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2013-01-30王佐,林震宇,陈祥龙等
产业政策支持仓储业模式创新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 王佐博士
《意见》虽属部门规章,但着力精准,抓住了传统仓储业转型升级要害,实际对所有从事仓储活动的企业组织均具有转型发展的指导意义。
转型目标具有挑战性
《意见》从服务、技术和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仓储业转型升级的定性目标和行业发展定量目标。从实际情况看,定性的目标要求仓储企业提高对相关功能活动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商贸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成为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五年后三个“40%”的定量目标和两个“显著”的定性目标则属于对行业发展水平的要求。
转型任务着力准确
《意见》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由14项具体工作构成,主要分为“支持”、“鼓励”、“推广”和“指导”四种类型。把“支持仓储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作为首要任务,明确了政府配置资源和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向。可以预期,如果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在经营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水平、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外部商业环境,提供和引导适当的资源配置,就会鼓励传统仓储企业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进程,增强我国物流业以至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意见》对绿色仓储强调不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建设绿色仓库和提供绿色仓储服务应该作为传统仓储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之一。
保障措施最为重要
在落实任务的四条“保障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和“完善行业监测与标准体系”。它们是促进仓储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我希望对这两个“体系”的“完善”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大目标,以放开服务业市场、减少政府行政管制、给市场主体以更大创新发展空间为宗旨的,是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自治功能的,是有利于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流通体制改革以至促进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的。我们期盼与《意见》配套的相关操作性规章制度能尽快出台。
现代仓储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中国仓储协会培训部主任林震宇
笔者管中窥豹,从仓储业人才队伍建设角度,对《意见》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统计、标准拟定与宣传贯彻、课题研究、咨询服务、资质认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近几年相关行业协会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从2003年开始《物流师》的标准制定工作,并进行认证培训。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教育部,将《仓储管理》纳入自考体系。中国仓储协会研究提出了《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国家标准,这项国家标准基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现代仓储经理与仓储管理员的基本条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考核指标,与《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国标配套与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仓储业的基本标准体系。此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现有仓储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我国仓储职业教育的普遍开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现实意义。
(二)仓储企业应该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现在,仓储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很多优秀的仓储企业也开始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通过内训、短期培训以及鼓励员工持证上岗等举措,不断提高一线员工操作技能,促进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的建设性。另一方面,在招聘环节双轨并行,向社会上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向相关院校定制招收仓储行业的毕业生,直接上岗顶岗,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并加强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开设物流或仓储专业的相关院校、教育机构应合理定位培养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向企业和社会尽可能多的提供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形成“按需育人”的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注重实操教学,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形成完整的体系。
仓储业虽然属于传统产业,但经济全球化、供应链一体化环境下的现代仓储业属于朝阳产业。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对于规范仓储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从业能力的呼声很高,此次《意见》中相关保障措施的提出必将促进仓储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推进仓储企业仓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仓储业的发展。
三方同努力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仓储行业协会秘书长 陈祥龙
仓储业是商品流通体系的主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上海及全国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上海“二个中心”建设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五个“不平衡”:
一是仓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仓储物流布局与功能开发发展不平衡,三是仓储物流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不平衡,四是仓储资源整合中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五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制造业物流外包发展的不平衡。
对此我认为:在《意见》的及时颁发、认真贯彻和有效执行下,在政府、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有效解决和完善,为“十二五”时期上海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提供坚实的支撑。
关于《意见》的若干思考
北京工商学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博士 张浩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仓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在经营环境、整合、税收、新技术应用、信息化水平、资源共享、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落实:1.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为仓储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2.应尽快制定“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系列规划,使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晰,使该项工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有序、高效的推进。3.以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业为示范点,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树立转型升级的成功典型。4、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仓储业土地集约集聚利用,减少恶性竞争现象,使行业结构更加合理。5.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仓储业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的支持力度,扶持有前景的项目。6.为仓储业转型升级提供较好的配套服务,例如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现代仓储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完善仓储业标准体系等等。
仓储企业应抓住这次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明确自身在行业内的战略定位,突显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1.积极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仓储企业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找准自身定位,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积极借鉴连锁、电子商务等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2.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如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等,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仓储服务水平。3.使仓储管理规范化,包括流程的规范、业务操作的规范、服务质量的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等,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4.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使员工逐步成为多技能、复合型人才。5.将现代化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及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相融合,整合资源,在提升仓储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的同时,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强化管理层的执行力。