报,2009(6):1105-1114.

[3]陈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2-37.

[4]程红莉.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及对失业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6(3):97-98.

[5]段小梅.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农村经济,2003(3):62-65.

[6]达瓦次仁.分析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对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J].西藏研究,2011(6):47-53.

[7]樊杰,王海.西藏人口发展的空间解析与可持续城镇化探讨[J].地理科学,2005(4):3-10.

[8]何景熙,李艾琳.西藏人口转变中的“人口红利”问题探讨——从人口发展态势看西藏的机遇与挑战(上)[J].西藏研究,2006(3):112-117.

[9]刘雨林.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06(6):52-59.

[10]刘爱军,李祥妹.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129-133.

[11]马戎.西藏的经济形态及其对区域人口迁移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1993(1):7-48.

[12]王娜.西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关联性分析[J].西藏发展论坛,2010(4):25-28.

[13]王树华,张平.西藏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J].西藏研究,2008(4):104-110.

Countermeasur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Region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of Local Workers—Taking Jiama Cu-polymetallic Ore Field in Tibet as an Example

DE Ji, WU Qiaos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Tibet is China's important bas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ethnic minority area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both the state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s of the local farmers & herdsmen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employment and job creation of non-farm employment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Jiama Cu-polymetallic ore field, this paper gives us the main conclusions, these are: Jiama Cu-polymetallic ore field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is currently in its demographic dividend perio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deviated from the local rich labor supply market. Therefore, job-creation strategy must be carried ou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performance must be improved. On this basis, the strategy for the new pattern urbaniz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so as to promote division and employment of labor. Finally, this paper offers som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aintaining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putting appropriately developing resources in harmony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knowledgeable reform and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tellectuals.

the job-hunting behavior; resource-based regions; countermeasure study; Jiama mining area; Tibet

F407.1;F062.1

C

1672-6995(2013)10-0021-05

石墨——成因和产地

2013-04-12

德吉(1973-),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资源产业发展研究。

石墨是在高温下形成,最常见于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而成。煤层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少量石墨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一般为团块状,以一定方位关系组成立方体外形的多晶集合体称方晶石墨。分布最广是石墨的变质矿床,系由富含有机质或碳质的沉积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著名产地有纽约Ticonderoga,马达加斯加和Ceylon,我国以黑龙江鸡西市柳毛为最大的产地。

猜你喜欢

金属矿资源型劳动力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河南宅延多金属矿磁异常区找矿前景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复杂地层取芯技术在多金属矿区应用取得突出效果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